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灭亡后,蒙古人能逃回草原,而清朝灭亡后,为什么满人却不能逃回东北?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和文化因素呢?历史闲杂谈,今天片面地来聊聊历史上这个有趣的现象。
清朝灭亡后,日本人扶持溥仪建立伪满洲国,为了分裂东北,才使满洲成为东三省的统称。在此之前,满洲一直是个族名。
1635年,皇太极废除了女真的称呼,将自己的民族定名为满洲。满洲族群以建州女真为核心,主要分布在今天的辽宁省。融合了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主要分布在吉林和黑龙江地区。
这些女真部落之间,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亲近感。明朝中期以后,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崛起,开始征伐并兼并海西女真。
而野人女真则因地理位置偏远,生活环境恶劣,经济文化发展程度较差,保持了相对独立的状态。
后来,部分野人女真被努尔哈赤征服,并迁徙到建州中心地区,成为满洲族的一部分。清军中的索伦营,便是这些野人女真组成的精锐部队。
清朝对东北地区的行政划分,也是晚到1907年才建立的。在此之前,东北是三个将军的辖区。满人的老家辽宁,当时叫奉天,属于盛京将军的辖区。而吉林和黑龙江,对于满洲族群来说,并不亲近,和内地一样,都是被征服的地区。
清朝时期,东北地区的满洲族群的生活状态,甚至不如内地的汉人。索伦人因为过度的征伐,到了清末几乎快要绝迹。
如果清朝皇帝真的逃回关外,那就等同于被内地和辽宁以北的地区集体包围了。而且,生活在辽宁的满人对清廷的仇视,并不比内地汉人少。
从康熙年间开始,清朝进行了严格的封边政策,导致东北地区经济萧条,变成了贫穷的苦寒之地。盛京将军辖区内的主要任务是军垦,除了种地,没有别的营生。
根据《东三省政略》记载,关外的满人生活困苦,对京城贵族的不满情绪已经到了临界点。
甚至在光绪年间,东北的旗人就开始有造反的苗头了。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东北的旗人也在辽宁起义,口号就是“响应南方,使清帝不敢东归”。
前庭摆擂,后院失火,如果清朝皇帝真的敢逃回东北,可能会遭到老乡们的围殴。
相比之下,蒙古人对待自己老家的态度就大不相同。元朝建立后,蒙古人从中原掠夺财富,送往草原。到了元末,起义军都在感慨江南的贫穷和塞北的富饶。
而清朝则在东北地区实施了严格的封边政策,导致当地经济萧条,民众生活困苦。这与元末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也是为什么清朝灭亡后,满人不能像蒙古人那样,逃回自己的老家。如果真的逃回去,老乡们肯定不会给他们好果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