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海运高危,内陆盛产好马,为何朱元璋仍要不远千里买琉球马?
创始人
2025-07-21 07:32:29
0

《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十六年 ( 1383) 正月,明朝派遣梁民出使琉球。同年九月,梁民“以货币往琉球易马还,得马九百八十三匹”。大陆内本产马,四川、陕西、广西等地均可买马。为何朱元璋还大费周章去买海外的琉球马?

首先,琉球马本身并无特别之处,与四川等地所产的马基本相同。琉球天气热,冬天也不下雪,草木常青,所以饲马多以新鲜草料为主。因此,运抵明朝的琉球马能否适应寒冬和以刍草、豆类为主的饲养环境也大有疑问。

加之,海运不经济,而且危险。明朝与琉球交往因 “无路可通,往来皆由于海”。去时需借助夏季的西南风,回时需凭借秋季的东北风,如若风信不合,则必须 “候风”。李浩于洪武七年 (1374) 十二月出发,1376年9月才回国,其原因可能在于等候洪武八年的夏季风而又错过当年冬季风的缘故,不得不利用来年三四月偶有的东北风归国,其前后用时16个月。而通常获得川马只需6个月左右,在加急情况下,获取川马只要四个月。

显然,从商业角度,并不能解释买台湾马的原因,那么为何朱元璋还要渡海买琉球马呢?这就要从洪武中期东亚国家关系的出发,捕捉到买马与琉球、高丽、日本的内在关联性。琉球买马影响东南亚海域

一、 买台湾马促使琉球三王入明朝贡

洪武十二年 ,琉球与明朝通交的只有中山王。到了洪武1380年十月,山南王承察度也派遣使节来明朝贡。1382年,中山王遣使入贡后归国时,朱元璋派遣路谦出使琉球。1383年,路谦带回琉球国内“三王争强,日寻干戈”的情报。

于是朱元璋派梁民给了琉球国三王各一封国书,并让他在中山处买马。就具体内容而言,三封国书呈现出由“温和”到“严厉”的色彩,实则是对中山王“岁遣入贡”、山南王“数次入贡”、山北王“不曾入贡”的等差对待。在“三王并立”的态势下,其主要目的是敦促二王效仿中山王,服从明朝。而对买琉球马的解读,也应在此认识下展开。

从表面上看,买马只与中山王交易,但实际上,其政策目标却是指向琉球三王的。

首先,中山国以铜钱为贵,朱元璋就以铜钱买马,这体现了明朝尊重中山诉求,巩固了与中山关系的立场。

其次,在朱元璋看来,海外诸国入贡明朝,明显是慕利、求利。由此,派遣使者携带“货币”购买琉球量多价廉的马匹,实则也是借此凸显入明朝贡蕴含的巨大经济利益,展现对明交往的优越性,以贸易之利吸引山南、山北二王入明朝贡。

最后,马匹多少无疑也是军事力强弱的重要象征。而在“三山并立”的态势下,“中山最强”。如果一味优待中山,势必会出现中山乘势坐大,兼并山南、山北,以致难以管控的局面。故而,需要对中山进行某种程度的“限制”。但是,考虑到中山入贡勤谨,对明忠顺的现实,又不能“公开”加以限制,只能“隐含”进行,而买马便是出于此种考虑。朱元璋在给中山王的国书中虽未提及“罢战息兵”之事,但大宗购买马匹这种军事战略物资,本身暗含的便是削弱中山王的军事实力,谋求三王均势的考量。

洪武十六年(1384)九月,梁民买马归国;同年十二月,山北王遣使贡方物,“山北入贡,自此而始”。1385年正月,中山王、山南王、山北王一同遣使入明,进献方物,“三王并来贡”的局面就此形成。

二、 向高丽施压,迫使高句丽弃元投明

自元明换代后,北元败走沙漠,建廷岭北,继续与明朝对抗。而在双方对峙中,纳哈出集团以辽东为据点,周旋各方。高丽在与明朝交往的同时,仍然继续通好北元朝廷和纳哈出集团,奉行的是亲北元的政策。

洪武十二年(1379)三月,朱元璋向高丽来使提出了岁贡要求,要求贡马1000匹等。同年八月,高丽频繁交通北元汗廷和纳哈出,遭到明朝警告,当年十月,高丽便遣使入明 ,但却只贡马200 匹。对此,明朝没有接受高丽的纳贡。此后,明朝又以 “贡不如约”为由,连续三次却高丽贡献。频遭却贡,高丽对与明朝交涉的前景越发忧虑。

1382年四月,高丽第一次按照 “贡约”入贡。但朱元璋却认为这只是今年应纳的贡,没补足往年所欠的,所以仍被阻入境,同年六月,高丽再次遣使入明陈情,又被阻归。次月,高丽获悉了明朝平定云南的消息,这就给高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洪武十六年四月,随着故元海西右丞阿鲁灰降明,高丽与纳哈出的往来之路被彻底断绝。此后,明朝开始以军事行动向高丽施压。1383年八月,明朝以事大不成为由,“屡侵边境”。朝派遣 “孙都督”率领战舰八千九百艘征讨高丽,孙都督到辽东,又三分辽东军发船向高丽,通过制造大军征讨的迹象。而梁民买马便恰好发生在明朝对高丽进行军事威胁的时期,这也暗示着两者间的关联。

