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秦昭王为何非要赐死白起?史学家:如果换成你,你也会赐死白起
创始人
2025-07-20 19:32:18
0

“论打歼灭战,几千年来,无人能出其右!”

这是

伟人毛主席

对战国名将白起的评价。

如此优秀的一位军事将领,到最后居然被秦王赐死了,这究竟是为何?

如果你是秦王的话,到最后你也会赐死白起的,这又是为何?

闻名之路

这白起说来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非常神奇的存在,与后来的韩信差不多。

白起的本事跟谁学的至今说法不一,有人说他是看兵书自学成才。

我们不得不承认,白起的军事天赋确实很高,所以他自学成才的可能性应该是非常大的。

白起自学成才,又精通兵法,这在当时来说可是非常吃香的,为何?

在秦国前面几代君王的努力下,大秦的国力越来越强盛,这一切可是多亏了当初的商鞅变法。

即便后来商鞅已经被赐死,但大秦依旧用着他当年的政策。

国家越来越强大,肯定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扩大领土,直到完全统一,这可以说是每一代秦王的梦想。

要想扩大领土面积,自然少不了打仗,所以当时秦国对优秀的将才非常重视。在这种情况下,白起逐渐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白起之所以能够得到重用,除了与自身强大的实力有关外,他还成功得到了贵人赏识,这可是非常难得的一点。

有贵人相助,才有能表现自己的舞台嘛。

赏识白起的,就是当时刚上任不久的大秦丞相

魏冉

,也就是秦昭襄王的亲舅舅,说白了就是外戚。

魏冉虽然说和秦昭襄王的母亲宣太后不是一个父亲,但两人从小相依为命,感情更是非常深厚。

魏冉在当上丞相后,他逐渐成了秦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政治高手。

聪明的魏冉一眼就看出了当时的形势,他知道现在朝廷最缺的就是优秀将才,于是后来他就遇到了白起。

白起的军事才能着实让魏冉感到吃惊,于是在他的有意提拔下,秦昭襄王逐渐开始重用白起。

后来在一次实战中,白起直接一战闻名华夏。

在秦昭襄王的授意下,白起率兵前去攻打韩国。

韩王也是非常清楚靠自己绝对不可能打赢秦军,于是他们就拉来了好队友魏国一起。

面对韩魏两军联手,情况确实有些棘手,不过白起一眼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所在。

韩魏两军虽然说是一起联手,但两者各怀鬼胎,谁也不愿主动出击。

白起见状也是笑了,既然你们不愿意主动出来,那我就主动一点。

当时韩军派的是实力还算可以的精锐部队,而魏军派了一些不太入流的军队,于是白起派出少量部队牵制住韩军,接着集中主力攻打魏军。

白起的战术说白了就是“先弱后强”,不求最后能攻下城池,只求能够尽量歼灭敌人更多的有生力量,这个战术思路和后来我们的解放军战术几乎相差无几。

得知队友魏军被围攻后,韩军那边可谓是非常慌张,他们自己就先乱了阵脚。

等白起收拾完魏军后,直接率领大军回过头来对付韩军,两面夹击之下,韩军自然是战不过。

据说此战白起一共歼灭了20多万韩魏联军,还攻下了多座城池,他直接在战国时期出名了。

此刻“杀神”现世,战国将永无宁日。

命运的转变

趁着此战大获全胜,秦昭襄王派白起等人继续猛攻韩魏两国。

白起不负众望,单单只是魏国,他就收了人家60多座大大小小的城池,韩国那边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

在秦国的持续打压下,韩魏成了当时最弱小的两个国家,已经对秦国构不成威胁了。

解决完这两个国家后,秦昭襄王将矛头对准了南方强国楚国。

在白起的指挥下,就有了著名的鄢郢之战,白起直接一招天降神水把郢都的门户——鄢城给淹了,楚国由此直接损失了10多万军民。

接着白起乘胜追击,直接攻下了楚国都城郢都。

在白起的不断打击下,楚国的势力范围逐渐开始向南收缩。

收拾完楚国后,白起在战国的名声更加响亮,由此他成功被封为武安君。

最后就剩下了实力还算强大的赵国,这是当时与秦国接壤的唯一一个强国了,于是白起奉秦昭襄王之命出发了。

在收拾赵国的同时,白起还顺带着打击了一下想要东山再起的韩魏两国,让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

与白起有关的秦赵之间的战役,最著名的就是长平之战了。

本来老将廉颇在这里守的好好的,结果换来了一个只会耍嘴皮子的人,他叫赵括。

赵括的理论知识虽然丰富,但是他没有实战经验啊,而且也没有白起那样一上来就能打胜仗的天赋。

按照正常的说法,长平之战赵国直接损失了45万士兵,这个数字可是非常庞大啊!所以就有史学家说这个数字太夸张了。

但不管怎样,这可以说是白起人生中最辉煌的一场战役了,但就是在此战过后,白起的人生也即将迎来终点。

整顿好兵马后,白起准备去攻打赵国的首都邯郸。就在这时,双方居然停战握手谈和了,促成这一切的,就是取缔了魏冉的新一任丞相

范雎

有人对范雎说:“白起要是灭掉了赵国,他一个小小的将领不就能踩到你这个丞相头上了?”

