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流血的明宫女,流泪的清宫女,同一个紫禁城却永远是宫女的地狱
创始人
2025-07-20 00:31:51
0

?紫禁城

紫禁城,现称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朝的皇家宫殿,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紫禁城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完工,成为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

紫禁城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周围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中间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有七十多座大大小小的宫殿。

传说紫禁城有接近10000间房,这其中大部分是皇帝、皇后、嫔妃们生活起居的地方,而数量众多的宫女只能缩居在数量极少的房间里,照顾伺候着所谓的“主子们”。

宫女,指在宫中供役使的女子。宫女也是分等级的,所以居住的地方也有所不同。贴身宫女的话,主要职责是侍奉主子们的生活起居,吃住都随各宫,住的地方也是距离主子们比较近的配房或者耳房,相对条件会比较好一些。

而等级比较低的宫女,大都居住在“下房”,都是几个人同居一室,一张床连在一起。屋里的墙上钉一个架子,用来放一些宫女个人使用的物品或者小箱子之类的东西。她们的居住条件并不是很好,可以说非常的简陋。

?明朝的老宫女们

相较于宫女入宫后人身遭受的拘禁、侮辱,差的居住条件根本不值得一提。

唐代诗人元稹在《行宫》中有这样两句诗:“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写出了宫女们长年受冷落的孤寂与无奈,倾诉了她们无穷的哀怨之情。由此诗可以看出,唐代宫女最后的结局是老死在宫中的,否则为何到了白头之年,仍然滞留宫中而未被遣散出宫呢?

纪昀在《明懿安皇后外传》中明确记载,明代天启元年,明熹宗曾下令选拔天下淑女13至16岁五千人,集于京师。五千人被分成几十队,由内监察视挑选,第一天淘汰稍高、稍矮、稍肥、稍瘦者;第二天淘汰耳、目、口、鼻、发、肤、领、肩、背不周正者,声音稍有雄厚、粗劣、难听、混浊、口吃者一并淘汰;第三天量其手足,再让她们走数十步,观其“丰度”,去其腕稍短、趾稍巨者,举止稍轻躁者,去者复千人。经过三天的选拔之后,剩下的一千多名宫女将被充入宫中作为宫女。

经过几代皇帝的日积月累,明朝的紫禁城内,宫女人数多达万人。一茬接一茬,后来的年轻的宫女替代了以前的人老珠黄的宫女。可是皇帝不愿意看见白发宫女,所以宫女一旦年长色衰,按照宫里的规律是需要立即遣散出宫的。

就像领导旁边的秘书一样,宫女在皇宫里待久了,皇帝及后宫的一些私密事自然也一清二楚。此时,要放这些年老的宫女出宫,恐有很大几率要泄露紫禁城围墙之内一些不可告人的皇家机密,这样的后果是当权的皇帝非常不愿意看到的:皇家的私事,怎么能相传于江湖呢?

于是,被遣散的宫女,本应返回家中与亲人团聚,现在为了保守皇家秘密,被送往了堪称“人间地狱”的浣衣局。

?浣衣局

浣衣局是明宦官官署名,为宫廷服务的八局之一,排在御膳房之后,专为宫内皇亲国戚提供洗衣服务。现浣衣局位于德胜门以西,是二十四衙门中唯一不在皇城中的宦官机构,由内务府的宫人充任。浣衣局为旧时宫内招收服侍宫女最多的官务场所。

据明代宦官刘若愚所著的《酌中志》记载:“凡宫人年老及有罪废退者,发往此局居住,内宫监例供给盐米,待其自毙,以防泄露大内之事,法至善也。”翻译过来就是“那些被发配到浣衣局的宫女,只有死了才能出宫。”

刘若愚本身为宦官,《酌中志》是以他在宫内多年所耳闻目睹的有关皇帝和后妃及内侍的日常生活为基础,分门别类记载下来的,详细地记述了由明万历朝至崇祯初年的宫廷事迹,可以说是一部比较翔实可信的著作。

从《酌中志》中记载中可以看到明朝对于宫女到底有多残忍。民间良家之女有的七八岁就被强行选入宫中,被皇帝、嫔妃等奴役、践踏,甚至有些变态的皇帝从贞女身上取“先天红铅”、“玉露”供荒淫之用。

