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金兀术鲜为人知一幕,北伐蒙古,修建长城
创始人
2025-07-20 14:32:29
0

导言

公元1115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国称帝,国号为金,正式开始反抗辽国的统治。1125年辽国灭亡,金国继续南下,1127年发生“靖康之变”,然后继续挥兵南下,捷报频传,却无暇北顾。此时耶律大石在可敦城养精蓄锐,随时准备复国,而耶律大石也开始联络西夏和南宋一起攻打金国,在1129年,耶律大石率军攻取了金朝的北方二营,给金国造成一定的麻烦。

金国和蒙古,从一开始的老冤家

同时蒙古草原上的一些部落也蠢蠢欲动,孛儿只斤部落酋长合不勒趁机脱离辽朝自立,拓土开疆,威势日盛,附近各族于是在1127年推举他为蒙古部长,遂称“合不勒汗”,建立蒙兀国。蒙兀国的建立使得金国芒刺在背,于是新兴的金国与蒙古草原上崛起的部落必不可免的发生了冲突。

酒宴贪杯,金蒙冲突伊始

蒙古原来是室韦人的后裔,室韦部落原来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地区的一个游牧部落,后来逐渐迁移到蒙古高原地区。辽国是由契丹人建立的王朝,契丹人属于游牧民族,金国是由女真人建立的国家,女真起于渔猎,契丹属于游牧。在渔猎民族和游牧民族眼中,草原的价值绝对不一样的。

蒙古祖先室韦的地理分布情况

再者辽国驻军控制草原,也有保护辽民的意图,辽牧民当时遍布蒙古高原,以至于耶律大石到达中亚地区时仍有游牧到当地的契丹数万帐归附。游牧的契丹部民才是这几万铁林军的衣食父母,是补充后备兵员。驻军自身也必须具备草原游牧的条件,使得长期驻军成为可能。

女真人根本就不具备这些条件,首先没有大量女真户在草原上,其次如果强行驻军,其他民族根本不会提供方便和补给。女真人不敢长期留在草原,所以只能定期减丁或者挑拨草原内部的矛盾。

1123年,金国势力到达幽云地区,跟附近的蒙古部落发生了冲突,史书记载:

“是冬,金主以蒙古叛,遣领三省事宋国王(完颜)宗磐提兵破之。蒙古在女真之东北,其人劲捍善战,以鲛鱼皮为甲,可捍流矢。”

从这里可以看出,完颜宗磐虽然平息了这次冲突,但是赢得也不轻松。

起初,金朝采取了

“怀柔绥远”

的政策,金太宗上合后,请蒙古部落的酋长到金上京,一来是向对方示威,表明金朝这个

“天朝大国”

还是很有实力的,连偌大的辽朝在几年内都被我们打得灰飞烟灭了。第二个目的是热情招待这些“蛮夷”,表明金朝对蒙古部落政策很好,大家相安无事地过日子对双方都是好的,最后还要给远道而来的“贵宾”很多的赏赐。

合不勒汗就欣然接收了金太宗的邀请,率领十几名随从一路长途跋涉来到了金国的都城上京会宁府朝见金太宗完颜吴乞买。第一次看到城市,合不勒还真的觉得新鲜,左看右看前看后看都看不过来。

其实,当时的都城还没有名字,叫做

“皇帝寨”

,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并不怎么样。到了金熙宗年代,才有了上京会宁府的称呼,总人口估计也就是十万人左右。金太宗在见到合不勒汗后,觉得合不勒就是那种土里土气的乡巴佬,不是那种有心计的人,所以就对他很有好感。

今天蒙古国合不勒汗像

合不勒汗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能吃喝,见到好吃的饭菜立即“甩开腮帮子,露出后槽牙”地一顿猛吃,根本不在乎什么礼节。这个样子,金朝的上层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觉得这个人胸无大志,不会对金朝构成什么威胁。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每次合不勒吃饱喝足后,都假借着去厕所或者洗澡的时机,把吃下去的东西都吐出去,防止金朝有人背地暗算在酒菜里面下毒。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纵然合不勒小心谨慎地应付着金朝上层,但是也有一着不慎差点造成满盘皆输。

有一次金太宗吴乞买设宴招待合不勒汗,合不勒汗在觥筹交错中喝高了,居然跑到金太宗跟前,用手去抓吴乞买的胡须。女真人对胡须非常重视,虽然那时女真人还没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那样的观念,但是作为一个小小的部落酋长敢于去摸皇帝的胡须也是大逆不道的。

