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变,是北宋历史上极为耻辱的一场灾难,标志着北宋的覆灭和宋室的南迁。在这一事件中,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位皇帝被金军俘虏,并遭受了极大的羞辱。
“靖康之耻”对汉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表达了对这一耻辱的深深痛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事件中,尽管各地将领有多次勤王的机会,但却鲜有军队前来营救,这究竟是为何?
二、靖康之变的前奏
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和军事衰弱已经成为社会的两大顽疾。官僚体系的腐败导致民生凋敝,军队则因将领无能和武器落后而难以应对外敌的威胁。
金国的崛起为北宋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金军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屡次侵犯北宋边境,严重威胁着国家的安全。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宋徽宗和钦宗两位皇帝的统治风格也显得尤为关键。
宋徽宗虽然才华横溢,但在当皇帝这件事上,他似乎并不感兴趣,他贪图享乐,风流韵事不断似乎才是主旋律。
面对来犯的金军,赵佶竟然强行禅位给自己的儿子赵桓,然后就逃走了。而钦宗赵桓则更是懦弱无能,面对金军的威胁,他只会一味求和,最终导致了靖康之难的爆发。
二、靖康之变的爆发与经过
公元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北宋都城陷落。宋徽宗、钦宗及众多皇室成员被俘,被押往北国。
在这场浩劫中,不仅宫廷内外之冠服、宝物、古器、地图、书籍、府库蓄积等被掳掠一空,更有众多无辜百姓遭受杀戮和奴役。靖康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痛苦。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金国押着宋徽宗、宋钦宗等战俘和战利品,一路途径燕京(今北京城西南)、中京(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通塞州(今吉林省四平市一面城),历时14个月才抵达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市南白城)。
要知道,金国俘虏的皇室成员达千余人,战利品更是不计其数,押送如此庞大的队伍和战利品长途跋涉,但凡遇到一点抵抗,历史就有能改变。
那么,金军的押送队伍在这期间为什么没有遭到任何抵抗?
三、勤王机会的出现与错失
在靖康之变期间,其实出现了多次勤王的机会。
首先,在金军首次大规模南下攻宋时,宋徽宗和钦宗曾颁布命令召集天下兵马勤王。
当时,各地勤王部队的总兵力达到了五十万以上,到达京师的也有二十余万人。
然而,由于勤王部队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统帅机构,行动不一,后勤保障缺失等问题,导致这些部队在兵力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被金军击败。
其次,在宋徽宗禅位给钦宗后,钦宗也曾多次下诏勤王。然而,由于钦宗的懦弱无能和对将领的不信任,导致许多有能力的将领未能得到及时任命和调配,进一步削弱了勤王部队的战斗力。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将领在得知二帝被俘的消息后,出于自保或观望态度,没有及时出兵勤王。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勤王行动的失败。
如赵构等,在金军北迁宋皇室成员时就没有第一时间前去勤王,路上也是慢速缓行,四处游荡拖延时间,根本就不像是要去营救二帝,甚至有的地方勤王部队,在听说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后,直接驻扎在原地,以观局势。
四、勤王失败的原因分析
勤王行动的失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北宋末年的政治腐败和军事衰弱导致了国家整体实力的下降。军队士气低落、武器落后、将领无能等问题使得勤王部队难以应对金军的强大攻势。
其次,勤王部队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统帅机构和有效的指挥系统。各地部队行动不一,各自为谋,难以形成合力。同时,后勤保障的缺失也影响了部队的作战士气和战斗力。
再次,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军队纪律也存在问题。许多将领和士兵缺乏忠诚和担当精神,面对强敌时缺乏勇气和决心。此外,一些将领还趁机谋取私利,加剧了军队的混乱和崩溃。
最后,钦宗的懦弱无能和对将领的不信任也是导致勤王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他无法有效地组织和指挥勤王部队,也无法调动将领们的积极性和忠诚度。
五、结果
最终,金国押着宋徽宗与宋钦宗的千人俘虏大队顺利回到金国。
1128年8月24日,历史上最为耻辱的一幕出现了,宋徽宗、宋钦宗按金人的“牵羊礼”对金人祖先行跪拜礼以表臣服。
随后,金太宗完颜晟便废掉了宋徽宗与宋钦宗的帝位,被侮辱地封为昏德公与重昏侯,宋朝后妃及其他宗室妇女被赏赐给金太宗完颜晟的部下,受尽屈辱。
回想北宋历史,赵匡胤靠着欺负后周孤儿寡母抢夺后周建立北宋政权,如今北宋皇室后人任人宰割受尽屈辱似乎是一种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