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的神箭手谁最强吗?我敢肯定很多人会说“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贵,“有不射之射”的飞卫。
为此我查阅大量资料,发现他们的箭术都挤不进前列,薛仁贵也只能位列中游。
今天我就以排名的形式带大家来了解一下中国历史上最强的 10 位神箭手。
戚继光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抗倭名将,很多人都只知道他武功高强,却不知道他的箭术也是同样的不凡。
戚继光出生于山东济宁的一个武术世家,家中祖先戚祥曾经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为明朝的开国大业立下过汗马功劳。
戚继光从小就被父亲悉心培养,灌输保家卫国的思想,少年时代就已经通文史经义,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华,自身的武力更是出众。
他在位期间打得倭寇抱头鼠窜,还凭借着高超的箭术,打出“三箭定龙山”的光辉战绩,直接拉弓,射死了三个为首的倭寇,吓得倭寇直接撤退。
这样的战绩与唐朝薛仁贵“三箭定天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将他排进前十合情合理。
他是汉朝时期有名的神箭手,匈奴人,身强体壮,性情温和,是汉文帝时期的俘虏。
还好他没有死在战场上,后来还成为了张骞出使西域的重要人物,同时他还担任着张骞的向导、翻译、保镖、厨子等等。
能同时拥有这么多项技能的男人,自然是见识非凡,能力出众了。另外,甘夫的武功剑术更是超群,在《汉书·张骞传》中就有明确的记载:“甘夫,堂邑父,吴人,善射。穷极射禽兽,食其肉。”
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张骞出使西域的途中,没有食物了,都是靠甘夫打猎来填饱肚子的,路途中的凶险也是靠甘夫的剑术来狙杀敌人,保护张骞,还多次拯救了张骞的性命,这才有了丝绸之路的成功。
100 多人的使团,最后也只有甘夫和张骞平安的回到了长安。你可以思考一下,如果没有甘夫的剑术,能平安的把张骞带回来吗?所以将他排在第 9 ,无需质疑。
东汉末年的群雄之一,身强体壮,武功高强。相信大家都听过“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句话吗?
如果敌人只知道他武功高强,那就大错特错了。吕布的箭术更是三国一流,从“辕门射戟”中我们就能深刻的感受出来。
当时刘备向吕布求援,吕布为了调解纪灵和刘备之间的纷争,主动提出了射箭的赌约,这就是著名的辕门射戟。
要知道当时的 150 步大概是现在的 200 米左右,吕布能够精准的射中戟上的小枝,这不光震惊了刘备和纪灵等人,就是放到现在奥林匹克的射箭距离也才 70 米啊,这不光需要力气,还需要精准的控箭能力。
吕布所展现出的箭术能力可以说是三国顶尖。原文中写道:“只见吕布挽起袍袖,搭上箭,扯满弓,叫一声‘着!’正是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一箭正中,画戟小枝。”这一高光时刻足以将他排在第 8 。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的神箭手谁最强吗?今天他来了。
黄忠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也是五虎上将之一,身材魁梧,虽为老将,但是战力却一点儿也不差。
“老当益壮”就是用来形容黄忠的,黄忠的箭术可以从他和关羽的较量中体现出来。
当时关羽奉命进攻长沙,与黄忠相遇,双方打得不可开交,关羽根本就无法拿下黄忠。正值焦灼之际,黄忠的战马出了问题。大家都知道,在马上对战的情形下,马出了问题基本上就等于开车没有刹车,离死可就不远了。
关羽的人品过关,不愿趁人之危,便放过了黄忠。而后黄忠再与关羽交战时,黄忠改变了策略,采用了弓箭射击。为了回报关羽,黄忠还放弃了两次射击的机会,最后是关羽骑马冲向他时,为了自保才一箭射中了关羽头盔上的缨根。
要不是黄忠故意放水报答关羽的磊落,可能关羽就直接被射杀了。这时关羽才知道,黄忠竟然拥有百步穿杨之能。
为什么把黄忠排在吕布之前呢?第一,因为黄忠是上了年纪还能有此能力,第二是因为这吕布射的是固定靶,而黄忠射的却是马上的移动靶。与他对战的关羽同样是人中翘楚,但是黄忠却也能力挽狂澜,让人不得不服啊。
薛仁贵是唐朝初期的著名名将,他年少时家道中落,家境贫寒,极为卑微。
直到唐太宗要亲征辽东之时,薛仁贵抓住此次时机,应募投军,随唐太宗征战高丽,开启了他的传奇军旅生涯。
在安世城之战中,他身穿白衣,持戟悬弓,单枪冲阵,所向披靡,职位也一步步随着战功的高升,留下了“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精彩的事迹。
值得一说的是,薛仁贵不但武功高强,还懂阵法,箭术超群。在天山与九姓铁勒对峙时,他从容应对,只发了三箭就射杀铁勒骁骑三人,这样的箭术令铁勒军惊溃不已,纷纷生出退意。
