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的兴起离不开司马家父子的辛勤奋斗,但要说对晋朝贡献最大的人,非曹操莫属。曹操一手掌握大权,实质上统一了北方,但却有一个地方一直未能收服,那就是“辽东”。
辽东,虽然在史书中记载不多,但实际上算得上三国时期的第四国。公孙渊执政后将其国号定为“燕国”,尽管与魏蜀吴并存,但燕国与三国关系不大,也未被纳入“三国时期”的范畴。
燕国的第一任国王是公孙渊,然而,曹叡——“魏明帝”在蜀汉纷争暂歇后,决心将燕国纳入版图。司马懿被任命为大元帅,联合鲜卑、乌丸和高句丽,发动了对燕国的进攻。
尽管燕国的实力不及魏蜀吴,但也不容小觑。正因如此,高句丽始终未能吞并汉四郡。
然而,在攻打燕国的过程中,司马懿做出了两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这也足以让他成为历史罪人。他下令屠杀辽东十五岁以上的百姓,无论男女老幼,造成数十万百姓死亡;攻占辽东后,追杀公孙渊父子,并将他们处死。此外,还将数千官吏处死,并强行迁徙十五岁以下百姓至幽州,导致汉四郡成为无主之地。
这些举措直接为高句丽侵占辽东提供了便利。在司马懿撤军后,高句丽轻易地吞并了汉四郡。
辽东和朝鲜半岛的失去使得这些地区几乎失去了汉人的踪影,到处都是高句丽人。直到唐朝李治继位后,才通过李勣和新罗组建的联军,才成功灭亡了高句丽。然而,朝鲜半岛北部地区逐渐脱离了中国的版图。
如果当时的司马懿没有屠杀辽东百姓,没有迁徙百姓至幽州,也许汉人会在汉四郡得以保存,朝鲜半岛也不会脱离中国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