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翦死后不久,孙子王离兵败被杀,胡亥:他若在,项羽进不了咸阳
创始人
2025-07-20 15:02:34
0

白起一生歼灭六国军队约有165万;李牧抗击匈奴,数败秦军,可谓是百战不殆;廉颇率赵军攻齐拔燕,所向披靡,堪称柱国大将;王翦战功赫赫,嬴政统一六国,数他的战功最大。

此四将皆多次指挥大规模战役,在战术各有所长,且都能达到所向无敌的效果,因此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然而这四大名将,除了王翦以外,无一善终。

自公元前283年成为偏将始,王翦历经四朝,灭三晋、扫楚国,所向无敌,功勋卓著。当时,白起因抗王命,拒绝伐赵而自杀;而王翦受命拜将,却义无反顾。他和昭襄王时的相国范睢、孝文王时的相国蔡泽、庄襄王时的相国吕不韦以及秦王嬴政时的长史李斯等文武重臣关系极好。

他的儿子王贲也是秦国名将,父子俩都手握重兵,威名赫赫。众所周知,在古代,功高震高者多没有好下场。然而,王翦却能安享晚年,甚至荫及子孙,掌控大秦数十万兵马。

那么,王翦为何能躲过“兔死狗烹”的结局呢?他与嬴政的关系如何?他的子孙又为大秦做了哪些突出贡献呢?

低调圆滑的王翦

王翦,频阳东乡人,少时好谈兵事。青年时期,王翦曾数次跟随白起、司马错等人出兵征讨三晋,积累了不少战争经验。到了白起被逼自杀后,秦国名将凋零,秦昭襄王遂将王翦提拔为大将,并委以重任。

秦昭襄王死后,王翦继续效忠孝文王和庄襄王,可谓是兢兢业业。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里,王权是至高无上的。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其具体的写照。绝对地听从王命,是封建社会对臣子道德的最高标准和基本要求。

而作为三朝元老的王翦,他为人处世比较低调、圆滑,工于心计,又唯听王命,从不结党私。纵然他与范睢、蔡泽、吕不韦私交甚好,可却鲜少同他人私下议论“秦王”。

因此,朝中臣子对他都十分尊重,也很难听到别人对他的非议。故而,宫廷中的明争暗斗频频迭出,刀光剑影,血溅帷幕,但王翦依然能门庭自扫,没有卷进那些对抗王命的帮派之中。

公元前247年,年仅十三岁的嬴政即位为秦王。因为年纪太小,当时秦国的大权都掌握在吕不韦以及太后赵姬手中。后来,赵太后还找了个情夫嫪毐,和她一起把持秦国的大权。而作为亲儿子的嬴政,虽然身为秦王,但却只能眼睁睁看着秦国大权旁落。

在嬴政最不得志的时候,他将王翦召到身边侍奉。他这么做的意图,就是通过提拔缺乏靠山但又才能卓越的王翦,以此来达到培养亲信、将来为己所用的目的。

公元前239年,嬴政的弟弟成蟜在征讨赵国途中,临阵倒戈,这给了嬴政趁机夺回大权的可趁之机。他将处死成蟜的重任,交给了信任的王翦。反观王翦,他虽曾答应成蟜,尽力保他无虞。然而在嬴政的命令下达后,还是毫不犹豫的逼迫成蟜自杀。就像王翦所说的那样:

“为臣者,只有忠实执行王者的旨意,岂能有半点违背之意。所以,我心是尽了,力也出了,你的生死,全在于大王定夺,我再也无能为力了。”

可见,王翦所展现出的对于君主的忠诚度,要远远高于任何事情。

一年后,在王翦的帮助下,早已隐忍多年的嬴政,抓住嫪毐谋反作乱的机会,一举将他拿下。而后又将吕不韦逼得自尽,就连生母赵姬,也被他囚禁起来。自此,嬴政完全掌握了秦国大权。而王翦也就此出人头地,成为嬴政重点培养的武将。

战功赫赫的王翦

王翦在嬴政一朝的“试水“之战,很快就伴随着嬴政的扩张野心,迅速到来。当时,王翦奉命领兵攻打赵国的阏与。在这一战当中,王翦充分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一举攻下赵国的九座城池,让嬴政刮目相看。

而在7年后,内史腾兵出函谷关,消灭了最弱小的韩国,为秦国东出打开了通道。作为嬴政最为倚赖和信任的将领,消灭“战国七雄“中的强者赵国的重任,就落在了王翦的头上。

当时,王翦从郡上发兵,下井陉,与杨端和军两军呼应,准备一举攻灭赵国,结果遇上了赵国的名将李牧,双方相持了一年多也不分胜负。

王翦为此十分着急,于是向嬴政献上了一条反间计。不久后,嬴政便派人到赵国贿赂爱财如命的丞相郭开,郭开又在赵王面前说李牧的坏话,最终导致李牧被赵王杀掉,赵葱接替他成为主将。

