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成都被“遗忘”的一个名镇,曾和郫都温江齐名,繁华后归于平静
创始人
2025-07-21 13:32:55
0

在成都平原,曾广为流传一句俗语“成都到华阳,县过县”,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在成都西北方向有一个地方比华阳县还要早,那就是我们今天要说到的新繁。

新繁,对于成都当地人并不陌生,它是曾经川西上五县之一,川西上五县包括温、郫、崇、新、灌,而其中的新就是如今的新繁。

新繁的历史非常久远,可以追溯至公元前8世纪,当时蜀王杜宇建立“繁邑”,秦朝统一后设繁县,北周时期改为新繁县,直到如今,在上世纪新繁并入新都,成为一个镇。

如今新繁镇也已撤销,成为新繁街道,对于新繁来说,这是何等的悲哀呀,很多人也许已经记不起这个曾经繁华一时的地方了。

如今还有很多人称新繁为新繁镇,也许对于刚改名还不适应,新繁街道,让我念起来都觉得有点绕口,新繁面积107.5平方千米,在整个成都二圈层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的大街镇,新繁人口18.17万人,自古名人荟萃、商贾云集,素有“川西碧玉”之美誉。

新繁处在新都的西北方向,处在郫都、新都、彭州、成都主城结构中心,距离这四个地方均20公里左右,靠近二绕,定位为新都“副中心”。

但是它却更靠近彭州,而且新繁一度也很想划入彭州,有网友说新繁划归彭州才有出路,才能被重视起来,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古代,新繁可是繁华富庶之地,《华阳国志》记载:“蜀川人称郫、繁为膏腴”,在当时就比喻两地是最为肥美和繁荣之地,基本上和温江郫县(今郫都区)两个地方相提并论。

还记载:“繁县,郡北九十里,有泉水稻田”,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富饶之地,而新繁自然也不例外,它在古代是膏腴之地,全境土地平旷,物产丰盈,其中土产泡菜,冠绝川西。

古时候的新繁被赞誉为:“千古乡风繁县好,万花湖水一相公。”

如今说到新繁,人们很自然就会想到家具和泡菜,而且远近闻名,新繁已经形成成都家具产业园、新繁食品(泡菜)园两个园区,也是境内的重点发展产业。

其实,来过新繁的人都能看到,现在的新繁街道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于新都城区,和大丰等更不能相比。

而新繁最明显的劣势就是其交通,新繁镇的交通布局,其实一直感觉是和隔壁的彭州连在一起,境内主干道主要是成彭线和北一环路,其他方向就比较欠缺了。

不过成都五环建成后会给新繁交通状况改善许多,不仅如此,新繁的道路路况也是很不好的,也许是常年大车碾压造成,还未来得及修复。

根据规划,未来成都规划的轨道交通有市域铁路S11号支线(彭州——新繁——大丰——凤凰山),市域铁路S10号线(彭州——新繁——新都——广汉),有轨电车(L6线、L4线)等都会经过新繁,希望这一天能很快到来。

尽管新繁已然没落,但是自古就有“川西碧玉”之美誉的新繁其底蕴还是很深厚的,现保存有文化和旅游价值的古迹有13处,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唐代龙藏寺和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唐代园林东湖公园。

东湖公园还是非常值得一逛的,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建园早于苏州园林,面积35亩,水面约三分之一,内有众多历史遗迹,游走在园内,湖水碧绿、垂柳依依,公园小巧琳珑,布局谨严,楼,台,亭,阁,桥,轩,舫………应有尽有,咫尺山林,步移景异,花木扶疏,绿荫蔽天,东湖公园早有“西蜀名园”的名声,也是新繁的一颗明珠。

新繁,这个曾经繁荣一时的大县,如今,已悄然归于平淡,也许这才是新繁最好的归宿,对此,你对新繁有着怎样的期待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代表风采】“茶山书记”杨开胜... 清晨六点,薄雾还未散去,紫云自治县坝羊镇万亩茶园已是一派忙碌。茶农们腰挎竹篓,指尖翻飞,片片嫩芽落在...
原创 嬴... 听说关注我的人,都实现了财富自由!你还在等什么?赶紧加入我们,一起走向人生巅峰! 嬴政如果听吕不韦建...
原创 罕...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同盟国向协约国集团投降,此时的民国,虽然没有派遣参战...
原创 “... 麻烦您点击一下红色的“关注”按钮,方便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也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
原创 8...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在革命战争年代,战友情谊比金子还珍贵。1991年,一场红军老战友的聚会让我们见证...
原创 诸... 史料记载,诸葛亮希望自己死后能葬在定军山。 让人感到诧异的其实是诸葛亮在死前不仅说了把自己葬在定军...
原创 少... 相见不相识 1931年九月,当时还是连长的开国少将张行忠,在一次作战中腿部不幸中弹,被送进了后方红军...
原创 李...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他们以平凡之躯,铸就非凡之功,默默地在时代的洪流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李干成...
原创 萨... "妒忌在美国要比在法国罕见得多,但机智却更加罕见"。 现实主义批判作家司汤达的着句话的确是一针见血,...
两岸专家共同探讨炎帝神农文化 9月22日下午,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研讨会在炎陵县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围绕炎帝神农文化、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