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渊是如何夺取长安的?
创始人
2025-07-20 01:02:26
0

九月中旬,李渊率军渡过黄河,正式进入关中。

彼时的关中地区乱象四起,我们在前文中也说过,平阳公主举着李渊的大旗,一口气收容了七八万军队。

等李渊进入关中之后,更有一种“望风而降”的效果,导致李渊军力越来越强盛。

随后,李渊本人入驻长春宫,麾下兵马分为两路:

第一路由李建成和刘文静率领,坐镇永丰仓统筹后勤并封锁潼关;

第二路由李世民、刘弘基和殷开山率领,大举进攻渭北,肃清长安城外围。

也就是李渊兵多,才敢这么玩,而且效果很不错,隋王朝的留守兵力,很快被分割为两个部分,无法呼应。

十月初,李渊亲率大军杀向长安,总兵力有二十多万。

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长安城中自然是人心惶惶。

但李渊并不急于攻城,反而举重若轻地在长安附近反复收割。

与此同时,李渊不断往长安城内送去书信,希望守将能主动投降。

毕竟,李渊这一路走来,基本没打过什么硬仗和恶仗,这似乎给了他一种错觉,那就是长安城也可以不战而下。

然而,长安城守将拒绝了李渊的劝降,摆出一副“与长安共存亡”的架势。

十月底,李渊的耐心耗尽,再加上长安周边已经被肃清得差不多了,所以他终于下达了攻城令。

从十月底开始攻城,一直到十一月初城破,长安支撑了半个月。

这难免会给人一种想象:如果李渊不搞劝降那一套,上来就直接猛攻,长安早就破了。

然而事实显然不是这样。

作为隋王朝的都城,虽然大量精锐被调到了中原去跟李密作战,但长安显然还是有底蕴的。

就拿劝降这事来说,如果城里面大多数人想投降,唯独守将不想,那么结果必然是众人一拥而上,割了守将的头颅献给李渊。

然而在李渊攻城之前,长安真有一种悲壮的气势。如果李渊在此时强攻,损耗必然会很大。

再加上李渊手下有不少新收进来的降兵,如果战事出现波折,焉知他们不会在背后搞幺蛾子?

大量新鲜血液的注入,让李渊的实力大增,却也埋下了无数的隐患。

李渊之所以表现得小心翼翼,不断清理长安周边,目的就是把不安定因素降到最低,以最小的代价拿下长安。

为此,多花点时间并不算什么。

要知道,在李渊攻城之前,距离他从晋阳起兵,已经过去了五个多月。

面对李渊这样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样,长安守军是有苦说不出。

长安守军最大的优势,有点类似于“曹刿论战”里说的那样: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适合他们的战术,是速战速决。

可李渊就是不战,只是不断肃清长安周边。

看着周围的据点一个个被拔掉,看着长安慢慢变成一座孤城,这种心理压力是难以想象的。

当心理压力不断增加的时候,那股气自然也慢慢泄掉了。

可即便如此,长安城依然抵挡了李渊半个月,颇为难得。

随着长安城的陷落,天下格局又发生了变化。

李渊成为了天下第一大实力派,整个陕西省和大半个山西省,都在他的管辖之中。

河北有三大枭雄,分别是窦建德、罗艺和高开道。

河南有两大枭雄,分别是王世充和李密。

甘肃有薛举和李轨,山西北部有刘武周。

江南地区有隋炀帝杨广、杜伏威、萧珗、林士弘和李子通等几大势力。

接下来的破局之地在哪里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岳... 最近几年频繁出现韩国人来到中国说这里的人是他们的祖先,首先是明玉珍,韩国人自称是他的后人,来到重庆祭...
原创 庆... 《庆余年》里,太子与二皇子两个人勾心斗角,范闲作为臣子,投靠在哪一方门下,是个难题。范闲投靠任何一方...
原创 圆... 在中国境内,有很多知名的建筑物。其中在我国的历史上最著名的或许就是圆明园了,这里曾经被人尊为万园之园...
原创 重... 三星堆,距今5067-3067年前。见证了虞夏2000年历史。 虞夏两千岁 ,见证了三星堆文明的兴亡...
原创 魏... 要说历史上最“出名”的太监,那莫不过是魏忠贤,老幼皆知,臭名昭著。魏忠贤出身低微,但却领导阉党达到历...
原创 时... 时隔73年,109岁抗战女兵见到丈夫,一眼认出,随后失声痛哭 在抗战年代,为了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原创 晚... 照片中一个官员出行, 抬轿的,以及随行的侍卫就有好几个人。看看这个待遇,在看这些轿夫,累得坐在地上休...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王巍:兼收并... 中新网北京9月21日电(记者 上官云)“提到中华文明和外界的交流,大家都知道‘张骞通西域’,根据考古...
原创 溥... 说起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相信大家都会想到公元前221年起六国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开始了中国的封建社会。直...
原创 孔... “一身撑拄汉乾坤,无那危时喜放言。 不受祢衡轻薄误,未容曹操驾金根。” 这是南宋著名教育家、理学家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