李牧死后,王翦势如破竹,大败赵军,并杀了赵军主将赵葱,攻下赵国的都城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原来的各处土地入为秦地,成为秦郡。

就在王翦与赵国对峙的过程中,秦将李信已经率军逼近燕国国境了,燕王喜虽然惶惶不可终日,但也不敢与秦军对抗,燕太子丹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派遣荆轲到咸阳刺杀秦始皇,但最终失败,嬴政怒不可遏,在王翦灭赵后不久便派他增援李信。

当时,燕王喜和代王赵嘉组成联军,由燕国的太子丹统领,却在送别荆轲的易水河边兵败,王翦乘势攻取了燕都城蓟,燕王喜逃到了辽东,燕国也名存实亡了。

虽然内史腾是第一个帮助嬴政消灭一个国家的将领,但韩国毕竟太小,能力有限。

王翦则不一样,他消灭的却是六国中最强大国家之一的赵国,这样的功绩在秦国历史上还是独一份,更何况赵国还是秦国的百年宿敌。因此,王翦的功绩就被无限放大了,他也由此成为秦国第一名将。

然而,王翦在消灭赵国之后,嬴政却对他产生了一些隐隐的担心,他害怕王翦逐渐在军中做大,最终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

因此,就在王翦准备出征辽东,将燕国消灭的时候,嬴政却命令他撤回国内,让他前去攻打魏国,。

表面上看,嬴政撤回王翦,是因为燕王喜将自己的儿子太子丹的首级送给了他,让他的怒气得到了发泄。其实,嬴政是担心王翦在消灭赵国之后又消灭了燕国。

如此一来,王翦一个人就消灭了两个国家,他的威望将会因此大大增加,这是嬴政所不希望看到的。

有趣的是,在王翦回国之后,嬴政却没有让他出征魏国,而是让他的儿子王贲担任主帅,兵进大梁。嬴政的这个安排,暴露了他对王翦是有防范心的。然而,他做事很周密,为了安抚王翦的情绪,就让他的儿子去攻打魏国,还说王翦征战劳累,可以趁机休息一下。

当时魏国尚有四十万军队,虽然不是精锐之师,但也不可小觑,嬴政本以为王贲不一定能顺利拿下,但让他没想到的是,王贲竟然引黄河、鸿沟之水冲灌大梁城,最终迫使魏王假出城投降,魏国就此灭亡。

消灭魏国后不久,嬴政开始物色出征楚国的主帅人选。嬴政明白,和楚国的这一战,将会直接决定秦国能否统一天下。只要能够灭掉楚国,仅剩的齐国根本就不足为虑。

但问题是,秦国到底需要消耗多少国力,出动多少兵马,才能成功灭掉楚国?

当嬴政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当时秦国的武将们,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一种是以王翦为首,认为至少需要六十万的兵马才行;另一种是以大将李信为首,认为只需二十万兵马就足够了。

这两者之间,相差了三倍之多。而经过考虑之后,嬴政选择了李信。

嬴政本就不愿王翦继续出任主帅,因此在听完李信的建言后,就对王翦说:“看来王将军老了,竟然对楚国这么胆怯,还是李将军更勇敢啊。”

说完,嬴政就下令任命李信为主帅,率领蒙恬等人出兵二十万伐楚。

这时,王翦已然意识到嬴政对自己产生了不信任感。故而,在不久后,他以疾病缠身为由,索性急流勇退。嬴政也顺水推舟,同意王翦的辞呈,解除了他的兵权。

王翦的智慧

反观李信,他起初还取得了一些胜利,打败了楚国大将项燕。但秦国大臣昌平君为了拯救母国楚国,竟在李信大军后方发动叛乱,而后项燕也对李信发起进攻,最终大败李信,二十万秦军几乎全军覆没。

可以说,在嬴政统一天下的过程中,这是仅有的一次大规模的失败。最终,为了实现一统六国的宏伟大愿,嬴政决定冒险任用王翦。

有趣的是,王翦当时人在老家,嬴政为了表达诚意,就亲自跑去找王翦,还对他说:

“我当初不听你的话,致使伐楚失利,现在楚军准备进攻秦国,你虽然生病了,难道要要见死不救吗?”

