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备三顾茅庐只为卧龙之才?别天真了,真实的原因很现实
创始人
2025-07-20 03:32:21
0

官渡之战之后,刘备在徐庶和司马徽的推荐下,“三顾茅庐”,邀请隐居隆中的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

深受感动的诸葛亮毅然应允,为刘备集团的未来发展壮大提出了“三分天下”的“隆中对”战略。

从表面上看,“三顾茅庐”描述的是刘备与诸葛亮相识相知,惺惺相惜的君臣情谊,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自南追击刘备集团。

刘备派遣麋竺、孙乾出使荆州,准备投靠刘表。“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收留张绣和刘备并不是在家中吃饭多双筷子那么简单。

张绣和刘备都是拥有军队和部属的乱世枭雄,荆州接纳他们必须提供城池、粮草、武器和后勤补给。

刘备集团的到来,且长期驻扎荆州,将会成为荆州内部一股新兴的政治势力。这必然会损害蒯越和蔡瑁等“当权派”的政治利益。

然而尽管如此,刘表不顾他们的反对,同意接纳刘备集团。

这除了刘备与曹操势不两立,将其安置在新野能够在曹操与荆州之间建立有效缓冲带之外,利用刘备集团牵制荆州“当权派”,防止后者尾大不掉也是刘表的主要考虑。

刘备集团的到来引发了蒯越和蔡瑁等人的高度警惕。

为了防范于未然,后者不仅在粮草等后勤补给上处处刁难,而且经常在刘表面前诋毁刘备,甚至预谋暗杀刘备。

蒯越和蔡瑁等人独揽荆州军政大权和对于刘备的打压客观上成为刘备集团与荆州“在野派”士族相互靠拢,抱团取暖的“催化剂”。

作为荆州的外来户,刘备集团要想在荆州站稳脚跟,发展壮大必须获得本地士族的支持。

在蒯越和蔡瑁等“当权派”对其高度敌视的情况下,刘备只能把橄榄枝伸向荆州的“在野派”。为什么是诸葛亮

为了避免刘表的猜忌,刘备不可能与荆州“在野派”频繁接触。两者之间需要一个合适的人选居中联络,协调各项事务。

于是在与荆州“在野派”关系密切的徐庶和司马徽的推荐下,诸葛亮脱颖而出,成为两者之间的联络人。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先祖诸葛丰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父亲诸葛曾经担任过泰山郡丞。

由于父母早逝,诸葛亮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赴任,后由于战乱投奔荆州刘表。

诸葛玄去世之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耕读持家。诸葛亮之所以被选中,成为刘表集团和荆州“在野派”士族之间的联络人。

首先,诸葛亮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同传裴注《魏略》记载:“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从当时荆州庞氏家族的掌门人庞德公评价诸葛亮为“卧龙”来看,诸葛亮的才能获得了当时荆州本地上层尤其是“在野派”士族的认可。

其次,虽然诸葛亮具有王佐之才,但是却没有在荆州政权任职,刘备邀请他担任自己的核心谋士不像延揽其他在荆州政权任职的“青年才俊”那样引人瞩目。

再次,诸葛亮与荆州各大士族大多存在姻亲关系。

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蒯良之子蒯祺,二姐嫁给庞德公之子庞山民。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是荆州地区名士。

黄承彦的岳父蔡讽有一女嫁给刘表为妻,另一子便是荆州政权内部手握重兵的蔡瑁。

因此诸葛亮与当时荆州各大豪强士族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拥有丰富的政治社会资源。

这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使得诸葛亮在成为刘备的谋士后以及与荆州“在野派”士族相互联络时多了一层保护网。

最后,诸葛亮与刘备拥有相同的政治立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诸葛亮幼年时,其故乡徐州曾经爆发过一场曹操军队对徐州百姓的大屠杀。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以为父报仇为名,率军讨伐占据徐州的陶谦。由于徐州久攻不下,曹军为了发泄不满,肆意屠杀,四处掠夺。

这场大屠杀使得诸葛亮对于曹操深恶痛绝,将其视为“国贼”,除之而后快;而刘备则是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曹操死对头。

另外,诸葛亮与刘备都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为自己的政治目标,相同的政治立场意味着双方可以风雨同舟,共襄盛举。

正是由于诸葛亮具有这些优势,徐庶和司马徽刘凌沧作品:《三顾茅庐》刘备集团与荆州“在野派”相互靠拢,抱团取暖也面临一个现实困境,即他们之间的联盟只能在暗地里进行。

刘表之所以接纳刘备,除了要抵御曹操对荆州的进攻外,还因为要制衡蒯越和蔡瑁两大家族。

但是制衡并不等同于取代。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刘表无意改变自己确立的倚重两大家族统治荆州的基本策略,同时也绝对不会允许刘备集团势力壮大到可以威胁自己统治的地步。

他漠视才会向刘备极力推荐,刘备才会同意他们的推荐,“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

同时让其负责与荆州“在野派”士族的联络。

从某种意义而言,刘备“三顾茅庐”固然是被诸葛亮“王佐之才”所吸引,但是也与刘备试图获得隐藏在诸葛亮背后与荆州当权派不和的其他家族的支持和拥戴息息相关。奠定蜀汉立国根基

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之后,不仅仅是增加了一位具有“王佐之才”的核心谋士为其出谋划策,而且通过诸葛亮延揽了大量出身荆州“在野派”士族的“青年才俊”。

两者结盟的作用和意义很快在随后发生的众多历史事件中得以有效展现。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统一北方的曹操率领大军讨伐荆州。统治荆州近二十年的刘表病逝,即位的刘琮不战而降。

