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7月17日的午后,阳光温和地洒在北京的土地上。当时已81岁高龄的毛主席,在汪东兴、张耀祠等人的细心陪同下,缓缓步出北京,乘上了专列。他们的目的地,是南方的疗养胜地。这样的出行,对于年事已高的毛主席来说,既是一次身体的调养,也是一次心灵的旅程。在专列缓缓启动的那一刻,仿佛整个中国都在屏息凝视,期待着他老人家的安康与归来。
第二天午后,专列静静地停靠在武汉的江岸车站。随着日落的余晖,毛主席一行人悄然踏入了武昌区的东湖宾馆。
武汉的8月上旬,医生们开始围绕毛主席的眼疾展开诊治。他们慎重地提出了建议:为毛主席施行白内障切除手术。
此建议迅速上报至中央,不久后,中央的回复果断而明确: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同意进行手术。
但当这一决定呈现在毛主席面前时,他坚定地表示:
“我不做这个手术。”
医生们面对毛主席的坚定拒绝,虽感无奈,但仍全力以赴地继续采用保守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毛主席的眼疾逐渐好转,其中一只眼睛甚至已经能够借助放大镜来观察事物了……
1974年10月的某日,毛主席在户外散步后回到住处,突然对汪东兴轻声道:“我们不在这里逗留了,准备启程吧。”
汪东兴听到毛主席的决定,不禁好奇地追问:
“何时启程,我们的目的地是哪儿?”
毛主席步履不停,口中回答:“即刻出发,我们的方向是长沙。”
就这样,凌晨时分,毛主席一行已悄然抵达湖南长沙。
在汪东兴、张耀祠等人的陪伴下,1974年12月中旬的一日,毛主席乘车前往湘江,参观了那座横跨江面的铁路、公路两用大桥。
车窗之外,毛主席深情地凝视着江面,远处点点帆船在江面上荡漾,他的眼中泛起了泪光……
归途中,毛主席对汪东兴吐露心声
:“我渴望再次前往滴水洞,回韶山看看,看看那些父老乡亲,去祭拜我父母的坟墓,我还想去看一看祖坟……”
汪东兴听后立刻问:“那我们何时出发?我好通知他们做好准备。”
毛主席望着窗外,轻轻摇头:“等我的眼睛好转一些再说吧。”
汪东兴点头应允。他离开后,毛主席的思绪已如飘渺的云烟,飘向了遥远的过去……
在1927年的韶山,毛主席曾对亲友们许下坚定的誓言:
“如果二三十年的革命未能成功,我毛润之便不再踏足这片土地。”
毛主席言出必行。1949年,新中国如朝阳初升,毛主席心中早已涌动着回乡之情。然而,当时国家建设任务繁重,毛主席日理万机,回乡之念只能暂时搁置。这一等,便是漫长的十年。
直到1959年,毛主席才在罗瑞卿、王任重、周小舟等同志的陪同下,重返离别已达32年之久的故乡韶山。
回乡后,毛主席亲切接见了当地的父母官。次日清晨,天色未明,毛主席已起身穿衣,洗漱完毕后来到松山寓所的庭院中散步。他穿着米黄色的衬衫和灰色的裤子,脸上略显疲惫,显然前一晚并未得到充分的休息。在散步时,毛主席看到有警卫战士在站岗,便主动上前与其亲切交谈。
闲谈结束后,毛主席悠然向山下踱步而去。
他穿过松山,越过迎宾桥,径直迈向故居的方向。刚才与毛主席交谈的警卫人员目睹了这一切,急忙朝着山下的住所大声呼喊:“毛主席已经起身了!毛主席出发了!”
公社书记毛继生闻声迅速起床,追到招待所坪上,紧跟在毛主席身后。此时,毛主席对毛继生说:
“今日我首先要去祭拜父母的坟墓。”
毛继生立刻为毛主席引路,他们一同走向草木葱茏的山坡。不久,罗瑞卿、王任重、周小舟等人以及其他随行人员也纷纷赶来,众人都紧随毛主席的脚步向山中进发。
途中,一位农民见毛主席徒步上山颇为吃力,便叫儿子拿来踩田棍送给毛主席。毛主席却摆手拒绝:
“不用了,我自己能走。”
沿途遇到荆棘丛生,带路的人踩倒荆棘,掰断挡路的树枝,以便后面的人通行。毛主席看到这一幕,急忙制止道:
“你们能走,我也能走。要爱护这些草木,不要随意掰断树枝。”
离毛主席父母长眠之地尚有数十步之遥,几座静谧的坟墓映入眼帘。毛主席在此驻足,轻声询问:“此处便是吗?”
毛继生轻轻摆手,再指向前方:“尚需前行些许。”
毛主席颔首,继续缓步前行。抵达墓地时,只见四周茅草摇曳,墓碑上刻着毛主席双亲的合葬之名。凝视片刻,毛主席低声确认:“正是此处。”
坟墓朴素,以土为堆,以土为围,朝向东南,静卧于西北。墓中央现一小洞,毛主席见状,躬身以手捧土,轻轻填补。
此行并未事先告知他人,工作人员皆未准备祭品。警卫处长沈同眼疾手快,折取数枝青松,采摘几朵紫鹃,以野草束之,呈于毛主席。毛主席接过,轻置于父母坟前。
随后,毛主席深情地朝着父母的坟墓,恭敬地行了三次鞠躬之礼。随行人员亦步亦趋,同样表达了对逝去长辈的深深敬意。
此时,毛继生,这位陪同毛主席前来的人,轻声提议道:
“是否应该修建一座简洁的墓地呢?”