实际上,朱元璋要求高丽入贡的并非是本土所产的果下马,而是耽罗马。而耽罗马又是“故元”色彩浓厚的指代。耽罗马的贡与不贡,贡多贡少,无疑牵动着高丽国内亲元派的神经,更不用说是进贡耽罗马“助征”纳哈出了。在未决定“弃元向明”以前,高丽在贡马问题上始终是游移不定的。朱元璋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将“岁贡马匹”作为“试其诚伪”,敦促高丽对元切割,对明服属的手段。

然而,不论高丽 “岁贡如约”与否,明朝总是以 “却贡” 的方式加以拒绝。正当高丽对明朝的这一“矛盾”表现感到疑惑之时,明朝却派遣梁民往琉球市买马。 梁民此行购买了1000 匹琉球马,数量与要求高丽岁贡的马匹数量相当。

可以想见,当梁民买马千匹的情报传至高丽后,势必会使其看到明朝有用琉球马取代高丽贡马的打算,其深层次的含义便是明朝将要“舍弃”高丽。而“不惜倾高资”地大量购买马匹这一军事物资,也预示着明朝的某种军事动向,这无疑会给高丽造成莫大的压力。恰在此时,又发生了“孙都督”大军压境的事件,这自然会加剧高丽对明朝大举入侵的担忧。

由此可见,梁民买马理应是与屡次“却 贡”、军事威胁等政策相互配合的,是明朝通过不同途径向高丽施压的表现,其最终目的 便是逼高丽放弃“两端”外交,彻底地倒向明朝。

三、以买马盛况营造“征日”假象,进而震慑日本

日本自古为产马之国。在朱元璋看来,琉球与日本地理相联,关系密切。中山王为获取贸易之利,必定会在国内大规模征集马匹。

而从日本来琉球的海商在获知明朝在中山高价买马一事后,为分得明琉马匹贸易之余利,也会返回国内,积极调拨马匹,进而南下交易。这样,通过在琉球大规模买马,便会产生联动影响日本国内马匹流通的效果,营造出明朝将要进行重大军事行动的假象。以此震慑日本,加剧日本政府的紧张感,促其对明服属。

此外,从梁民可以带回一千匹琉球马看,其所率船队的规模当极大。应该有20到50只,每只船的载重量约为 24 吨。实际上,这些船来自沿海卫所,是用于海防的。所以从当时的情势分析,率领如此规模的船队出使,除去运送马匹外,理应还有如下考量:

其一,沿海卫所船只都有御倭的责任,而琉球又是倭寇往来、逃窜的重要经由地,以大规模海船出使,可以在往返之时,就便剿捕倭寇,这可以看作是对“出海巡倭”制度的再发挥。

其二,梁民此行是率领船队分别渡航至三王处进行宣谕。采取分别渡航宣谕的方式,理应是出于向琉球展示军事力量,威逼三山诚心服属的考虑。

其三,梁民是在洪武十六年正月受命出使,同年九月归国。而明朝海军舰队长时间驻泊琉球,无疑会使日本产生大明舰队伺机北上,攻打本土的担忧,南疆不稳,日本自然无法安枕,这可以看作是与联动影响日本 国内马匹流通相互配合的举措。

四、结语

买琉球马并不只是对国内买马的替代,其目的也不单纯是获得马匹,而是明朝利用琉球在东亚海域内部的广泛关联性,借助买马联动影响高丽、日本,构建东北亚地缘政治秩序的首次尝试。从本质上说,是对北元战略中的一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吉尔吉斯斯坦举办国际音乐艺术节 第四届伊塞克湖国际音乐艺术节20日在吉尔吉斯斯坦乔尔蓬阿塔市开幕。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
第24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陕... 《主角》《白鹿原》《生命册》《平凡的世界》《星空与半棵树》驻演 陕西人艺5部大戏将来沪“赶考” 继去...
洛阳栾川:蝴蝶谷沟域经济示范带... 大象新闻记者 弯继伟 通讯员 陈进锋7月20日,洛阳市栾川县耕莘街道大南沟蝴蝶谷游客接待待中心前人头...
原创 网...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拼夕夕横空出世的那年,除了病...
原创 中... 文|观景说史: 中国历史悠久,分别有两种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分别是男人和女人。我们现在常说的“女人半...
原创 她... 清朝后宫史上曾出现过许多传奇女子,比如说扶育三位帝王的孝庄太后、晚清帝国无冕女皇慈禧太后等等,今天笔...
原创 易... 历史上对人物的评价往往只能根据记载,但这其实也会有失偏颇。况且人性是极其复杂的,有勇有谋又单纯纯粹的...
原创 怪... 不知道大家看《天龙八部》时,有没有这么一个疑惑?那就是关于萧峰父亲萧远山实力的问题,要知道萧远山30...
中行成立110周年暨货币统一错... 中国银行 **1. 历史 银行之一,自1912年经孙中山先生批准成立以来,已走过11这110年间,中...
原创 戈... 作为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于1989 - 1990年期间,在关于德国统一这一问题上,经历了一个从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