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改革对于明朝和老百姓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创始人
2025-07-20 20:32:32
0

张居正改革是为大明构建千秋基业,却被万历毁于一旦。

让我们看看张居正改革到底改了些啥。

张居正的改革主要分三部分:

其一,考成法,考核官员,提高行政效率。

其二,一条鞭法,田赋徭役折银缴纳。

其三,清丈田亩,扩大税基。

先说说考成法。

考成法理解起来很简单,和现在的KPI或者OKR一个意思,就是给每个官员制定好工作任务,并且规定好每个任务完成的期限,然后按月考核。

考核通过就奖励,考核不通过就处罚。

这样一来就大大提升了朝廷的行政效率,也裁汰了官员中的无能之辈,提拔了有为官员。

更关键的一点,朝廷通过考成法,将上下官员的考核掌控在内阁手中。

内阁控制六科,六科控制六部,最终使内阁成了绝对的权威。

考成法缔造一个高效率的行政机构,为接下来的赋税改革和清丈田亩做好了准备。

张居正改革从内阁发起,通过考成法进行任务划分,从六部一层层分解到省府州县,KPI落实到人。

再之后从上到下按月考核,上司按照KPI给与评价。

有了考成法,改革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在全国实行。

再说说一条鞭法。

所谓的一条鞭法,其实就是改革收税方式,将徭役、田赋、各种杂税摊派统统折银缴纳。

简单来讲,就是之前的田赋缴纳粮食实物,现在改为缴纳银子;之前的劳役是本人去服役,现在改为缴纳银子,由官府雇佣人力。

之前缴纳粮食,县里的税吏自己定义粮食的成色标准,老百姓好不容易打下来的粮食,税吏说成色太差,要么背回去重新拿好的来,要么回家再多背几斗,老百姓没办法只能回去再多背几斗。

好不容易背来,税吏在称量的时候,故意踢翻量粮食的斗,洒落的不算,还得回家再多背一些。

这多背来的粮食就入了税吏们的私囊,实物缴纳,税吏有很多种方法克扣老百姓的粮食。

改为折银缴纳后,就没有这么多问题,要交多少粮食,换算成银子即可,老百姓把银钱交上去即可。

这个环节就避免了税吏的多次克扣。

在缴纳粮食的时候,老百姓还要负责把粮食运到指定的仓库。

运输环节又需要一大批人力,这又得消耗大部分粮食。

粮食好不容易运到仓库,管仓库的还要榨点油水,什么粮食潮了,发霉了、分量不足了,有各种办法让你再回去拉几车过来。

改为折银缴纳,老百姓就不用负责运输,官府自行运输,这就节省了人力和额外克扣。

从缴纳实物,到缴纳银子,这一系列环节,老百姓的负担大为减轻,即使要多缴纳一些银子火耗,但比之前的粮食损耗、时间损耗要节省了一半还多。

再说说徭役改为折银缴纳的好处。

一开始老百姓要承担各种徭役,除了国家的正役,还有县里的摊派。

原本徭役规定只是在农闲时节去服徭役,可是下面这些官吏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才不管这些,只要有活就安排下面的老百姓来服徭役,而且时间很不固定,想用多久就多久。

这就导致一个家庭起码有一个劳力是白白贡献给了朝廷。

正式徭役和其他摊派都改为折银缴纳后,老百姓只需要交钱就行,由官府雇佣人干活。

这就节省了老百姓的时间,可以用于去侍弄土地,多收成粮食,也可以去打零工,增加收入。

田赋,徭役和杂税摊派都折银缴纳,大大解放了老百姓的人力,节省了税粮,光这一项就让老百姓受益。

赋役折银缴纳,还包括一项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将部分丁役摊入田亩,地多的多交,地少的少交,没地的不交,这就将税赋负担转移到了有地的地主身上,使小农受益。

紧跟着一条鞭法的另一项措施就是清丈田亩。

明朝建立到万历时期,已经两百余年,土地已经被皇室勋贵、官僚士绅给兼并的差不多了,老百姓手里的土地已经所剩无几,但他们还是承担了大部分赋税。

清丈田亩,就是搞清楚税源,说白了,谁土地多谁就多缴税,谁土地少谁就少缴税。

这个清丈田亩可以有效限制皇室勋贵、官僚士绅、地主豪商兼并老百姓的土地。

这一点对普通老百姓又是一大利好。

一条鞭法和清丈田亩两个措施,除了让普通小民受益外,也对朝廷大有益处。

这两条措施可以让朝廷收上来更多的赋税。

据史料记载,张居正改革后,国库积银达六七百万两之多,储备的粮食多达1300多万石,足够支用十年。

底层百姓负担减轻,而国库收入却增加,那这多余的钱到底是谁交的?谁吃亏了?

毫无疑问,是掌握着大多数土地的士绅地主吃亏了。

所以他们才千方百计的阻挠改革。

张居正在世的时候,掌握绝对权威,他们掀不起多大风浪,一条鞭法和清丈土地照常进行,士绅地主只得割肉保平安。

一旦张居正去世,没有了最高威权的压力,士绅地主自然就没了束缚,拼命的抵制张居正的新政。

万历皇帝年轻气盛,在张四维这个士绅地主代言人的蛊惑下,罢黜了张居正的全部新政。

这里就不得不佩服张居正的心胸。

按理说张居正也属于士绅地主阶层,他家里在江陵就是最大的地主,但张居正敢于向自己的阶层开刀,这种行为就可以叫大公无私。

张居正知道,大明朝的财政已经危在旦夕,底层百姓困苦不堪,社会矛盾极度紧张,掌握着绝大多数财富的宗室勋贵、官僚士绅上不顾朝廷的安危,下不顾百姓的死活,再不腕肉割疮,大明朝亡国有日。

只可惜张居正没能长寿,万历也不是个中兴之主,所有的困难叠加在一起,导致了张居正改革的失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世界历史|“二二六”政变,日本... 20世纪30年代,日本军队内部存在着严重的斗争。因为对政治看法、理念上的不同,日本军队内部逐渐分成了...
原创 1... 1949年2月,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不断发展,我军对各大野战军部队进行了一次统一改编。当时,中原野战军...
原创 宋... 宋代名画《临宋太祖蹴鞠图》 所谓消费,不仅仅只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或者生活中的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的一...
原创 唐... 提起直言进谏,人们脑海中想到的几乎都是同一个人——魏征。这也难怪,谁让人家李世民留下了“以人为镜可以...
原创 四... 古人讲究“入土为安”,因此古人的埋葬方式大多是土葬,时光飞逝、斗转星移,墓室在地下埋藏千年、历经风雨...
悲壮往事: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 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未毁前校景。该校于1926年冬创立,当时校址在法租界金神父路南口,1928年迁至斜徐...
原创 慈... 慈禧,是中国晚清时期的最高统治者。虽然其执掌大清朝廷48年乾纲独断,生活奢华,但在八国联军侵华时狼狈...
原创 试... 华东师范大学马镛教授曾经在《历史档案》中发表一篇名为《清代的举人大选制度》的文章,其中对举人大选这一...
原创 张... 导读:1917年7月1日,天刚蒙蒙亮,北京城很多百姓就被一阵阵急促的敲门声吵醒,打开门之后,一队留着...
原创 苏... 引言: 在上个世纪,地球上有着一个强大的国家,它注重着重工业的发展,在许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成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