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哈里发派往唐朝的使者让中国皇帝臣服-阿拉伯的“典故”从何而来
创始人
2025-07-22 11:02:30
0

经常看到关于阿拉伯史书的文章提到了阿拉伯史学家伊本·凯西尔的记录:阿拉伯帝国遣使中国唐朝要求臣服的故事,现在详细来说说。

1、

伊本·凯西尔(IbnKathir,1302~1373)是伊斯兰经注学家、教法学家、史学家。1366年任大马士革伍麦叶清真寺总伊玛目,并招收培养门弟子,从事伊斯兰学术研究著述。主要著作有10卷本的《伊本·凯西尔古兰经注》,是逊尼派传闻经注的权威著作。14卷的伊斯兰教历史《自始至终》-就是《始末录》,搜集整理了当时的重要史料,记述了伊斯兰教的传播发展及历史事件,为后世史学家所引用。他还以研究圣训学而闻名,所著《加米书》,按姓名字母编排介绍圣门弟子的生平及其所传述的圣训,并作了评述。

他全名是阿布费达·伊麻东丁·伊斯梅尔·本·欧麦尔·本·凯西尔,是原籍属于巴士拉的古莱氏人(与穆罕默德家族同一氏族),其长成和学习则在大马士革。

以《始末录》命名的十四卷之多的历史著作,包含了众先知的故事和对早期阿拉伯民族的描述,先知穆罕默德生平和直至他那个时代的伊斯兰历史。

中世纪的阿拉伯史学著作,不仅卷帙浩繁——因为中国造纸术传入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写字,最起码也有几百部,而且每部动辄几百万乃至上千万字,而且书名都很宏大:都喜欢把名字叫“大历史”。就阿拉伯通史著作而言,如果有人搞一个“Top10”这样的排行榜,伊本·凯西尔的《始末录》应该榜上有名。

这除了因为它在阿拉伯史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还因为它在后世史学著作的参考文献和注释中出现频率很高。加之其篇幅较长,译成汉语当在1000万字左右,超过泰伯里的《民族与帝王史》、伊本·艾西尔的《历史大全》和伊本·赫勒敦的《历史》、马斯欧迪的《黄金草原》更不在话下。

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堪称一部名副其实的“大历史”。

《始末录》还在其中附加了,“风波(Al-Fitan)和关于末日的迹象”的论述。

最有意思的是,在阿拉伯帝国末日来临部分,史书以日志形式记载了蒙古西征军围攻巴格达的全过程:从蒙古军逼近到开始围城,到蒙古军中汉人投石机部队轰开巴格达城门,全城被大火毁灭,哈里发被俘后处死......每天记录史实,各种细节不厌其烦,末日之际巴格达城中的社会百态......

2、

这部史书的内容除了各代哈里发和王公大臣的传闻逸事,还包括民间发生的各类奇案怪事,比如:女儿为爱杀死父亲、母亲改嫁凶手为儿报仇、小伙子如何变成了女性、一 个女人一胎生14个孩子等。其他阿拉伯史家的著作里虽也不乏此类故事,但似乎不如《 始末录》中这般丰富。

这本著作中的“始”首先印行,后来印行“末”的单行本,这部巨著也有许多摘要版。

在伊本·凯西尔笔下,中国皇帝(按年代推算应为唐玄宗)直接被穆斯林使者吓得称臣纳贡。

2、

下文引自《始末录》:

“这一年(715年),古太白·本·穆斯林(倭马亚王朝将领,曾征服中亚地区)征服了喀什,并进攻了中国。

有关消息是这样的:

这一年,古太白(继续向前)扩张。他和手下都带着家眷。因为担心苏莱曼的不利之举,他想把他们安置在撒马尔罕。过(锡尔)河时,他在渡口挑选了一员信得过的、人称花拉子密的大将,并对其下令道:‘未经我许可,任何人不得过河。’接着他前往拔汗那。他将最先到达通往喀什之路的人,派往伊萨姆山道。喀什是最近的中国城市。他是在拔汗那得知沃利德(伍麦叶王朝哈里发,668-715 在位)的死讯的。