当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呆住了,卫士们也剑拔餐张,只等金太宗一声令下,就要立即将合不勒汗碎尸万段,金太宗当时感觉合不勒汗这人比较有趣,也没有治罪。当合不勒汗回去的时候,有人向金太宗说了当年头鱼宴上辽天祚帝放过阿骨打的事情,不要放虎归山。于是金太宗有些后悔,就派遣使者去追,合不勒汗立马杀了金国使者,直接反了。

金太宗完颜吴乞买,一时的大度酿成今后无尽的灾祸

金国使臣被杀的消息传到了金上京,金太宗大怒,就派遣一名叫胡沙虎(此胡沙虎非卫绍王时期的胡沙虎,只是同名而已)的将领,率领一万多名骑兵,前去讨伐合不勒汗,发誓要血洗蒙古草原。

合不勒汗的蒙古骑兵加起来也一万人都不到,而且这些人见到金国军队不是主动迎战,而是反复骚扰作战,将金国军队引入草原深处,等运输线拉长之后,再进行袭击分割包围。胡沙虎大败而还,合不勒汗起兵连寇边境,陆续攻取了金朝的西平、河北等二十七团寨。

游牧民族没有根据地,过的是到处放牧的生活,哪水草丰茂,就在哪儿搭帐篷定居,这地方不行了就换个地方放收和生活。如果遇到了自然灾害,就南下去抢掠中原王朝定居者的财富和粮食来。

此外,游牧民族一般出来的都是骑兵,跟中原王朝的正规军打的是游击来维持生计。游击战,打不过就跑,蒙古草原地方很大,可以躲藏的地方很多。最厉害的中原王朝正规军根本无法进攻到蒙古高原的北部,因为太远了粮草接济不上,万一被断了粮道,就会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所以历代中原王朝都对这些游牧民族感到力不从心,基本上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对付他们,最多是在他们来中原抢掠时候伏击一下,深入北方腹地的军事进攻不是很多。很多的时候就是在对方天灾的时候救济一下或者平时给一些吃的喝的用的,破财消灾。

精心装备讨伐,岂料割地求和

“绍兴和议”

之后,金国终于腾出手来去收拾草原部落,于是派遣名将完颜宗弼(金兀术)去征讨蒙古草原,这一次金国也是下血本了,所以在出征前,金兀术做了详尽的准备。他从江准和陕川前线的将土中精选精锐部队,把以前自己的骑兵“拐子马”带来蒙古继续作战。

金国大将完颜宗弼去讨伐蒙古

金兀术这次把骑兵全部换成了皮质的软甲,这样就和蒙古骑兵的战斗力相差无几。另外,金兀术觉得依靠南宋发明的“床子弩”可以对付蒙古骑兵,一般的蒙古骑兵喜欢在金兵的弓箭射程之外骚扰。但是“床子弩”的射程要远远高于普通弓箭,并且在蒙古骑兵发起冲锋的时候可以远射,这样就可以把敌人的进攻锋芒抵消掉,金兀术以前在攻打南宋时也吃过不少“床子弩”"的亏。

所以,这次金兀术特意召集了“床子弩"的部队参加征讨蒙古的作战。还有,金兀术也看到运输线的漫长导致军需供应链条十分脆弱,他把将近三分之一的精锐部队不放在作战一线,用这些部队专门负责保护运输线,避免因为运输线的断裂造成军心不稳。

对付骑兵的利器—床子弩

在做好了这些充分准备后,金兀术率领着这支将近十万的军队向合不勒汗的蒙古部落发起了猛烈攻击。金兀术果真不是吃素的,虽然合不勒汗用之前对付胡沙虎的招数迎击金兵,但是金兀术的警惕性很高,蒙古军队几次骚扰都被金军击退,不仅如此蒙古军几次攻打金军后勤线都被兀术给化解掉。

但是,蒙古骑兵的特点在广袤的草原上也发挥得淋漓尽致,虽然暂时被金军打败,但是金军最多都是击溃战,而不是歼灭战,没有多少时间又重新集结起来继续战斗,并且还和宗弼打起了正规军最为头痛的游击战。经过几年的战斗,双方都被打得筋疲力尽,谁也无法消灭对方。

但是这样地耗下去也不是长久之计,尤其是金兀术实在是耗不起了。自从军以来,在外征战二十多年,其间自己也曾经负伤过,岁数不饶人。纵使是金军最顽强的战神金兀术此时也无能为力准备放弃继续作战了。这种仗没法打,与宋兵交战的时候,毕竟那里有城池和关随,只要攻破就可以了。或者采取“围城打援”战术,包围住一个据点,然后布好一个ロ袋阵等着宋兵往里面钻。