屯兵樊城的刘备得知刘琮投降,惊慌失措,弃城南逃。在关羽、刘琦的接应下,刘备、诸葛亮带领残兵败将避难夏口。

刘备等人在曹操大军的追击下,还有机会躲到夏口获得喘气之机,主要还在于刘表的长子刘琦不久之前刚刚担任江夏太守,而刘琦之所以担任江夏太守则是诸葛亮提前谋划的结果。

如果没有诸葛亮事先策划刘琦担任江夏太守,刘备等人恐怕早已成为曹军的刀下之鬼。

刘备等人逃到夏口之后,在东吴使者鲁肃的极力建议下,最终同意派诸葛亮前去游说孙权,共同抗曹。

诸葛亮在东吴舌战群雄,说服了孙权与刘备集团联手,共同抵御曹操。从当时的三方实力对比来看,曹操最强,孙权其次,刘备最弱。

虽然就常理而言,孙权与刘备联盟共同抗衡曹操对双方最有利;但是孙权却同意与刘备联盟共同抗曹,以下几个因素不应忽视:

一是诸葛亮的胞兄诸葛瑾此时已经投靠东吴,是深受孙权信任的核心谋士之一。孙权对于诸葛亮自然爱屋及乌。

二是诸葛亮出身士族,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其风度翩翩、羽扇纶巾的名士风范显然有利于增强君主孙权对他的信赖。

三是诸葛亮不仅仅是刘备的军师,还代表荆州“在野派”士族。

荆州“在野派”士族虽然在荆州上层权力分配上处于被排挤的尴尬境地,但是在自己家族生活的郡县长期经营,亲友门生众多,树大根深,亦拥有强大的实力。

孙权一旦与刘备联手,意味着也能够获得荆州“在野派”士族的支持。这对于觊觎荆州已久的孙权而言无疑也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综上原因,再加上诸葛亮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滔滔雄辩,最终促成了孙权与刘备结盟抗曹。社会关系

赤壁之战后,刘备集团乘曹操大败之际,攻占荆州南四郡,“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

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庐江雷绪率部曲数万口稽颡”。

从表面上看,刘备能够占领荆州南四郡是因为其打着刘表长子刘琦的旗帜,但是事实上却没有这么简单。

如果荆州南四郡太守真的顾念旧情,在赤壁之战前便不会投降曹操,直接跟着刘琦不是更好吗?

既然之前荆州南四郡太守投降了曹操,那就说明刘备不可能仅仅打出刘琦的旗帜便迫使荆州南四郡太守投降。

这里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当时的刘备兵力十分有限,根据诸葛亮对孙权所说不过2万人,扣去防备曹军,能够参与进攻的兵力最多不过1万多人。

考虑到荆州南四郡之前已经投靠曹操,仅仅依靠如此少的兵力在短期内逼迫荆州南四郡投降,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此更符合历史真相的可能性是:一方面刘备调兵遣将,派遣关羽、张飞、赵云等名将大张声势地率军兵临荆州南四郡;

另一方面,诸葛亮和其背后荆州“在野派”士族利用自己在荆州本地长期经营的人脉资源和社会关系,派遣与荆州南四郡太守相识相交的亲友故旧随军或直接修书一封晓以利害关系,招降南四郡太守。

在军事威胁和政治招降的双重压力,南四郡太守选择投降。总结

可以说,正是依靠诸葛亮和其背后的荆州“在野派”士族的力量,刘备集团才能在曹操铁骑的追击下,寻觅到夏口这个能够避免全军覆没的避难之所,再与东吴联手击败曹操。

更为关键的是,赤壁之战结束不久,刘备立即发兵荆州南四郡,在诸葛亮的穿针引线下,荆州南四郡不战而降,刘备集团这才拥有了难得的立足之地。

在此之后,刘备集团和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在野派”士族通力合作,励精图治,以荆州南四郡为根据地,南征北战,四处扩张,借南郡,占益州,夺汉中,最终与曹魏、东吴三分天下有其一。

因此从更深层意义而言,刘备集团与荆州“在野派”士族通过“三顾茅庐”形成的政治联盟奠定了蜀汉立国的根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我国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当时的日本人极为嚣张,妄图以数月的时间彻底消灭中国。...
原创 太... 前言 相传在清朝后期,太平军在一次战斗中被困于山中,清军竟派了一条饿狗去探路。 但让人不曾想到的是,...
原创 揭...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日本宪兵队的审讯室,对于中国女人而言,是一个阴森恐怖的地狱。在那里,无数无辜的女性...
原创 北... 新四军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方八省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的。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经叶挺提议,...
原创 被...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位女子,她被称为中国第一美女,即便到了 99 岁高龄,依然有人倾心追逐。她...
原创 岳... 亲爱的历史探险者们,今天我将带你们探寻南宋历史中一个令人扼腕的悲剧:岳飞之死。岳飞,一个抗金名将,他...
原创 尉... 贞观六年(632年),唐太宗李世民临幸庆善宫。庆善宫原本是唐高祖李渊微时在武功的一处旧宅,也是李世民...
原创 噶... ?康熙朝:噶礼传奇,权谋黑暗交织! 各位历史探险家,今天我要为你们揭开康熙年代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一...
原创 1... I.引言A.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945年,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取得了胜利,日本帝国主...
原创 2... 资深历史博主眼中的老照片:时光碎片中的历史回响 ......(前文内容保留) 在这些时光碎片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