毛主席微微摇头,声音坚定而平和:
“不必了,让一切保持原有的样子就好。每年的清明时节,有劳你们代为培土。”
随着晨光的逐渐明亮,太阳慢慢升起,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毛主席在众人的陪伴下,步伐稳健地向山下走去。途中,他对罗瑞卿、王任重等人说道:
“我们作为共产党人,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对鬼神之说并不迷信。但我们要铭记,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是党、同志、老师和朋友们教导了我们。下次我再回来时,一定要再去祭拜他们。”
在离开韶山的那天上午,毛主席特意接见了部分干部、招待所的工作人员和一些当地的父老乡亲。与他们亲切交谈后,毛主席还与大家合影留念。当天下午三点左右,毛主席与这些亲如家人的父老乡亲告别,乘车离开了他深爱的故乡韶山。
1966年6月,毛主席再次踏上了故乡韶山的土地。这一次,他没有公开露面,也没有接见群众,而是直接前往了那个充满回忆的地方——滴水洞。
下车伊始,毛主席就被周围的风景所吸引,脸上的笑容如春风拂面,难以掩饰。他深深地吸了几口气,对身旁的工作人员欣然说道:
“这真是个好地方啊!”
此次韶山之行,毛主席除了在滴水洞处理公务外,其余时间都在自由自在地消遣。有一天,他兴致勃勃地提出要去虎歇坪。
对于虎歇坪,毛主席了如指掌,他此行的目的是前往山上寻找祖坟,进行一番祭拜。
时光回溯到1927年的马日事变后,国民党湖南省主席何键屡次带兵企图围剿湘赣一带的红军,然而每次都被毛主席指挥的红军打得溃不成军。这让何键愤恨不已,于是他找到了自己的结拜兄弟吴凯南,商议如何对付毛主席。
吴凯南是个迷信至极的人,他认为毛主席之所以能战无不胜,全因祖坟风水极佳。他对何键说:
“毛泽东率领的红军之所以如此猖獗,绝非人力所能及。这是天命的庇佑啊!我听说湖南是出帝王将相的地方,舜帝南巡时曾在韶山演奏韶乐,那地方灵气逼人。同时,毛泽东的祖父葬在了一块风水宝地上,那地方是藏龙卧虎之地,传说其后代必将飞黄腾达、光宗耀祖。毛家的地灵之气,我们若不去断掉他们的龙脉、挖掉他的祖坟,毛泽东就会越来越强大,后患无穷。我们不如派几个人去韶山,断了他们的风水。”
何键听后觉得吴凯南的计策“高明”,当即决定按计行事。他迅速派人前往韶山挖掘毛主席家的祖坟。
然而,幸运的是,何键为了找到毛主席家的“龙脉”,派人抓了几个韶山的乡亲进行拷问。乡亲们事先得知了他们要挖毛主席祖坟的消息,于是连夜将毛主席祖父的墓碑悄悄掩埋。在韶山乡亲们的竭力保护下,毛主席的祖坟才得以保全。
后来,毛主席在得知国民党挖自己祖坟的消息后,曾表示:
“蒋介石要挖我的祖坟,这无疑是失民心。失去民心的政权是无法长久存在的。他试图通过挖掘祖坟来阻碍共产党的发展和革命事业的进步胜利,这简直是荒谬至极。”
当毛主席走到虎歇坪山坡边上,想要上山去寻找祖坟时,工作人员看到这种情况,急忙劝阻毛主席不要上去。因为当时山上荆棘丛生,路还没有修好。
然而,毛主席并不以为意,他反驳道:
“鲁迅先生不是说了吗?路是人走出来的!”
说完,毛主席便迈开脚步准备往上走。这一举动让工作人员非常着急,他们劝说道:“主席,山很陡,很危险。您年纪大了,还是不去为好!”
听到这些劝告,毛主席抬头望了望山头,发现确实又陡又峭。尽管他体谅工作人员的良苦用心,迟疑了一下,但最终他还是转身往回走。因此,毛主席在这次回到故乡时并没有能够进行祭拜祖坟的活动。
在滴水洞停留的时间里,毛主席并未能多待几天。1966年6月28日上午,工作人员忙碌地收拾完毛主席的行李后告诉他汽车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出发。毛主席点了点头,看了看房子里的东西后起身跟随工作人员离开。走出屋子后他与照顾自己的工作人员一一握手道别。
当与滴水洞管理员握手时毛主席笑着说道:
“你可要看管好房子啊我还会来的。”
随后大家分立在道路两侧依依不舍地为毛主席送行。
见此情景毛主席突然说:“你们都走啊我还要进去休息一下。”于是他又回到了滴水洞休息片刻后才上车离去。
说完,毛主席静静地步入了一号楼的前厅,并选择了一个角落默默坐下。短暂的停留后,工作人员踏入了这片宁静,轻声催促着毛主席。听闻此言,毛主席微微叹了口气,带着几分无奈道:
“终究是要离去的,这身子骨真是由不得自己啊。”
话毕,毛主席缓缓站起,目光在室内周围徘徊,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又似乎在告别。随后,他步出屋外,眼神再次投向了远方的山峦,那眼神中充满了深深的眷恋。片刻之后,他转身上了车,渐行渐远......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这一次的离去,竟然成为了毛主席与滴水洞那幢青砖瓦房的永恒之别。那房子,再也无法迎来它的主人,只能孤独地守望着岁月,将那段历史的遗憾深深烙印在每一个角落。
1976年,当毛主席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表达出想要回到韶山安度晚年的愿望时,中央已经开始为此做准备。但命运的无常却在9月9日降临,那一天,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这一噩耗如同晴天霹雳,震撼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心灵。
最终,毛主席没有能够踏上他心心念念的故乡韶山的土地,而韶山,也永远地失去了它期盼已久的“儿子”的归来。这段未了的情缘,成为了历史长河中永远的遗憾。
华史长河,每天发布历史类文章,希望您能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