这些宫女年幼、年轻时在紫禁城里小小翼翼地伺候着“主子们”,可一旦年老色衰、人老珠黄,失去了鲜花般的容貌,也就失去了供皇帝赏眼、赏心、纵欲的价值。当宫女们的“剩余价值”被剥削完毕后,只有一条路:遣之出宫,送到浣衣局赏口饭吃,待其自毙。

如此以来,这样高明的“移花接木”之术,一可以防止宫女们泄露“秘密”,二可以榨干她们身上最后的一点劳动力。宫女们的悲惨下场,在当时的当权者来说,却认为做了一件善事,谓之“至善也”。

?慈慧寺里的“鬼戏”

并不是每一个被遣散到浣衣局的宫女都选择了妥协、忍受,她们其中有的不堪被折磨而选择了自杀,有的不甘被欺压而走上了反抗之路。于是,主管浣衣局的掌印太监,为了使年老、贬退的宫女心甘情愿地献出最后一点劳动力,竟然用卑劣的手段在慈慧寺导演了一出“鬼戏”。

慈慧寺在阜成门外的北月牙胡同11号,是座大庙、古庙,建于明代,因为庙中毗卢殿的殿门有“小孔成像”现象,故被人们视为神秘,称之为“倒影庙”。

若有人从毗卢殿的殿后走过,人影就从殿门上的小圆孔中反射到后屏风的白墙上,呈现出倒立的状态,甚是奇特。但是由于明朝的时候,人们还无法解释这种离奇的现象,只能归结或者认为是神佛显灵了。

浣衣局的掌印太监动了脑筋,利用“小孔成像”给宫女们的精神上加了一把枷锁。他们把倒影庙作为宫女自毙之后的停灵场所,一方面是让死者的家属前来认领回去葬下,向天下昭示皇恩,另一方面是对后死的宫女进行精神上的虐杀。

对宫女精神围猎的局是这样设下的:被送到浣衣局的宫女,会在“合适的时点”被派去干一次送灵的差事。当“后走的宫女”在倒影庙在大慈大悲的佛像前为“先走的宫女”祈祷跪拜时,看到的彼此均是倒影,不是“正身”。于是宫女们潜意识中得出结论,自己前生是做了孽的。今生困苦的一生就是为了赎罪的,只有虔诚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下一辈子才可能成为“正身”之人。

如此下来,浣衣局内宫女们精神上的自我救赎,掩盖了肉体上遭受的欺凌创伤,让这里成为“吃人不见血”肮脏之所。

?“风光”的包衣

清代选入宫中的女子有两种,一种是秀女,一种是宫女。秀女是八旗官员的女儿,可以选为妃嫔或指配给宗室王公大臣的子弟。宫女是内务府包衣佐领下的女子,地位较低,供内廷役使。清代宫女选择的范围只限于内务府各佐领所属上三旗(正黄、镶黄、正白)包衣任职佐领、管领以下家庭的女儿。

从宫女选择的范围来看,清朝的皇帝似乎很仁慈,没有从民间选秀,而只是从内务府包衣三旗中选宫女。当时规定,入宫者年龄需满14岁,25岁以前出宫,出宫之时最高可以领到200余两的赏银,出宫之后自由选择合适人家而嫁。所以清代把当宫女看做是天降大福的美差,只有拥有皇家包衣的身份,才能享受到这份荣耀。

包衣是独属于清朝的符号,是满清贵族对于家奴的统称,后来逐渐变化,成了清朝时期“皇家奴才”的称谓。内务府三旗是皇家的包衣,自然是“父为奴,女亦为奴”。

虽然表面看起来,作为皇帝的“奴才”也是高人一等,也是有无上的荣耀,但实际上情况恰恰相反,内务府三旗都把女儿进宫当差视为“畏途”,所以出现了应选时花钱找穷人家女孩冒名顶替进宫的奇怪现象。

?被层层剥削的清朝宫女

初入宫的宫女,首先要做的是跟着老宫女学习宫中的各式各样甚至有些奇葩的规矩,例如站立、请安、礼仪等。看似是师傅带徒弟,老师教学生,一代接一代的传承,可是多年的宫中生活让老宫女们产生了变态的心理,凭借着宫规赋予的“责打之权”,动不动就对新宫女罚站、罚跪、打骂,甚至施以刑罚,