尽管王翦并不愿意出山,可见嬴政态度坚决,他也并未像白起那般,抗命不受。当时,王翦来到咸阳后,嬴政果然凑齐了六十万大军给他,这几乎是当时秦国能拿得出手的所有兵力。

当然了,王翦也知道嬴政对自己十分担心。俗话说,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在此之前,战国的几个名将都没有好下场,比如秦之白起、赵之廉颇、李牧。尽管他手握六十万大军,可王翦不仅要考虑灭楚的问题,还要考虑如何在灭楚后保全自己,保全家族。

因此,就在出征前几天,王翦突然向嬴政提了个要求,要嬴政赏赐给他田地和宅院,嬴政为了安抚他,毫不犹豫的批准了他的请求。

但让嬴政没想到的是,王翦随后又数次向嬴政请求赏赐,名目十分繁多,一会儿说是替儿子要的,一会儿又说是替孙子要的,搞得嬴政很烦躁,但又不得不给。

王翦的所有要求得到满足之后,他这才率军出征了。有人问他为何如此贪婪,他笑眯眯地对那人说,秦王本就不信任我,现在他将全国所有军队都给了我,我如果不表现得贪婪一点,秦王岂不是会担心我造反吗?

原来,王翦这么做就是向嬴政表明自己除了金钱以外别无他求,以此来打消他的戒心。

即便如此,嬴政也并未对王翦完全放下戒备。在征讨楚国的大军中,嬴政派遣心腹蒙武担任副将,跟随王翦出征。蒙武的任务一方面是协助王翦,另一方面则是监视王翦,并掌控一部分军权,将风险减少到最低。

王翦出征之后,发现形势并不利于秦军,所以他坚壁不出,前后达一年之久。六十万大军在外一年多都不打仗,这让嬴政感到有些着急。然而,他也没办法,毕竟他除了选择信任王翦之外,也别无他法了。

好在王翦找到了战机,一举将楚国及周边的百越给拿下了,然后班师回朝,嬴政悬着的心这才落下来。

在消灭楚国之后,王翦一人就灭了两国了,这还不算被他打得“半死”的燕国,所以嬴政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再用他了。

于是,在随后的灭燕和灭齐之战中,嬴政使用了王贲。如此一来,王贲一人就灭了三国,王氏父子加起来一共灭了五国,可以说是风头一时无两,大有功高震主的势头。

然而,功成名就之后。王翦再次做了一个明智的决策,和儿子王贲一起急流勇退,回到家乡过着农耕生活,安度晚年,以此来保家族。

因此,从嬴政统一全国那一天开始,王翦、王贲父子就消失在了历史舞台上。

到了秦朝末年,王翦的孙子王离再次成为秦国统军大将。他接替被冤杀的蒙恬执掌北境二十万大军,南下巨鹿,围歼六国贵族后裔。不幸的是,在巨鹿战场上,王离遇到了英勇善战的项羽、英布,二十万精锐秦军尽数被杀,王离也因此兵败被俘,含恨身亡了。

因此,当王离兵败巨鹿的消息传至咸阳时。一向不将“义军”放在眼中的秦二世胡亥,方才大乱阵脚。对于他来说,王离就是守卫秦国基业的最后一道防线。

然而,王离的军事造诣却远逊于他的爷爷王翦。若是王翦还健在,即使是项羽,也未必能够取胜,更遑论进入咸阳了。

毕竟,王翦战前会作详细的考虑,不打无把握之仗。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看似手法平淡无奇,但却招招制敌,对于以“勇悍”著称的项羽,压制性非常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清朝历史“小燕子”的真实原型,永琪真的只爱它一人吗?一直以来我们对“还珠”里面小燕子这一人物的印象都...
原创 1... 蒙古自1921年宣布独立以后,实际上就一直处于苏联的半殖民地状态,从政治经济到军事文化,苏联对蒙古进...
原创 陇...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定西市中部,因在陇山以西而得名。2012年,在陇西县城北关李家龙宫对面,陇西县博物馆...
原创 一... 清宫剧的热播,让很多观众以为清朝是历史上一个非常富庶和繁华的朝代,尤其是电视剧和史书中宣称的康乾盛世...
原创 明... 前言 历史流转变化,在我国古代史上,总有让人遗憾和痛恨的人,这两者处在两个极端,当然肯定是前者最让人...
罪行令人发指!日本学者披露73...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93周年之际,日本学者、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松野诚也,向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
原创 谁... 张献忠屠蜀与湖广填四川的历史真相 春节祭祖之时,西南大地上,人口众多,不知道大家看到族谱上来自“湖...
原创 辜... 民国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年代,当时的大师博览古今,贯通中外,集中西文化之大成。或许读书人都是有自己独特的...
第8届聂耳音乐周 | 90幅书... 7月19日,"前进的号角——《聂耳音乐作品》劳伟专题书法展"在艾维美术馆启幕。展览以90幅书法力作呈...
原创 让... #精品长文创作季#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契丹族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个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