太白派凯西尔·本·福兰前往喀什。后者所俘甚多,并在这些作为真主赐予古太白之战利品的俘虏脖子上盖了戳。然后古太白回返,并得知沃利德的死讯。

古太白深入到临近中国的地区。于是中国国王修书一封给他,云:‘请你派一名你们当中出身高贵者前来告之你们的情况,同时我们也将向他询问关于你们宗教的情况。’古太白遂从其兵士中挑选了 12 人——也有人说是 10 人,他们都来自一些荒野的无名部落,但个个英俊强壮,能言善辩,智勇双全。他考问他们后,认为他们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测试他们后,发现他们才貌兼备。于是下令为他们准备最好的兵器和丝毛混织、刺绣彩饰、细白柔软的各色上好服装,以及靴子和各种香料,再配上几匹良种高头大马驮运行李,外加他们骑乘的骡子。

他们当中嘴皮子最利索的要数胡白来·本·木沙拉吉·基拉比。于是古太白问他:‘你将如何行事?’答:‘愿真主成全大帅!您的文才武略谁人不晓。您说吧,您怎么说我就怎么说,您让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古太白道:‘那你们就去吧,真主会保佑你们一切顺利。到达他们的国家前,不要摘下你们的缠头巾。如果你们见到他们的国王,就告诉他,说我已经发誓,不脚踩他们的国土,不在他们王子王公的脖子上盖了戳,不收了他们的地租,我决不收兵。’

在胡白来的率领下,他们上路了。到了以后,中国国王要召见他们。于是他们进了浴室,出来时全都先穿上衬衣,后穿上白色外衣,然后擦上一种叫做‘加利叶’的麝香和龙涎香的混合香料,接着又往衣服上熏了香,最后穿上靴子和长袍。他们来见国王,他侧旁有不少王公大臣。他们坐下来,但国王以及他的幕僚们没一个同他们讲话。于是他们便站起来走了。国王问在场者:‘尔等如何看这些人呀?’众人答:‘他们跟女人没什么两样,他们身上散出的味儿简直让人受不了。’

第二天,国王再次召见他们。于是他们穿上彩饰礼服,围上丝毛混织的缠头巾,披上花缎外袍,来到国王面前。孰料他只说了句:‘你们回去吧。’过后他问他的属下:‘今儿这样子,尔等怎么看呀?’众人答:‘这样子比起第一次来像点男人了。’

第三天,又召见他们。这次,他们把兵器搬了出来,然后披甲戴盔,佩剑持矛,肩背弓弩,跨上战马,直奔王宫而去。中国国王一见,以为群山向他压将过来。待到近前,他们摩拳擦掌,挺起长矛,朝中国人步步逼近。在他们靠近之前,有人说了句‘你们请回吧’,因为恐惧已然占据了他们的心。胡白来等人扬长而去,他们一边挺起手中矛枪向前一伸一缩作刺杀状,一边策马飞奔,仿佛要让马儿去追赶矛枪。国王问手下:‘尔等如何看他们?’众人齐答:‘从未见过如此好汉!’

晚上,国王派人来对他们说:‘你们选个首领,也就是最优秀的人前来进见。’于是他们推选了胡白来。

国王见到他,说道:‘我的赫赫王权,想必你们已经见识了。在我这儿,没人敢把你们怎么样。在我的国家,你们就像我手心的一个鸡蛋。我问你一件事,你要照实说,否则我便把你们全杀了。’

胡白来说:‘请问吧。’

国王问:‘你们这三天穿三种衣服,原因何在?’答:‘第一天的是我们国民平日穿的服装,那香也是他们平日所熏;第二天的是我们晋见领袖时穿的服装;至于第三天,则是面对我们的敌人时穿的服装,换句话说,若有人把我们惹火了,我们穿的就是这个。’

国王感叹道:‘如此这般,真可谓天衣无缝也。你们回去吧,见到你们的统帅就说我说了:让他退兵吧,我已知道他的贪图,也知道他兵少将寡,否则,我将派人迎战,把你们连同他一起斩尽杀绝。’

胡白来道:‘你敢这样对古太白说?我们大帅的马队,先锋在你的国家,后续连绵不绝,一直到橄榄树生长的地方,你怎能说他兵少将寡?!再者说,一个能够征服天下,连你的国家都敢攻打的人,怎么能说是个贪图者呢?!至于你以杀我们相威胁,我想告诉你,我们的死期是天定的,若是它来了,杀是对它最好的款待。我们不厌恶死期,更不惧怕它。’

国王听后道:‘那你说,什么能让你们的统帅满意而归呢?’

