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善耆是晚清一位重臣。在善耆逝世之后,他被溥仪追封谥号"忠"。在清朝最高统治者看来,善耆得到这个封号的确是实至名归。
其实,一个"忠"字确实是对他一生最好的概括。但在世人的眼中,善耆的名声却不太好,甚至有人认为他早已"臭名昭著"。
善耆的身上究竟为何会背负着两种反差如此巨大的评价呢?其实这主要是源于他晚年时的一个举动。
年事已高,却将子女推开
众所周知,1912年,清朝的统治被推翻了。在我们现代人看来,这无疑是一件可喜的事情,因为它代表了先进力量的胜利。但是在当时的清朝官员看来,他们失去了自己最强大的依靠,因为他们长期享受着朝廷的俸禄,早已习惯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作为一名晚清重臣,善耆却比一般官员承受了更大的打击,这主要是因为善耆的身份。他是清太宗的嫡孙,在1899年接替父亲成为了肃亲王,在他的眼中,中华大地是他们家族的江山。因此,善耆除了失去依靠之外,更多的是感慨自己的人生"一落千丈"。
在善耆遭遇"痛失江山"这个重大的打击之时,他已经46岁了。在现代社会,46岁的人还算年富力强。但对一个古代人来说,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年事已高。幸运的是,善耆有38个子女,而子女们对他也是十分孝顺。因此,他本来是可以颐养天年的。
但善耆却选择把自己的子女全部推开,他将自己38个子女全部送到了海外。并且在临行前,善耆对他们每一个人千叮万嘱。嘱咐他们永远不得再做中国人,甚至不让他们在中国发展。
他的子女也确实是"孝顺",没有一个人忤逆父亲的意思,全部都离开了中国。但不得不说,他的子女是有愚孝之嫌的。虽然清朝统治覆灭了,但是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并没有解散,难道就不值得他们为之而奋斗吗?答案显而易见。
意图明显,子女被当作工具
但无论其他人如何看待善耆子女的选择,善耆自己是很高兴的。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谈及这背后的答案,就不得不提到善耆子女前往的国家了。
与其说善耆把子女送到了海外,不如说善耆把他的子女几乎送到了日本。因为根据资料显示,善耆的35个子女都被送往了日本,只有3个儿子被送到了西方国家。
而善耆对日本的"向往",并不仅限于将子女送入日本。善耆还曾经将自己的一个女儿和一个孙女,过继给了日本的川岛速浪。甚至在日本天皇睦仁去世之时,亲自前去祭拜。
善耆的这种行为,将他的目的一览无余地暴露了出来。其实善耆是想要依靠日本方面的力量,来复兴清朝统治。他的子女,不过是他复兴清朝道路上的工具罢了。
善耆的后代想必也是知道这点的,但尽管如此,他们也都想和自己的父亲生活在一起,毕竟父亲与他们之间有着不可磨灭的血缘关系。因此,当善耆要把女儿和孙女过继给日本人之时,她俩百般哭闹。
对日本人来说,善耆的女儿和孙女,只是善耆送给她们以示诚意的礼物,善耆的心中自然也是十分明了的。但心中的万般愁绪,最终都被他复兴清朝的渴望打败了。因此,善耆却没有改变自己的决定,不免让人有些心疼那2位女子。
屡败屡战,只为复兴
在清朝覆灭之际,为了复兴清朝,善耆牺牲了他子女的青春。但善耆所做绝非一时兴起,早在清朝覆灭之前,善耆就做了很多的努力。善耆所做的第一个举动,就是大力支持清末的"立宪运动",他不惧变革,也不顾顽固派的"顽强"抵抗,只为维护清朝的江山。
除了政治层面的变革,善耆还在涉及国计民生的多个方面,进行了变革。在经济发展方面,善耆先是整修了王府井大街。现在的北京王府井因繁华热闹而闻名全国,但其实它曾经是一个非常狭窄的小街道。
正是因为善耆发现了王府井周围蕴含的商机,并上书光绪请求整修,王府井才开始成为了繁华的商业区。后来,善耆还为推动经济发展,而做了一项比较惊人的变革,那就是他废除了禁止女子入戏院观看戏剧的规定。这一、举措同时也丰富了清朝女子的生活。
在文化方面,善耆所做的最大贡献当属对白话文的推广了。他在为官期间经常使用白话文向百姓传达指令。而善耆作为一名清政府重臣,他的号召力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在城市治安方面,善耆不仅推动建立了警察机构,还制定了严格的交通法则。这两个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清朝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不得不说善耆的思想是比较先进,他的每一项改革其实都是在奔赴时代的新趋势。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每一项改革都遭遇过巨大的阻力,但善耆从来都没有放弃过。
虽然善耆的改革结果,基本都是有利于清朝民众的,但是他改革的目的始终是为了维护清朝的江山。但众人都知道,凭善耆之力根本不足以阻挡清朝覆灭的历史潮流。当时的先进人士逼迫清帝溥仪退位之时,就意味着善耆的努力是以失败而告终的。
垂死挣扎,却因一举动背负骂名
但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善耆依然做了很多自以为是的"努力"。为什么说是"自以为是"呢?因为他后来的一系列行为,其实不过是不肯接受现实的垂死挣扎罢了。他不肯在清帝退位诏书上签字,还发动过了2次独立运动,却都没有成功。但他依然不肯死心,最后以子女为赠礼投靠日本。
善耆之所以会"垂死挣扎",是因为他看不清当时的历史潮流,但这是由于他作为统治阶级的局限性。不得不说他真的是很有"毅力"。但他的坚持不仅没有收获成功,反而让他自己背上了骂名。
而善耆会背负骂名,主要是因为他将一女儿过继给了川岛速浪。虽然善耆将自己几乎全部子女都送到了日本,但是在善耆去世后,他的大多数子女都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甚至有人成为了抗击日寇的英雄。但有一个人她似乎并没有选择的权利,而这个人就是善耆的女儿,也是川岛速浪的养女,川岛芳子。
在川岛芳子被过继给其养父时,她只是一个6岁的女童,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而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所受到的教育其实几乎决定了她们的命运,川岛芳子也是如此。
川岛速浪是日本有名的间谍,他对川岛芳子没有任何父亲的慈爱。他只是把川岛芳子当作一个自己实现抱负的工具,甚至还侵犯过她。在川岛速浪的"精心培养"下,芳子成为了日本知名的间谍。在中日双方交战的过程中,川岛芳子为日军做了很多的"突出贡献",也因此成了世人皆知的"汉奸"。
川岛芳子在中国的行径确实令人憎恨,但她的人生也是一场"惨剧",而酿成这场惨剧的始作俑者就是善耆。他的一生只知忠于"清廷",并不知要忠于"中华民族"。最终害了儿女,也毁了自己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