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在中华大地延续上千年,虽然朝代更迭,但无论在经济还是科技军事领域,都可以傲视全球。中国各朝代之所以富足强大,除了地大物博,人丁兴旺,也与科举取才的制度有关。这可以防止九品中正制中,大士族垄断上层阶级的弊端,更重要的是,让底层人民有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让更多的精英人才为中华大地的强大做贡献。
但科举之路不好走,从全国精英人才中脱颖而出,没有渊博的知识,过人的才干哪能如愿。就比如清末时期,来自安徽肥东县磨店乡一个叫李殿华的人。年轻时,一直想着通过科举咸鱼翻身,但次次满怀希望的启程报考,却都是失望而归。几十年的惨痛经历,让他渐渐对科考出仕失去了信心,到最后放弃,只在乡村开办了一家私塾,成为教书先生。这样既可以不辜负多年的苦学,也能赚取一份收入补贴家用。
李殿华仕途不顺,家里香火倒是兴旺,他膝下共有四个儿子,在他教诲下,个个喜好读书,李殿华也希望他们四人中将来能够出现一个光宗耀祖的人物。
四子中要说李殿华最关注的,就是老四李文安。不是这孩子多么的聪慧,而是他自幼体弱多病,身体状态一直不太好。就因为这样,他三个哥哥很小年纪就开始读书,李文安直到8岁才读书练字,本来就输在起跑线上了,他还悟性差,成绩落了同龄人一大截。
李殿华对老四不抱希望,只希望这孩子健康长大,以后他三个哥哥有什么出息,能帮衬一下这个弟弟就行了。但多年后,李殿华却没有想到,正是这个好像没有天赋的小儿子,却在35岁那年高中科举,成为李家族谱七代人中,第一个出仕做官的人,成了李家光宗耀祖的大人物。
不过很多人都说,李文安之所举成为人上人,是他的丑媳妇有旺夫命,谁娶了她谁就会家业兴旺。值得一提的是,李文安的夫人还是他的妹妹。
当时的世俗观念,怎能允许兄妹之间成亲,何况李殿华老先生还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学者,其实这个妹妹与他们并无血缘关系,因为她是李老爷子从路边草丛里捡来的。当时这个婴儿已经染上天花,病得不轻,但李殿华不忍心这个小生命丧命于荒野,就将她抱回了家。
李殿华懂些医术,想尽办法给孩子治病,也是女婴命大,竟然病好痊愈了,以后李老爷子身边也就多了一个女儿。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几个孩子都长大了。都说女孩十八变,但因生得一脸麻子,让容貌丑陋无比,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丑女,所以小女儿虽然为人善良,勤劳贤惠,也没有上门提亲的。
其实以当时的世道,娶不起媳妇的穷人家有的是,李殿华费尽周折也给女儿找个一个还不错的人家,但他又怕女儿嫁过去,会不会因为丑陋的面貌受人家欺负,一直在为是否定下这门亲事踌躇不定。
其实李殿华不知道,小儿子李文安其实挺喜欢这个心底善良的妹妹,但毕竟两人还是兄妹关系,所以一直闷在心里没想别人诉说。但他时刻在关心爱护这个妹妹。不过儿子的情意还是被细心的李殿华偶然发现了。
有一次李文华有事很晚回家,发现妹妹在灶台旁边睡着了,就脱下自己的衣衫给妹妹盖上,虽然这个关心在兄妹之间也算正常,但眼神中表现出的关爱深情却被李殿华看到了。他以后开始留意,终于确定小儿子的心意。
他试探地问了问小女儿的意思,没想到女儿其实也对四哥略有爱意。李殿华想到小儿子身子柔弱,也只在家读书,没有什么收入,穷小子一个娶媳妇可不容易,还不如成全了他们。
当李殿华向家人宣布这一消息时,全家人都非常高兴,这可是亲上加亲了。只不过李文安兄妹两人的婚事,在村里引起了不少非议。但婚后的小两口幸福过着自己的小日子,生活上根本不受外界的打扰,先后养育了六个儿女。
自从李文安成婚后,日子越过越红火,最了不起的是,多年后他考中进士,当年与他一起高中的,还有后来的晚清重臣曾国藩。李文安资性虽然不算好,但是看人不错,“同年”中他与比他小十岁的曾国藩一直关系不错。要知道此时的曾国藩也就是个普通的京官。
因为两人关系非同一般,李文安早早安排两个儿子李瀚章与李鸿章拜曾国藩为师,与他学习“经世之学”,一旦两个儿子到了奋发进身的时候,定会派上大用场的,这也是李文安给李氏家族贡献的最高智慧。
当时曾国藩就非常看重李鸿章,曾把他与门下同年中进士的郭嵩焘、陈鼐、帅远铎等一起,称为“丁未四君子”。后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曾、李两人各响应朝廷号召回乡办团练,曾也把自己编练湘军的心得谆谆信告李鸿章,足以看出曾国藩对李鸿章的期望和欣赏。想必以后两人的发展,对于喜欢历史的朋友多少都有所了解。
当年李文安与丑妹结为一家,虽然遭到世人的非议,但终究获得美满的人生。李氏家族自李文安一代渐渐崛起,儿子李鸿章将家族推向巅峰,这一切的辉煌不仅仅是李氏父子的优秀与过人之处,还有持家有道,治家有方李夫人的功劳。
童年遭人抛弃,幸得李氏抚养长大成人,也为李氏家族带来的好运气,前半生辛苦,可谓是苦尽甘来,终得后半生的荣华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