胡白来答道:‘他已发誓,不脚踩你们的国土,不在你们王子王公的脖子上盖了戳,不让你们交了人头税,他决不收兵。’

国王道:‘这样吧,我们来让他解除这个誓约。我们送去我们国土上的土,让他去踩好了;我们送去几个我们的子弟,让他去盖戳好了;我们送去人头税,让他心满意足好了。’

过后,他叫人拿来几个大金盘子,上面放了土,又取出大批丝绸和金银财宝,并从他和王公们的儿子中找出 4 个后生跟他们回去。国王赏赐了胡白来一行,之后放他们踏上归程。

于是他们带着中国国王送的东西(和人质)上了路并回到古太白那里。后者接收了人头税,在那几个后生的脖子上盖了戳并将他们放了回去,然后他踩了土。”

阿拉伯古籍中大肆渲染的、至今一些阿拉伯权威百科全书或人物辞典仍津津乐道的、关于所谓中国国王在715年向阿拉伯人纳贡一事,就是出自此书。

两位主角的下场:

“使团长”胡白来,被派去给哈里发报捷,未行多远便倒毙途中。紧接着古太白也是在内讧中被杀,头也被砍下来献给了哈里发。

包括击败高仙芝的阿布.穆斯林,这几位为阿拉伯帝国的第二次对外扩张立下汗马功劳的人物,在与中国人较量中取得或精神或物质或军事上的胜利,似乎都成了他们的不祥之兆——皆未得善终。这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命运的安排。

3、

看完故事,大家很明显感觉确实是在“讲故事”。

以中国史书为例,当时确实经常有大食使者来华,大食商人也是络绎不绝,但是从来没有记录有那次大食使者是来要求“臣服”的,连周边各国使者在回国后记录的事实中也没有。这个故事基本上就阿拉伯人一家记录了,其他国家史书例如波斯中亚等等要不没有记载,要不就是当做传说一笔带过:唐朝大食都是当时一等大国,谁都得罪不起,此类政治传闻姑妄听之呗......

当时的信息不发达,阿拉伯人的使者有时是商人充当,说不定这些商人使者来中国赚钱赚嗨了,回国口嗨了一下就被《 始末录》作者伊本·凯西尔听到了,收入书中。其实作者伊本·凯西尔在本书序言中就声明了:

他一股脑儿收入了自己所能打听到的所知消息,但是不保障这些消息的内容确实准确无误--这相当于免责声明

阿拉伯文人或者说伊斯兰世界的文士喜欢写书,动辄几十卷大部头,但是他们没有官方修史的传统,所有史书都是私家修史,资料来源有限,我们作为中国人对此也无可奈何。这种现象直到蒙古大军扫平阿拉伯帝国残骸后建立伊利汗国,跟着蒙古军来到西方的中国文士使得伊利汗国决定编写官方史书,波斯人接受任务后学着中国史家收集史料编撰,写出了《史集》这样的官修史书。

而《始末录》记录的内容除了历代史实大事,还有哈里发和王公大臣的花边新闻,有民间志怪奇事,近似天方夜谭的故事。其他阿拉伯史家的著作里也不乏此类故事,但似乎不如《 始末录》中这般丰富,当做故事很有可读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新央企中国雅江集团,董事长、总... 中国三峡集团网站消息,7月19日,中国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刘伟平在西藏林芝与中国雅江集团董事长、...
原创 正... 隋唐演义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部小说,在历史上隋唐演义的知名度不亚于三国演义、西游记等。虽然隋唐演义不...
原创 姜...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出名的军队,如蒙古帝国的蒙古铁骑,横扫了欧亚大陆,灭了一个又一个国度。又比如,身...
到手已过期9天!深圳一高端超市... 日前 网友邓先生在社交媒体发帖称 在深圳华润万家Olé精品超市 买到过期米糕! ▼ 邓先生公布的图片...
原创 此... 此人为唐朝开国大将,死后李世民在墓前建此物,可见他功劳多大! 小伙伴们都应该看过一部电视剧《隋唐英...
原创 清... 如今,清剧在影视圈越来越受欢迎。说到最经典的清剧,必须提到《甄嬛传》。很多观众表示,只有反复看《甄嬛...
原创 项... 项羽,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先世为楚国贵族,世世为楚将,楚国名将项...
原创 韩... 韩信是汉朝非常著名的一个人物,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西汉的建立离不开韩信的东征西讨;除此之外...
原创 战... 薛岳,很多人应该并不是很熟悉,这是一位国民党的将领,他的成名之战算是 长沙会战 。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上...
原创 清... 古代 君主制 下集中皇权,后宫又是一个小天下, 皇后统领六宫之主位 也是地位极高,后宫佳丽三千无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