“即便到时候再不愿意也不行啊,所以不如趁机求和多要点土地,这样白起就会无功而返,而你就成了开疆拓土的大功臣。”

范雎听后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他就主动促成了秦赵握手言和。

白起得知此事后,看范雎非常不爽。

谈和只不过是缓兵之计罢了,没过几个月,秦昭襄王又要嚷嚷着攻打赵国,白起闻之却说不行。

不能打的理由非常简单,自从长平之战后,整个赵国都被吓到了,于是他们开始想尽各种办法来巩固国防。

所以此时赵国的防御比之前强了数十倍,哪有那么容易攻下?

但秦昭襄王却觉得不足为虑,白起见状只好说:“我生病了不方便,你另谋主将吧。”

后来果然不出白起所料,秦军大败而归,这时候秦昭襄王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抗击秦王

在秦昭襄王看来,这次之所以会失败,就是因为没有让白起领兵出战,于是秦昭襄王亲自到白起家请他出山,不出意外,白起拒绝了。

见自己不好使,秦昭襄王就让丞相范雎去了,这两人就是隐形的仇家,让范雎去更不会成功。

范雎去了之后说道:“你不是用兵如神,打了不少大胜仗吗?怎么现在怂了?”

白起听后反击道:“别给我戴高帽,本来有机会能够一鼓作气灭掉赵国,结果因为某人求和,这才错失了灭掉赵国的良机!”

范雎听后感觉自己不占理,于是他就默默回去了,并将情况如实汇报。

秦昭襄王听后生气地说道:“有什么狂傲的,难道没有他我就灭不了赵国了?寡人现在就灭个赵国证明一下自己!”

于是秦昭襄王继续发兵攻打赵国,不仅增加了人数,还换了主将。

但依旧是无济于事,邯郸不仅没有攻下来,秦军还腹背受敌了。

白起分析得不错,谈和一下子就让赵国缓过神来。他们不仅加强了防御,而且还派各路使者向其他国家求救。

所以在魏楚联军的打击下,秦军损失惨重。

秦昭襄王见状也是非常恼火,于是他再次来到了白起家,这次他可是不客气了,直接用自己的身份强迫白起领兵出战。

要说这白起也是大直男一个,秦昭襄王都这么着急了,他依旧婉拒了对方的好意。

白起这个人非常固执,对于他来说,从来不会打没有胜算的仗。

当时白起对秦昭襄王说了这么一句话:“我宁愿被你赐死,也不愿做一个蒙受耻辱的一军之将!”

这话说得着实有点无情,所以秦昭襄王听后非常无语,然后扭头就走了。

后来范雎又请过白起几次,这人其实就是来捣乱的,他见白起如此叛逆,所以就在秦昭襄王耳边说了不少白起的坏话。

之后秦军再次传来战败的消息,秦昭襄王觉得这一切都怪白起,于是他就和范雎商量着赐死了白起,一代神将就此陨落。

这白起真的是太没有政治眼光了,要是说之前大权臣魏冉在的时候,有人罩着他没事,秦王也不敢拿他怎么样。

但没了庇护,白起依旧是如此,那小人范雎可不会惯着他。

此外,秦昭襄王多次亲自去请白起,结果都被拒绝了。而且白起还说了那么犀利的话语,这让一国之君的脸面往哪儿放?

如果你是秦王,一个有实力的大臣如此不听话,那还惯着他干什么?直接就将他杀了。

纵观我国历史上所有的君王,有几个像秦始皇那样不杀功臣的?

大部分君王都是,既然你不能为我所用,那我就把你处死防止你造反或者帮助别人。

所以像白起这样没有政治眼光的,不论我们谁来当秦王,到最后他都难逃被赐死的命运。这怪不得我们无情,只能怪白起自己不识抬举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横... 在国际军航舞台上,巴基斯坦空军的“枭龙”Block3战斗机以其令人瞩目的表现,再次引发了外界对现代军...
原创 日... 昭和天皇裕仁在位期间,指挥和策划日本相继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将无数人拉进这场惨绝人寰的战争中,...
原创 《... 翻开历史的画卷,《甲申三百年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这本书,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原创 慈... 在中国历史上不乏手握重权的女人登上政治舞台,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更是其中翘楚,但是唯独慈禧被彻底钉...
原创 斯... 上世纪三十年代,为了维护斯大林独裁统治,在1937至1938年的苏联大清洗运动中,苏军五位元帅中的三...
原创 剑... 导读:在《剑来》中,阮邛不让刘羡阳跨廊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保护刘羡阳的性命安全 - 廊桥...
郑成功的光荣与梦想 | 特别报... 导读:如果我们在全球化带来的新视野中再次回望那段历史,会发现郑成功不仅是驱除荷虏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
原创 徐... 在元末明初的舞台上,涌现出了很多名留青史的人物,他们纵横捭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里,...
原创 宋... 前面我们讲到,四川地区的老百姓因为太有钱了,所以被宋朝朝廷给“抢劫”了。其实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宋朝...
原创 唐... 在唐朝真的越胖就越美,是因为杨玉环所盛行的?怎样的胖才是真的美 在中国古代,我们所说的“美”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