薛仁贵借此机会趁势追击,最终俘虏了叶护兄弟三人而回,敌军自相践踏,死伤惨重。这也就是著名的“三箭定天山”。
薛仁贵的神勇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还衍生出了薛仁贵衣锦还乡、薛仁贵东征等有价值的文学作品。
哲别是蒙古帝国时期著名的名将,也是《射雕英雄传》中郭靖的师傅,郭靖那一箭双雕就是跟随他师傅哲别学会的。
他原名叫豁阿歹,他在一场战役中将成吉思汗射下了马,也正是因为豁阿歹的高超箭术,从而被成吉思汗注意到。
战败后的豁阿歹表明愿意效忠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看着眼前的这位箭术高超,觉得他为人坦诚,也有实力傍身,并决心收下豁阿歹,为他改名为哲别。
哲别在蒙古语中是神箭手的意思,并对他委以重任。哲别也是凭借着自己卓越的箭术和勇猛的战斗风格一举成名,在成吉思汗的南征和西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赞誉为蒙古的神箭手,成吉思汗的神剑,这样的箭术以及成就排在第 5 ,妥妥的。
养由基是春秋时期的著名神射手,被誉为春秋时期的箭神,也有传言说他是后羿之后,尊称为“无射之射”,同时他也教别人射箭。
养由基教授神箭技艺的故事记载于《列子·汤问》之中,现在是语文教材之中的一课。
相传养由基在箭术已经出神入化,哪怕只是刚拉满弓,天上的鸟儿就会自己掉下来。这样的境界与刀用大侠所说的“人刀合一”类似。
练到最后,人就是刀,刀就是人,能随意用刀器来击杀敌人,养由基也是达到了“人箭合一”的境界,被称之为“不射之射”,就是不用弓箭射杀敌人,光拉弓剑气也能有同样的杀伤力。
你知道在中国古代用箭高手中谁最强吗?既不是后羿,也不是王舜臣。
王舜臣是北宋时期西军的著名将领,特别擅长弓箭,这可是一位将箭术运用到炉火纯青的人物啊,他凭借着自己高超的箭术扭转了整个战局,挽救自己的国家于水火之中,说他是救国功臣都不为过。
据史料记载,宋军与羌族部落作战时,主帅被袭而死,宋军全部被围追堵截,眼看着就要全军覆没,这时王舜臣站了出来,直接持弓断后,射杀了羌军骑马的 7 名先锋。
上万的敌军被王舜臣神乎其技的弓箭术所震慑住了,吓得对方再也无人敢上前,为重整军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没多久,敌军又重新冲了上来,一场恶战再次爆发。但在未来的几个小时里,王舜臣连续射出了上千支的箭,每支箭都能带走一个敌人,做到了真正的例无虚发,射到手指磨破鲜血染红了整个手臂。
最终凭借着王舜臣的勇猛和箭术,宋军这才得以平安脱险,不至于全军覆没。至此,王舜臣一战成名。
在未来的战争中,敌人只要听说是王舜臣在军中,敌人直接撤退,你可以换位思考一下,不说让你一直射 1000 支箭,就是拉几百次的弓,恐怕手也早就废了,这样的神勇,王舜臣理应排在第三。
这应该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了。
先给大家科普一下,中国先后出现过两位后羿,第一位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了,他是夏朝有穷国的第六位君主,他的射箭技术可以说是从基因里带来的,他的先祖就是以善射著称,后被皇帝轩辕氏政权首任帝选为射官。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他们家族的射箭技术含金量那是相当之高了,并且那个时候的职位和技能都是世代父子相传的。
传到后羿这一辈儿时,后羿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将射箭术练到了恐怖如斯的境地。
在后来的神话传说中,因为后羿的箭术精湛,受百姓的委托,还射掉了天上的 9 个太阳。不管这个传说是真是假,但是能用后羿的名字来传承这个故事,足以说明夏朝后羿的箭术已经到达了空前绝后的地步了。
养由基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名将,是出名的神射手,身材勇猛高大,力大如牛。
养由基从小就很会射箭,双手能接四支箭,两只手臂能开千斤弓。在楚晋交战期间,养由基射穿了七层的重叠皮甲,还在战场上射死晋国将领吕锜。
从此养由基名震楚国。后面的战役中,养由基更是箭无虚发,只要被他认定为是目标的,没有一个能活着,全部都死在了他的箭下。
养由基有一次看到了一块类似犀牛的石头,误以为是一头牛,直接抬箭射向目标,结果此箭杆儿都被射进石头之中,只剩下箭羽暴露在外面。
还有一次,养由基刚拿起弓准备射一头白猿,那头白猿直接被吓得抱着树木哭了起来。
此类养由基箭术的种种事迹数不胜数,现代成语之中的“百发百中”“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等等,都是出自养由基的事迹而来的。由此可见,他的箭术第一,实至名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