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明朝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区倭寇作乱。这些倭寇都是当时日本的流浪武士,能征惯战,这些人在登陆之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老百姓苦不堪言,朝廷对此也是头痛不已。
就在国家危难之际,戚继光临危受命,组织起“戚家军”,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研究出克制倭寇战法的“鸳鸯阵”,经过十余年的奋战,终于荡平倭寇,从此东南沿海得以平静。
时至今日,中国已成为在国际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国,曾经的屈辱和磨难也与我们渐行渐远。但是,英雄的事迹却从未在这片大地上停止书写,唐功红同样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平凡而不普通
1979年,唐功红出生于山东的一个贫穷家庭。父母为了维持家中生计,并未在这个女儿的身上投入太多的精力和关注,而年幼的唐功红看着父母忙碌的背影,也深知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所以稍渐年长后,便帮着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以此来减轻家庭的重担。
平凡的生活,塑造了唐功红憨厚朴实的性格,这为她日后能够取得成绩,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始于天赋,成于刻苦
由于从小就干农活,唐功红有着超过同龄人的体力,身体也更为强壮。11岁时,她的体重已达到了124斤。在其他孩子放学后,书包还需要家长帮忙提着的年纪,唐功红已经能挑两桶水了。
渐渐地,父母也发现了唐功红的优势,便决定在体育方面培养她。14岁时就开始学习扔铅球和铁饼。后来机缘巧合,她被福山体校的举重教练相中,想将她招入体校学习举重。
唐功红家本来就不富裕,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原本要养育唐功红和姐姐两个人已经十分吃力,并且唐功红练习铅球和铁饼之后饭量大增,使得家里的经济状况捉襟见肘。虽然一心送唐功红去体校学习,却也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为了能让她顺利入校,教练在了解到情况之后,不仅给予她鼓励,还帮助她凑齐了学费。
入校后的唐功红深知此次机会的来之不易,因此教练安排的训练任务,她不敢有半点马虎,经常练到筋疲力尽才肯休息,她也知道父母为了送她来体校,日子极其艰难,因此每次回家探亲时都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生怕训练时的伤痕被父母看到,避免让他们再为自己担心。
日复一日的练习,让她的手变得越来越粗糙,体型越来越粗壮,作为一名女性,她算不上好看,然而,作为一名运动员,她离成功越来越近。
1996年,唐功红入选省队,由于表现优异,2年后就被招入了国家队,在这个高手云集的团体里,唐功红知道稍有懈怠就会被淘汰,因此她练得比以前更加的刻苦。
在女人最应该花枝招展的年纪里,伴随她的没有漂亮的裙子,只有训练时穿的运动服,手中握着的也不是口红,而是杠铃。
托起期冀,举起荣誉
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盼来了收获的时刻。2004年,25岁的唐功红作为中国代表队女子75公斤以上级举重运动员出征雅典奥运会。
出征前的她,虽然已经参加过数百次比赛,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运动员了,但是内心也难免有些紧张。因为这一次,她不只是代表自己走上赛场,更是代表着中国,并且这样的国际赛事,参加比赛的绝不可能有等闲之辈。
果然,一位名叫张美兰的韩国选手与她角逐到了最后。赛场上,张美兰成功地举起了172.5公斤的重量,而唐功红两次试举这个重量均以失败告终。如果不能超过这个重量,那么金牌将属于张美兰。
最后想要放手一搏的她报出了182.5公斤,这个重量在所有人看来对于她都是不可能举起的,此时场边的韩国观众已开始提前庆祝胜利,赛场上下的形势都对唐功红极为不利。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一切已经成为定局时,唐功红却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赛场,一声怒吼之后,这个年轻的山东姑娘使尽浑身力气,稳稳地把杠铃举过了头顶。
她成功了,韩国的观众则顿时沉默了,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选手是用力气在比赛,而这个中国姑娘是用生命来举重。她举起的不仅仅是182.5公斤的杠铃,更是国家的荣誉和所有中华儿女的自豪。冠军诞生了,新的世界纪录也诞生了,唐功红完成了她的“反杀”。
然而这一举,也对唐功红的身体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下台后的她,由于用力过猛,造成血压急速升高,七窍流血。经过紧急抢救,唐功红终于脱离了危险。
这枚金牌,其实是唐功红冒着生命危险,为中国夺回来的。然而医生虽然能够抢救她的生命,却无法抢救她的职业生涯,连续5年成绩不佳的唐功红,最终于2009年选择退役。
幕后英雄,再续征程
如今的唐功红已经退役了12年,曾经的奥运冠军已成为了山东威海市体育局举重部的主任兼教练,继续着她所热爱的举重事业,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
同时,她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和一位威海帅哥组成了幸福美满的家庭。虽然现在的唐功红不再像斩获奥运金牌时那样的风光无限,但是能够回归到踏实稳定的生活当中,对这个憨厚朴实的山东姑娘来说,应该是最完美的结局了。
唐功红在奥运赛场上,用自己的双臂举起了祖国的荣誉,除了平时刻苦的训练,更重要的是战胜对手的决心和挑战极限的勇气。
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举世瞩目的高光英雄,但是却可以拥有英雄的意志。只要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深耕细作,脚踏实地地坚守自己的事业,每个人都会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