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有人杀害一个日本学校的学生,得逞了,孩子没了,而且是出现在深圳这样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其实这事早有预兆,一桩桩一件件积累的结果。
从2024一开年,围绕日本的爱国秀就层出不穷,南宁地铁站的图案,南京商场的红圈,农夫山泉的红瓶盖,厉声嚎叫的战马,公开撒尿的铁头,刚刚在圆明园发生的网红阻拦日本人拍照,还看到网络新闻,有人在日企门前扯着“还我河山”的横幅。我想说你不知道二战之后日本曾经占据的中国土地都已经归还了吗?你还让他们还什么,钓鱼岛?你要还看新闻就应该知道这类领土纠纷在全世界有多少。真正占据中国大片土地,把中国国土从海棠也变成雄鸡的那国家,你敢找他们去吗?
这话其实已经等于废话了,但我在这再重复一遍:这些人无不是把“爱国”当成换取流量,进而获得利益的幌子,只要有流量,针对的是什么并不重要。
本来也没觉得有什么,“让子弹飞”里葛优演的师爷的那句台词儿“生意,不寒碜。”虽然吃相难看了点,我也不觉得有什么可关注的,但现在看来恶果的种子早在他们指着红圈喊“这里是南京不是东京”时就已经埋下了。
我觉得这几个瞎折腾的网红自己也没想真的对日本人下手,还是那句话,这对他们来说就是生意。但他们以自己的小精明煽起无数真傻子,他们倒不在意流量,但他们真敢下手,而且还有一种英雄的感觉。也许他们主要是生活上的不如意,出于报复社会的动机这么干的,就跟过去在幼儿园门口捅孩子的似的。但现在之所以选择日本人为目标,不能不说跟网络舆论环境密切相关,再杀中国幼儿园的孩子,要被千夫所指;同样是伤人,为什么不伤害日本人呢,说不定还能很多人追捧,就是这样的动机。
之前也有所谓的反日爱国的大V,也有U型锁,当时还觉得这些人口里喊着反日,只敢对同胞的车和同胞下手。到了今年,终于敢对日本人下手了。苏州日本学校校车遇袭,已经是直接对日本的妇孺下手,好在出现了一位胡友平,用自己的牺牲多少把这个事件的尖锐程度缓解了不少。毕竟是中国人保护日本妇孺而死,日本网络也有不少自发的悼念活动,天津的天塔还打出了胡女士的照片。本来以为那就是高潮了,但终于出现了日本孩子的伤亡事件,日本大使馆发文还算克制,但这件事给中日关系带来的阴影不用想也能明白。
想起来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那个“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想起来疫情刚刚结束的时候苏州企业家组团前往日本找项目,这以后还会有吗?
当然我知道说了也白说,有脑子的不会干这个事,带节奏的可能有的也想不明白二战前的日本和现在的日本的区别,当然也有的就是故意如此。其实日本在他们脑子里根本就不是一个国家的概念,而就是一个符号,一个或者可以给自己带来利益,或者就是满足仇恨需要的符号,等哪天风向变了,那就再换个符号。
只不过这个符号引发的行动,带来的后果可能要无数人共同承担,而作这事的人,给他们叫好的人虽然肯定是要承担后果的群体里面的,但却根本不知道会带来什么,等到知道了,说什么都晚了,拉着大家一起往坑里走吧。
从现在开始,严惩借机生事者,必须起到震撼效果,也许还能补补牢吧,但愿如此。
请按住和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本人微信公众号,喜欢的请三连,您的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谢谢各位的鼓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