但是这一次,没有城池和关隘可以攻打,只有漫漫的一望无际的草原,根本找不到合不勒汗进行主力决战。如果金兀术继续战斗下去,战争的消耗很大,金朝的财政支持就会面临困难,士气也会受到影响。

来无影去无踪的蒙古骑兵也让金兀术吃尽了苦头

以前在战场上从来不服输的完颜宗弼开始向合不勒汗伸出了橄榄枝,趁着此时金军还占据着军事上的优势,尽快实现和平对金军很有利。曾经对外都是实施强硬政策的完颜宗弼都开始求和了,看来这个仗确实打不下去了。

蒙古部落那边的合不勒汗其实也不好受,前两次合不勒胜得很轻松,自信心爆棚。这次与金兀术的交战跟前面两次完全不一样,金军的精锐部队确实名不虚传的。打了几年仗,虽然没有被宗弼打败,但是仗都是在自己家里打的。

虽然游牧民族没有根据地可言,但是自己的部众也无法正常地游牧,牛、马、羊的损失更大,骑兵可以随处打游击,这些牲畜可没有办法转移。合不勒汗也认识到,打持久战对草原部落十分不利,这场战争打下去谁也没有好果子吃。既然完颜宗弼提出议和,那么就顺坡下驴,与完颜宗弼进行和平谈判。

金兀术开始跟合不勒汗议和,史书记载:

“令汴京行台尚书省事萧保寿努与蒙古议和,割西平河以北二十七团寨与之,岁遗牛羊米豆,且册其长为蒙古王,蒙古不受。”

“七年,是月,金人与蒙古始和,岁遗牛、羊、米、豆、绵、绢之属甚厚。…金人用兵连年,卒不能讨,但遣精兵分据要害而还。”

就是说送了一堆土特产给蒙古人,同时放弃了在蒙古高原驻军的打算,只是防守边境地区的一些隘口之地,合不勒汗也答应以后不会再无缘无故骚扰金朝边境。

苦心建墙,劳师劳力

签订和议之后,金兀术意识到这帮蒙古人根本就是白眼狼,哪里会有什么诚信,谁保证以后还会不会继续骚扰,于是开始采用以前中原王朝的老办法—修建长城。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将原来燕、齐、赵三国的长城连城一片,史称“万里长城”,而长城从此便成为北方游牧民族同中原王朝实际上的军事分界线。

万里长城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天然分界线

到了汉武帝时期,靠着多年的努力,再加上卫青、霍去病等人的军事才干,才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骚扰。到了东汉时期,随着窦固、窦宪等人的多次对外进攻,匈奴逐渐衰弱并西走。 到了辽朝统治北方的时期,整个蒙古草原呈现的是群雄争霸的正激烈场面,而这正是辽国统治者所非常希望看到的局面,可以采取“分而治之”的手段来控制局面。

到了辽朝最后一位皇帝天祚帝时期,政治上腐朽黑暗,蒙古部落开始在草原上崛起。随着辽被金所灭,蒙古部落也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金国的臣属。新崛起的金朝看到蒙古部落在北方草原茁壮成长,心里也很不踏实,毕竟以前女真族也是在辽朝的统治下崛起的,金朝的统治者恐怕蒙古部落也像自己一样翅膀硬了就不再听话了,于是对蒙古部落有了警惕。

当合不勒汗杀了金国使者,反了之后,金蒙双方的遮羞布就被撕了下来,不管是胡沙虎还是金兀术,都是讨伐无功,逼得金国不得不在于蒙古部落的边境线修建“长城”来防御。

金长城分布示意图

于是金兀术开始在金国与蒙古部落交界的地区开始修建界壕。因为蒙古部落骚扰金国都是以骑兵为主,于是用深沟高坑来阻挡蒙古骑兵。金兀术所修筑的边境防御工事沿着今天的中蒙边境由东北至西南贯金国全境,被后人称之为金代界壕,又称为金代长城或兀术长城。

金代的界壕军事防御工程由壕堑、壕墙(又称“堤”,壕堑旁边的墙体)、以及墙体上的马面、女墙等组成的。界壕采用屯土筑壕,呈堑壕状,以防战马冲越。掘壕取士在内侧筑墙,界壕现虽已颓废,但从保存较好的片段或已坍毁的墙体土方量看,壕深加墙高至少超过4米,高的可达5米以上。墙体上筑有马面,高出墙身,伸出墙外,可使戍卒居高临下利于射箭,加强防御。

