韩信庙
刘禹锡
将略兵机命世雄,
苍黄钟室叹良弓。
遂令后代登坛者
每一寻思怕立功。
《韩信庙》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韩信悲剧命运的咏叹,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政治中屠戮功臣现象的不满与愤慨。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解析:
诗歌解析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当时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北归,途中经过楚州(今江苏淮安)的韩信庙,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诗人面对前贤韩信的不幸遭遇,念及自身也曾因政治改革失败而遭受贬谪的辛酸历程,心中充满了忧愤之情。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他的诗文精炼含蓄,风格独特,被后人誉为“诗豪”。
《韩信庙》是刘禹锡借古讽今、抒发忧愤之作。通过对韩信悲剧命运的咏叹,诗人不仅表达了对韩信的深切同情和对其军事才能的高度赞扬,更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现实政治中屠戮功臣的丑恶现象。
这首诗以其沉郁而不失豪壮的风格、精炼而深刻的语言成为了唐代咏史诗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