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4月初,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旅在旅长周希汉率领下,连续攻克高显、蒙城、新绛、稷山、河津等县城后,又进抵山西荣河县(今万荣县),准备解放该县。
当时驻守荣河之敌,主要包括大军阀阎锡山手下的一个团,以及县警区、保警大队等1700余人。他们倚仗坚固工事和有利地形,吹嘘这是一座“固若金汤的雄关”,扬言要与解放军“决一死战”。
十旅旅长周希汉亲自下到担任主攻任务的三十团坐镇指挥,并制定了完备的战斗部署,打算在4月10拂晓用奇袭的手段一举攻下荣河县城。
4月9日19时,三十团在团长卢贤阳、政委梁天喜率领下,从河津附近出发,急行军70余里,于次日凌晨5点到达荣河县以北的张家村地区。
但就在大战即将打响之际,却发生了一件让卢贤阳非常头疼的事——有三名战士失踪了。
原来,在三十团主力正式开拔之前,担任尖刀连的一营一连就已经提前派出了一支搜索队,在大部队前面清理前进通道。
走在最前面的是一排一班,全班十名战士分为三个小组,分作三路向荣河县城搜索前进。
张维发、吴耀忠、袁占礼这三名战士分在一个小组,由于他们人少,又身着便衣,目标小,行动特别迅速,9日深夜11点就到达了荣河县城东门外。
没想到等其他小组赶到东门外时,却发现城门紧闭,张维发等三人不见踪影。一班长派出战士到附近寻找多时无果,只得将这个情况向连长报告。
连长听罢大惊,只得向营、团两级指挥员层层上报。团长卢贤阳、政委梁天喜得知此事,也不禁眉头紧皱、颇费踌躇。
我军马上要向荣河县城发起进攻,要的就是出其不意发起突然袭击,现在三名战士失踪,而且都是几个月前才从蒋介石嫡系部队里俘虏过来,经过教育后补充到部队的。
这个情况不能不让人产生联想:三名战士是被敌人抓走了,还是主动投敌了?如果是被抓走了,不可能不反抗,那为何其他小组都没听到枪声?
如果是主动投敌,那么我军突袭荣河县城的机密必然暴露,甚至有可能泄露我军的兵力、火力甚至作战计划,那样将使我军前功尽弃,奇袭只能变为强攻,甚至不得不取消攻城计划,对全军的士气都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毫不夸张地说,虽然失踪的并非指挥员,也不是主要干部,而是三名战士,但由于他们身份特殊,这次战斗又是奇袭,因此他们的失踪绝非小事,而是有可能影响整个战斗的进程!
大战即将打响,却偏偏出了这种事,怎能不让指挥员心急如焚呢?
在这个关键时刻,团长卢贤阳、政委梁天喜商量后断然做出决定:按原定计划,于拂晓时分向荣河县城发起突然袭击!
为什么这样做呢?这是因为卢、梁二人考虑到,一旦取消作战计划,莫名其妙撤离荣河,对于全团指战员的士气是一个极大的打击。更何况经过侦察,城墙上和城内并未出现明显的异动,说明敌人尚未对我军加强防范,必须抓住战机速战速决。
也就是说,不管那三名战士到底出了什么情况,这一仗都必须打!
没想到拂晓时分,总攻荣河县城的战斗正式打响时,还是遇到了麻烦——敌人躲在坚固的碉堡里,各门用数挺重机枪封锁了进城的通道,给我军突击队造成了不小的杀伤,迟迟未能打开局面。
就在团长卢贤阳准备下达暂时停止攻击、调整部署后再战的命令时,敌人设在东门的碉堡里突然响起一阵惊天动地的爆炸声,紧接着传来激烈的枪声,敌人的重机枪随即哑火了。
卢贤阳用望远镜看了看,顿时万分惊喜——有人在城内摧毁了敌人在东门的最强火力点!
他毫不犹豫地下达命令:突击部队全力猛攻东门!
由于重机枪被摧毁,敌人在东门失去了防御屏障,我军突击部队势如破竹,很快就夺取了东门,并向城内纵深发展。
三个小时后战斗全部结束,荣河县城内的守敌除部队被当场击毙外,大部分当了俘虏,共歼敌1700余人,还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
这时卢贤阳才得知,原来突然现身摧毁敌人重机枪的,就是张维发等三名失踪的战士:。
原来,张维发等三人他们接近城门时,巧遇一批在城外劳动的群众要返回城内。三人灵机一动,决定趁此机会混进城去,等到大部队攻打作为内应给予配合。
由于三人身上穿的都是破旧的便装,又机智地帮进城的群众扛抬农具,再加上守门的敌兵当时并不知道我军要来攻城,因此张维发等三人居然没有露出破绽,顺利混入城内。
城门关闭后,三人便悄然脱离人群,找到城内一条暗壕,借着夜色的掩护隐蔽下来,并瞅准机会侦察了一下城内的地形。
攻城战斗打响后,三人趁敌人不备,悄悄解决掉两处岗哨,弄到几枚手榴弹和枪支弹药,并换上了敌兵的服装。
当他们发现城头碉堡内的重机枪火力极为凶猛,便借机冲了进去,一番猛冲猛打,将三挺重机枪全部炸毁,为我军攻城东门解除了最大的威胁。
这个经过让卢贤阳非常高兴,连连称赞他们在危急关头突然现身,为我军这次攻城战斗立下一件奇功。后来报请纵队批准,给张维发、吴耀忠和袁占礼各记大功一次。
当时太岳区《新华日报》在报道这件军史上的奇事时评论:“这三个战士的事迹说明,人民军队一定会胜利,人民解放必然会成功!”
注:本文所述为真人真事,记录在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胜利与怀念》一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