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皇帝敢杀宋江,却不敢杀宋江的一个手下?因为赵匡胤不让杀
水泊梁山上共有108位好汉,施耐庵在刻画每个人的形象时 ,都是不吝笔墨,把每一个好汉的形象都刻画得如三分,就连最默默无闻的人物都安排了几次事件,可以说施耐庵在描绘人物上的功力乃是文学史上的奇迹。
大家都知道,梁山泊的首领是及时雨宋江,而其他追随者有众多,在这么多人中,要说最特殊的,无非就是小旋风柴进了,他出身名门,祖上是后周之主柴荣,这位可是历史大名远播的一位明帝,差一点就统一中国大陆,只因后来在攻打匈奴时染疾而死,这么显赫的出身,正是他以财力相助猜呢能让梁山泊在短时间内发展起来如此规模。当时被招安后的梁山可谓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状态,宋徽宗可以命宋江带着自己的人马去攻打方腊,又能命令宋江毒杀李逵,可以说宋江只不过是宋徽宗面前的一条狗,完全辜负了梁山好汉的心。就是这样宋徽宗在谁都敢杀的情况下,却不敢妄动梁山的柴进,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其实柴进家族有赵匡胤御赐的丹书铁券可以免死,但是真实原因却并不在此,你看后世的朱元璋发了多少丹书铁券,最后那些人还不都因为各种原因被处死?所以皇帝要你死,跟你有什么关系并不大,尤其是这个东西还是他发给你的情况下。其实柴进依仗的并不是丹书铁券,就算没有,皇帝也不敢动他,那是因为赵氏的祖训。当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后立下了三戒,这三条戒律被写进了赵家祖训。
第一条,赵氏在位一天,就不能处斩柴家后人,第二条,赵氏皇帝不能处斩士大夫,第三条,永远不能向农民征收赋税。这后两条好理解,但是第一条是为什么呢?
因为赵匡胤虽然是明面上的宋朝开国皇帝,但其实他的帝位来的十分不光彩,因为在当时他只是一个小小的禁军统领,有何资格称帝呢。当时的后周之主柴荣,几乎已经打下了整个天下,什么后蜀,南唐,西夏,匈奴这西当时的大政权几乎被在位才六年之久的柴荣整个打散了,要说柴荣没有染病死在北伐的过程中,那么统一天下有哪里轮得到他赵匡胤,赵匡胤也十分清楚这个地位是怎么来的,所以他也怕后世的史官对他不留余地,民间的民意他也要考虑清楚。所以,他要做出一些态度,来挽回自己的理亏之处,便有了这条不得斩杀柴家后人,自己不用出什么牺牲,就能留下好名声,这实在是太划算了。
于是,柴进就有了这道保命符,因为就算是宋徽宗也不敢违逆祖训,而且是众人皆知的祖训,所以就算是他对柴进再记恨,也不能杀他,还要保全他的性命。
可能是地位来得太容易了,相比于其他开国皇帝来说,赵匡胤可以说是算是比较仁慈的开国际皇帝了,他还专门把这这一条对柴氏后人的照顾写进了祖训,历史很难说对错,客观难以说清楚的问题,只能交给后来观众自己的主管来判断。
宋江但是打完方腊后,人心也失得一干二净了,宋徽宗可以高枕无忧的赐死他,便在他得胜归来后,赐给他几杯毒酒,他知道那是毒酒,但却也喝了下去,还拉着对他最为忠心的李逵。就算是宋江,宋徽宗也可以略施小计就让他去死,但是对柴进,宋徽宗虽然憎恨,就是他资助起来了起义造反的梁山泊势力,要说罪魁祸首,不光是宋江和一干猛将,柴进才算是幕后起到最大最用的人。但是祖训如此宋徽宗也不能置之不顾啊,非但他不能在明面上赐柴进,他还得暗中派人保护柴进,一方面防止他被有心人杀害,一方面也防止柴进自杀,给自己添麻烦。要是柴进死了,他宋徽宗可是有理说不清啊。怎么才能别人相信不是他动的手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求死不能。但是也就是这样,柴进这个起义事件的主谋,才能逃过一劫,得到了善终,他的结局是所有好汉中最好的一个,其他的都死的死残的残,还有鲁智深和武松都出了家才能保全住性命,因为宋江断了臂的武松也活到而八十岁。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柴进出身这么显赫,还师出有名,祖上柴荣是人人歌颂的明君,为什么他不直接抻头当大哥呢,原因一方面是柴进不能光明正大的起兵造反,这样就是不给宋徽宗留余地的借口,可以说柴进早已想好了退路,幼儿万全之策,才参加起义并且资助他们,而另一方面里,柴进在为人上还是不如宋江能得人心,曾经宋江在投奔柴进时不明内情,还害怕柴进杀了他,便找来武松套近乎保护他,可见新机的深沉,而短短时间内便让武松心甘情愿的和他结义为兄弟可见他的收服人心的本事,柴进呢则不然,他佩服那些以一敌百的英雄好汉,心甘情愿的和他们称兄道弟,反而引以为荣,但是对于那些鸡鸣狗盗之辈,像时迁啊张青顾大嫂之流的盗贼劫匪,他向来不屑一顾,表面功夫做的也不到家,看人分三六九等,没有宋江什么人都可以结交的本事,所以这老大之位也不是他相当就能当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