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尾续貂”是一个成语,多用来形容续写的文学作品不如原来的好。出自唐朝房玄龄的《晋书·赵王伦传》:“ 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
“狗尾续貂”这个成语与晋朝的司马伦有关,他是司马懿的第九个儿子,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叔叔,被封为赵王。
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继承了皇位,史称晋惠帝。赵王司马伦野心极大,看司马衷昏庸无能,大权都落在了皇后贾南风手中,于是他也动了阴谋篡位的念头,他不但杀死了贾南风,还成功篡夺了皇位。
司马伦因为自己的皇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经常忧心忡忡,怕朝臣们心中不服,便想方设法地笼络这些老臣子,大封文武百官,连听其差使的奴役都被封了爵位,官职泛滥成灾。
当时高级官员的官帽上都插着貂尾作装饰,根据官职的不同,貂尾插的位置也不同。而司马伦封的大官实在太多,本就稀少的貂尾根本不够用。于是拿狗尾来代替貂尾,因此衍生出了“狗尾续貂”的成语。
所以“狗尾续貂”原指的是晋代封官泛滥,貂尾不足,用狗尾来代替。多用来比喻以次品续在珍品之后,也可以形容续写的文学作品不如原来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