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治国超越商鞅,军事碾压白起!战神吴起为何这么牛逼?
创始人
2025-07-20 04:32:23
0

吴起是战国初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骁勇善战,在军事上被称为兵家亚圣,政治上,谋略超群,让楚国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

吴起一生共计打仗76次,从来没有输过

。因此,有的人还对其称之为战神。

那么,吴起为何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呢?

?——【·管理有方·】——?

吴起任魏国的西河守23年,最大的贡献是创建了“魏武卒”这样

一支纪律严明、素质良好、勇猛顽强、所向披靡的劲旅。

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魏国孤悬于黄河之西的西河这片土地相当长的时间内能在秦、韩两国的热切觊觎和不断夹击下岿然不动,成为魏国西部边陲的坚固屏障。

这支部队与当时齐国的“技击”、秦国的“锐士”等精锐之师相伯仲,

以能征惯战、杀敌致果而闻名于世。

《荀子·议兵》记载了魏武卒的装备和能力:“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就是说,作为单兵的魏武卒,要穿上、中、下连在一起的具有相当重量的铠甲,能操十二石的强弩,携带五十支箭,肩扛一杆长矛,头戴铁盔,身背三日干粮,还能日行百里。

具备如此体能的士卒组成的军队,再加以严格的政治教化、纪律约束、赏罚激励和军事技能的训练,在足智多谋、精明强悍的将军统帅下,必然是

“投之所往,天下莫当”

的胜利之师。

在《治兵》中,吴起将这样的军队称为“父子之兵”,因为在他看来,世界上莫过父子同心了。

不仅如此,

吴起还根据实战的需要,按照各类士卒的特长,对武卒进行类似专业化的科学编制。

?——【·对症下药·】——?

这五类人是:

勇敢而有力气者,忠诚果决、乐为国家效力者,越高跳远、善于奔袭者,因吃败仗而想立功补过者,因丢过官而想立功复官者。

将他们分别编为五队,以便根据战场上的不同情况在关键时刻灵活使用他们,使之发挥出超常的战斗力。

魏文侯在位(前445—前396年)的半个世纪,特别是后30年,是该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原因是雄主在位,君明臣忠,李悝主政,政治清明,吴起治军,兵精将强,从而使魏国在数十年的岁月里保持了稳定和繁荣,

作为战国七雄的首强之国谱写了其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以德治人·】——?

吴起在魏国精心谋划,严格治军,使魏武卒在一段时间内无敌于天下的历史,尽管已经过去了近25个世纪,但他留下的许多发人深省的治军原则和军事智慧,

仍然是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给后人以资鉴和启迪。

“魏武卒”启示后人,军队的基础是士兵,只有政治素质和军事技术过硬的士兵组成的军队,才具有无坚不摧的战斗力。因此,对士兵进行规范而有效的政治思想教育、科学而严格的军事训练,将每一个人打造成

豪气冲天、体智超人、睥睨强敌、勇敢坚毅、有敌无我、视死如归的忠勇之士,

是创建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基础条件。历史上,岳飞统帅的岳家军,戚继光统帅的戚家军,就是这样

“投之所往,天下莫当”

的劲旅。

因为这两支军队的士卒都有着爱国卫民的担当意识、良好娴熟的单兵战术和技术训练。明朝末年,于白山黑水之间崛起的满族,在冰河雪野中训练出凶悍威猛的不到八万人的八旗兵,加上后来的汉八旗和蒙古八旗,也只有20多万将士,但由于他们的士卒都具有以一当十的勇敢精神和卓尔不群的单兵技术,

不仅在入关前与数十万明军的对战中屡屡取胜,而且在入关后风扫残云般将数以百万计的明军和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军残部驱赶至长江以南的穷乡僻壤,最后赶尽杀绝。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曾经创造出许多以少胜多辉煌战绩的勇猛之师,经过近200年的承平岁月的消磨,士兵们一代接一代,不思进取,纪律松弛,训练废弛,躺在祖宗功劳簿上追求声色犬马的享受,有的甚至吸食鸦片,完全丧失了当年的勇武精神,

变成了不堪一击的豆腐军队。

鸦片战争爆发后,调往前线的八旗兵,一个士兵由三个民夫侍候:两人抬竹椅,一人扛兵器,士兵端坐竹椅上,打着盹款款而行,一天走不了20里地,宛如达官显贵出游。

由如此可笑的士兵组成的主要还是冷兵器装备的军队,用不着同现代化火器装备的外国侵略军对阵,胜负就已经可以判定了。

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被迫应对的反侵略战争,尽管占据着正义的道德高地,但却几乎都是屡战屡败。其中原因虽然是复杂的,

不过单兵素质的低劣和腐败却是贯穿始终的重要因素。

再如抗日战争中,凶残的日军之所以屡屡重创国民党军队,一些国民党军队胜利的“大捷”中日军队的损失也是成反比,如台儿庄大捷中日损失是三比一,淞沪会战中日损失是五比一,即使著名的平型关大捷,八路军与日军的损失之比也是一比一。

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更为复杂,但国民党军队单兵技术的低劣也是贯穿始终的重要因素:当时仓促上阵的不少国民党军队缺乏最起码的军事训练,有的今天参军,明天就走上战场,连简单的射击技能和基本的战术动作都不会,全凭血气之勇同敌人拼命,不少士兵几乎是作为活靶子被敌人轻易射杀。

