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张勋为何敢复辟帝制?既看不清形势,又智商余额不足
创始人
2025-07-20 04:32:02
0

1917年7月1日,北京城内显得格外热闹。

这一天,家家户户挂起了久违的"黄龙旗",很多人脱下洋装,自发穿上前清的长袍马褂,遗老遗少们则面露喜色,迫不及待把心中的辫子挂在脑后,得意洋洋,而最为开心的当属溥仪,因为这一天,大清又活过来了。

民国六年,张勋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借口,率5000辫子军进京,公然复辟清室。此次"复辟"颇为滑稽,从第一天开始,张勋便众叛亲离,直至失败后躲进荷兰公使馆,为期仅十二天,堪称十足的蹩脚闹剧。

张勋此人是标准的遗老,平生一大志向就是报效清廷,但志向归志向,并不代表蠢,手里只有5000人,还是过过小日子的好。而此次复辟,张勋就结结实实蠢了一把,那不禁要问,张勋为何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执意复辟清室?

出乎很多人意料,作为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北洋时却并没有几个人真正懂"共和",在民国最初的几年,共和制显得很不适应。从"内阁制"到"总统制",再到"洪宪帝制",北洋政府不断摇摆,只摸石头不过河,一切都是全新的,没人知道"共和"到底该怎么办,包括南方的革命党人。

而"共和"虽然不懂,厚黑学却一个比一个精,派系之间尔虞我诈,互泼脏水,《约法》内容换了又换,直到符合自己利益才罢休,各种骂人"通电"此起彼伏,混乱不堪,以致于一些"武昌首义"人士都大发感慨:"为除虏政挽神州,翻不如前更可羞。总而言之,民国六年的上层江湖乱成一锅粥。

精英尚且如此,底下的老百姓就更不用说,甚至连"共和"的概念都没有。满清时在家炒土豆丝,民国也是在家炒土豆丝,量还少了许多,所以主观认为还是大清好,虽然他们并不清楚,满清如果继续,可能连土豆丝都没得炒。

张勋显然就掌握了这些心理,因此认定,"复辟清室"天下可传檄而定。

当然,光有以上这些因素,张勋是狠不下心来冒险的,之所以会迈出这一步,纯粹还是智商余额不足。

时值"府院之争"最高峰,大总统黎元洪和总理段祺瑞极其不对付,最后双方闹翻,黎元洪一气之下罢免了段祺瑞。而根据《临时约法》,罢免国务人员需要"总理"签字,在自己的罢免书上签字?段祺瑞不是傻子,所以拒不承认,并以非法为由,令属下七省督军宣布独立,扬言要另组政府。

黎元洪下不来台,只得电召张勋进京调停。

而选中张勋,其实也比较搞笑。张勋出身行伍,为人比较大方,经常邀请各省督军到其驻地徐州吃吃喝喝,久而久之便形成惯例。所谓"有酒即是大哥",督军们拿人手短,纷纷恭维张勋为"十三省督军盟主",黎元洪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鉴于张勋的"遗老"本色,喝酒之余,不免来几句"复辟清室"之类的大话,起初,各省督军不以为意,说得多了,也就附和两句。而进京前夕,张勋又一次提出复辟,督军们出人意料表示赞同,据说还在一条黄绸子上签字画押,稳妥的很。

但等到张勋正式复辟,形势却风云突变,段祺瑞立即马厂誓师,组织了一支"讨逆军"要拿其首级,各省督军也摇身一变,通电拥护"共和",张勋这才回过味来,被人耍了!

经此一役,张勋地盘丢了,名声也臭大街,而段祺瑞却借此扳倒了黎元洪,官复原职,并博得了一个"三造共和"的美名,成为最大赢家。"黄雀在后"的招数,还真是屡试不爽。

张勋复辟,有个人原因,也有时事造成,但更多的是军阀们对"共和"的鄙夷,对《临时约法》的调戏,而派系林立的北洋政府,不久后也走到了尽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出轨视频疯传!涉事CEO已辞职 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IT公司Astronomer首席执行官(CEO)安迪·拜伦在“酷玩乐队”演唱会上...
室内设计班培训学校:零基础也能... 最近总刷到别人家爆改的对比视频吧?毛坯房变侘寂风、老破小成复古loft…是不是心痒痒也想自己搞设计?...
原创 美... 在二十世纪后半叶,国际格局酝酿着一场寒战的来临,其中美苏两强争霸的故事尤为引人入胜。这段历史被赋予了...
攻克我国量子计算芯片生产难题!... 7月17日消息,据国光量子介绍,近日国光量超在量子芯片制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推出4英寸1nm精度离子...
原创 唯... #精品长文创作季# 1959年12月9日,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而难忘的时刻。 在这一天,曾经执掌...
原创 朱... 前言 伴君如伴虎,帝王家的儿女亲情、天伦之乐,说出去都跟笑话一样。 都说这驸马是一个高危职业 ,做朱...
原创 秦... 在范睢的提醒和帮助下,昭襄王嬴稷发动了不流血的政变,成功清除了楚系集团在秦国朝堂上的影响力。 然而此...
广州正处于“韦帕”6-8级风圈... 警惕!!警惕!! 目前广州正处于 台风“韦帕”6-8级风圈内 20日0时至7时,受台风“韦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