金“长城”结构图

同时依据地区的战略重要性,配有单壕单墙、单壕双墙、双壕双墙等不同类型的防御设施。双壕双墙形制从内至外由主墙、内壕、副墙、外壕四部分组成,总宽最小处有30米,最大处达60米。每个壕沟的宽度不宜太大或太小,太小不能有效地阻止战马跨越;太大则使陷入壕沟内的战马容易腾跃出壕沟。

建筑材料多为土筑或土石混筑,只有部分位置进行夯实。王国维在《金界壕考》中提到

:“界壕者,掘地为沟堑,以限戎马之足;边堡者,于要害处筑城堡以居戍入。”

由此可见,金长城界壕的主要目的不是阻止敌人进入,而是增加敌军进攻的难度和延缓其进军的速度,与之前那些朝代高大的边墙阻挡敌人有着本质的不同。

所以说我们看完颜兀术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防住蒙古骑兵的快速进攻,土墙做第一道防线,即使突破士城墙,后面还有深深的壕沟等着。相比较砖石垒砌的长城,挖壕沟要简单省力得多。兀术还在这些长城的沿线每隔一定距离设置边堡,外加上烽火台,历史上叫作“金源边堡"。

完颜宗弼在边堡内设精兵把守,不用像明代的长城一样要设置很多的士兵,在哪里出现了战况就从边堡派兵去哪里就可以了,这样对蒙古部落骑兵的防御基本上做到了万无一失。

点评:徒劳无功,兵革再来

完颜宗弼见长城也是没有什么好办法对付蒙古骑兵,在金国建立才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完颜宗弼就和一个极度落后的游牧部落签订了份既割地又给牛羊的和平协议。这还不算完,还大兴土木的修筑长城来防御对手,这或许是他的父亲金太祖皇帝阿骨打所不能容忍的。

其实从历史上来看,长城作为防御功能体现的并不明显。万里长城万里长,处处部兵,对方集中兵力随便找个点就能突破了。修筑长城次数最多、工程量最大、时间最久、质量最好的就是明长城,也是对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最保守最没有作为的王朝。清军五次入塞,长城基本上没什么用处,随便清军自由出入。

今日在内蒙古地区的金“长城”遗址

金长城所处的地理位置多在农牧交界带的北部,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以北。这些地域主要以牧业经济为主, 农业生产较少。“长城”所经之处皆为荒凉之域, 地貌以沙地、丘陵、草原为主,无险可守。

从后来的结果来看,金兀术时期开始修筑的“长城”最多给了金朝人心理上的安全感,大敌当前根本没什么用。1211年,蒙古骑兵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带领下,利用阴山脚下的汪古部人作向导,从西侧绕过金代长城,从而入侵金国,使金国的“千里长城”完全失去了应有的防御作用。

此文原创首发

参考资料

《续资治通鉴》

《蒙鞑备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解丹:《金长城防御体系概述》

程妮娜:《金朝与北方游牧部落的羁縻关系》

《金朝史研究》【日】外山军治 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清朝历史“小燕子”的真实原型,永琪真的只爱它一人吗?一直以来我们对“还珠”里面小燕子这一人物的印象都...
原创 1... 蒙古自1921年宣布独立以后,实际上就一直处于苏联的半殖民地状态,从政治经济到军事文化,苏联对蒙古进...
原创 陇...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定西市中部,因在陇山以西而得名。2012年,在陇西县城北关李家龙宫对面,陇西县博物馆...
原创 一... 清宫剧的热播,让很多观众以为清朝是历史上一个非常富庶和繁华的朝代,尤其是电视剧和史书中宣称的康乾盛世...
原创 明... 前言 历史流转变化,在我国古代史上,总有让人遗憾和痛恨的人,这两者处在两个极端,当然肯定是前者最让人...
罪行令人发指!日本学者披露73...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93周年之际,日本学者、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松野诚也,向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
原创 谁... 张献忠屠蜀与湖广填四川的历史真相 春节祭祖之时,西南大地上,人口众多,不知道大家看到族谱上来自“湖...
原创 辜... 民国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年代,当时的大师博览古今,贯通中外,集中西文化之大成。或许读书人都是有自己独特的...
第8届聂耳音乐周 | 90幅书... 7月19日,"前进的号角——《聂耳音乐作品》劳伟专题书法展"在艾维美术馆启幕。展览以90幅书法力作呈...
原创 让... #精品长文创作季#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契丹族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个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