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筹建党成立的都是青年,没有收入来源,宣传、组织等费用靠陈独秀、李大钊等教书、写文章挣来的钱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经费问题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的一个大问题。
1921年初,就面临经费困难
1920年,成立上海支部,21年初,成立广东支部。党组织成立后,
就面临经费问题。党的宣传刊物被迫停办,对工人的启蒙教育工作也不得不中止。
即便如此,陈独秀仍然主张坚持独立自主,反对接受共产国际的经费援助。他曾在支部会上说:“党员应该一面工作,一面搞革命,我们党现在还没有什么工作,要钱也没用,革命要靠自己的力量尽力而为,我们不能要第三国际的钱。”“人家的钱不能要,拿了人家的钱就要跟人家走,我们一定要独立自主干,不能受制于人。总之,我是不愿被别人牵着走的。”
马林到上海后,为一大每个代表发旅费100元
1921年6月3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到达上海。当时陈独秀在广东,代理书记李达、李汉俊按陈独秀的意思,拒绝了马林关于加入共产国际和提供经费的建议。
在马林的催促下,上海党支部向全国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派两名代表到上海参加“一大”。为使各地代表不致因为旅费问题而耽误参加会议,马林在发邀请函同时向每位代表寄路费100元,他还多次发函电,要陈独秀回沪参加“一大”会议,甚至派包惠僧到广东接陈独秀。但陈独秀因兼任大学预科校长,正争取一笔款子修校舍抽不出身,指派包惠僧代表他本人出席“一大”。
陈独秀坚决不依赖共产国际经费
1921年9月,陈独秀回上海途中,对包惠僧谈起共产国际,“我们没有必要靠它”。“要靠中国人自己组织党,中国革命要靠中国人自己干,要一面工作,一面革命。”
针对马林曾公开表示
“一年以来,第三国际在中国用了二十余万,而成绩如此,中国同志未免太不努力”
。陈独秀立即与马林发生冲突,驳斥说:
“我们哪里用了这样多,半数是第三国际代表自己拿去住洋房、吃面包,如何诬赖别人。”
马林与陈独秀会谈时,表示中国党要听共产国际的。陈独秀说:“中国革命有中国的国情,目前也不需要国际的经济援助,中共的工作,也无需样样依靠国际,我们有我们的独立性。”
陈独秀被营救出来后开始接受共产国际经费
1921年10月4日,陈独秀被捕。社会各界纷纷组织营救。10月26日,法庭判陈独秀明知故犯私藏《新青年》杂志,罚白银500两结案。后来陈独秀才知道,他能如此迅速顺利地出狱,除了社会各界的营救外,马林也出了很多力,花了许多钱打通各个关节,并请著名的法国律师巴和出庭辩护。
陈独秀对包惠僧说:“要不是他的营救,这个案子不会很快顺利了结。我一定去当面向马林表示谢意。马林表示:“中国党的一切工作完全由中共中央负责领导,作为共产国际代表,我只与中共最高负责人保持经常接触。”
陈独秀表示:“中共拥护共产国际,对其代表在政策上的建议自应尊重。”至此以后,陈独秀与马林经关系改善,商讨了中共接受共产国际补助经费的办法,从此中共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和经费援助便成为经常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