而打出军威国威的少数部队,

如杜聿明指挥的取得昆仑关大捷的部队,戴安澜和孙立人指挥的入缅的远征军,都是经过严格训练,士兵单兵技术不亚于日军的威猛之师。

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之所以屡战屡胜,除了执行党中央毛主席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这支军队有着独特而有效的政治教育,有着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为核心的铁的纪律,有着经过严格训练的单兵技术。

参加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尽管武器装备与美军存在相当差距,但在党中央毛主席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指引下,加上官兵都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养,

在一次次的搏战中发挥出令敌人心惊胆颤的神奇战力,硬是将骄横一时的美军打得恭手求饶,不得不低下头来谈判停战。

“魏武卒”启示后人,军队的数量和质量既矛盾又统一,量多而质高,最为相得益彰。但过大的数量必然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难以持续,因而数量只能被国家财力限定在可行的范围内,但质量却是没有止境的,

而兵之精恰恰又能弥补数量之不足。

从这个意义说兵在精而不在多。

吴起训练的“魏武卒”与数量庞大的秦军、楚军相比,就是一支少而精的军队。

少而精的军队战胜大而劣、甚至大而强的军队的战例,中外历史上都能找到不少。著名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不过五、六万人,却打败了曹操的20多万大军。

诸葛亮训练统帅的蜀汉之军,不过四、五万人,却能使位于益州、汉中一隅之地立足的蜀汉政权,在比自己强大得多的魏、吴两大政权的夹缝中不仅较稳定地存在了近40年,

而且面对数以十万计的魏军,竟能“六出岐山”,夺取南安、天水、安定三郡。

淝水之战时,前秦苻坚指挥的步、骑兵力达87万之众,因而喊出“投鞭断流”的壮语。结果却被东晋将军谢石、谢玄统帅的8万北府兵打得落花流水,闹出了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的惊恐狼狈的窘态。

当然这些以少胜多的战例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无论如何,

胜利一方兵之精是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高、精、尖的军事装备日新月异,核大国储存的核武器足可毁灭地球多次;侦察卫星能够刺探地面几乎任何军事设施;制导武器的精确度以米计算;深海游弋的核潜艇可以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将致命的导弹发射到一个国家的总统府;操纵员坐在宁静的装有空调的作战室操纵的无人机,能够轻而易举地发射一枚小小的导弹,将在千万里之外的或地面行走、或开车急驰、或在自家卧室酣睡的敌对分子炸成粉末;而网络战的高手瞬息就会潜入对方参谋部的档案库窃取核心机密;细语柔声的“脸书”部队更能在看似不经意间通过心理战瓦解敌军,战争已经没有了前方和后方。

显然,当今再也不是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和“小米加步枪”

的年代了,战争理念、战争模式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历史已经进入信息化战争的年代,一个国家保持与国力相当的军队规模尽管仍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使这支军队用高科技武装起来,用高、精、尖的武器装备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

精兵主义不仅较之冷兵器时代更为必要,

而且较之飞机、大炮、坦克、巡洋舰称雄的时代更为迫切。因为没有高质量的数量越大越难以发挥战斗力,甚至成为赘瘤、拖累和负担。

所以,曾经有过辉煌战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要想继续成为保卫祖国的坚强柱石,成为保持东亚稳定的决定性力量,成为促成世界和平发展的定海神针,就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走科技强军的正确道路,让每一个战士都被高科技武装起来,每一个军种、兵种都被最先进的装备武装起来,让陆地、海洋、太空都有中国强大军事力量的存在,让那些妄图限制、压制、阻挠、滞迟中国发展的敌对势力,

让那些企图重温军国主义旧梦、觊觎中国领土、领海、领空的敌对国家,不敢、不能向中国伸出侵略的魔爪。

吴起认为,兵不在多,以治取胜。他建立这支专业化军队,从教育和治军上比同时期的其他国家先进了不止一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朱元璋登基后宴请功臣,刘伯温故意将龙袍压在身下,因此保全性命 明朝无疑是我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了...
原创 建... 除了建立以王为首的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战国各国的新型社会体制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各国都建立了以普...
原创 周... 在1975年6月9日,贺龙将军的骨灰被安放在了八宝山,这一庄重的仪式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当时,尽管周...
原创 非... 非洲大陆诞生了许许多多的食肉动物,同时也有着众多极具威胁性的捕食者,像是黑曼巴、狮群、尼罗鳄等动物都...
原创 三...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不完全一样!田氏代齐是外来人鸠占鹊巢,整个过程用了整整286年,而韩赵魏彻底瓜分晋...
原创 清... 清朝在中国的历史长达268年,从1644年到1912年,共历经12位皇帝。这个王朝的兴衰几乎持平,而...
昔日战国七雄的都城,现在都变成... 文、编辑/木木 战国是我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至今还流传着关于“战国七雄”的很多典故。 然而,...
原创 沙... 斯拉夫人是欧洲的主要人种之一,在罗马时期,他们和日耳曼人、凯尔特人并称为欧洲3大蛮族。不过罗马人伴随...
原创 做... 前言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更不能“妇人之仁”。 古代深得皇帝赏识的大臣想必都才智出众,坐上高位手段自...
原创 1... 1974年7月17日的午后,阳光温和地洒在北京的土地上。当时已81岁高龄的毛主席,在汪东兴、张耀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