闯过了教习老宫女这一关,分配到各个“岗位”的宫女们还要时刻面临着“主子们”的惩罚。主子打奴才是由敬事房代为执行刑罚的。往往宫女受杖责时就在主子的宫殿外执行,由行刑的太监扒下宫女的裤子,杖打裸露出来的臀部,而且还允许太监们围观,意在进行羞辱。

下“值”后的宫女回到住处,也不会闲下来。老宫女们所有的事都要她们这些信任伺候,洗脸、梳头、洗脚、洗身子,一天要用十几桶热水,就连平常的针线活也是逃不掉的,天天忙到三更天才休息,可五更天又要起来去当值伺候主子们。所以一般的宫女20岁就被折磨得身心憔悴,等到25岁被“恩准出宫”时,已经不成样子了。

出宫时,宫女得到的赏银高达200余两,确有其事,但极其罕见。按照清朝的宫规,出宫时宫女们能拿到的赏银分为官赏和私赏。当时对官赏的规定是:15年以上30两,15年以内是20两,10年以内是10两。宫女们从14岁入宫,25岁最迟年龄出宫,在紫禁城内当差的年限也就八九年,所以官赏撑死也不会超过10两。私赏那就要看宫女们服侍的主子了,若主子大方,达到200余量也是有可能的;若主子小气,也许就只有区区10两的官赏了。

更为坑人的是,倘若宫女因触犯宫规而不逐出紫禁城,那就别想拿到一丁点官赏和私赏了。这样看来,怎么感觉有些像现代社会的“变相裁员”呢?

皇宫的那些“丧良心”的主子们,私赏不出也就罢了,还往往在宫女出宫之时为她们指婚。本来熬过了这么几年的宫女们,渴望尽快出宫择择婿而嫁,却没想到被“不要脸”的主子摆了这么一道。

更可气的是,指婚的对象很多时候竟然是太监。每当宫女们熬到快要出宫和家人团圆时,一些不怀好心的太监就提前暗中活动起来,找准讨主子欢心的机会求主子“成全”。一旦主子同意下一个懿旨,好好的黄花大闺女就成了太监之妻。

据传慈禧是个性虐狂,在她身边服侍了七八年的宫女往往最后的命运是嫁给太监为妻。也许在老佛爷的内心深处还有些善良,所以每次把宫女嫁给太监时随手就会赏一份丰厚的嫁妆。

-------

巍峨的紫禁城是皇家的天堂,却是宫女们的地狱。宫女这个特殊群体,牺牲了自己的青春用来侍奉皇帝,数以万计的人常年幽居深宫,等到再被放出宫时,熟悉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其命运着实令人叹息。

#我来唠家常#

#历史杂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网...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拼夕夕横空出世的那年,除了病...
原创 中... 文|观景说史: 中国历史悠久,分别有两种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分别是男人和女人。我们现在常说的“女人半...
原创 她... 清朝后宫史上曾出现过许多传奇女子,比如说扶育三位帝王的孝庄太后、晚清帝国无冕女皇慈禧太后等等,今天笔...
原创 易... 历史上对人物的评价往往只能根据记载,但这其实也会有失偏颇。况且人性是极其复杂的,有勇有谋又单纯纯粹的...
原创 怪... 不知道大家看《天龙八部》时,有没有这么一个疑惑?那就是关于萧峰父亲萧远山实力的问题,要知道萧远山30...
中行成立110周年暨货币统一错... 中国银行 **1. 历史 银行之一,自1912年经孙中山先生批准成立以来,已走过11这110年间,中...
原创 戈... 作为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于1989 - 1990年期间,在关于德国统一这一问题上,经历了一个从反对、...
原创 学...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岁月悠悠,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文化诞生、发展、灭亡,但不管结局如何,殊途同归...
原创 朱... 朱元璋从建立大明的那一刻起,无时无刻不在为他的“万世基业”而努力,为此,他不惜恢复了封藩制度,把自己...
原创 她... 前言 没有准备向命运抗争,命运便会显示其威力。——马基雅弗利 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文化悠久,在上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