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一枚铜镜上的“中秋月”
创始人
2025-07-19 22:02:31
0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在古人的心中,中秋之夜的月亮应该是什么样?水面波光之上,神龙昂首、吉鸟振翅,天空中圆月高悬,月宫里玉兔捣药。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一枚铜镜上,唐代的“中秋月”展现了古人对碧空悬月的浪漫想象。

双鸾月宫纹葵花形镜 (陕西历史博物馆供图)

这枚双鸾月宫纹葵花形镜为国家二级文物,直径15.3厘米,重0.54千克,1983年出土于陕西省东南部地区。陕西历史博物馆社会教育部主任、研究馆员呼啸说:“这枚铜镜不过手掌大小,其画面却纹饰细腻、层次丰富。”

铜镜呈八瓣葵花形,在中央的镜钮四周,自下而上分三个部分构成了由水面到天空的立体空间。最下层为波光粼粼的一汪水面,虽然这一部分留存有因长期埋藏地下而产生的锈迹,但仍依稀可辨碧波之上有一条昂首翘尾的龙。它四肢张开,龙尾反折向龙首上方并缠绕于一足之上,龙身两侧各一朵祥云,衬托出神龙腾跃翻飞的身姿。

双鸾月宫纹葵花形镜(局部)(陕西历史博物馆供图)

画面中部镜钮两侧,是两只口衔绶带的鸟儿。它们拖着长长的尾羽,双翅伸展相对飞舞,口中的绶带飘逸飞扬。在它们的目光交汇处,是这组画面的主题:月宫。

圆月之中,婆娑的桂树之下,左侧是一只直立的长耳兔,右侧有一只做跳跃状的蟾蜍。兔子用两只前爪握杵,在臼中捣药。“月亮可望而不可即,但桂树、蟾蜍、玉兔赋予了它生命和活力,画面简洁明朗。”呼啸说。

双鸾月宫纹葵花形镜(局部)(陕西历史博物馆供图)

铜镜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晚期齐家文化始现一直沿用至明清时期,几乎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历史。铜镜体现了其制作时代的铸造工艺、审美意趣等,是我国古代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

铜镜的用途在实用之外,也发展出了装饰、祈福、表达祝愿等多种功能。“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古人借镜寄情的吟咏有许多。考古资料还证实,铜镜在古代并不是女性的专属用品,也有不少男性墓葬中随葬了铜镜。

隋唐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金属铸造工艺的提高,铜镜开始从贵族阶层进入寻常人家。铜镜的形状除了菱花形、葵形等外,还出现了长方形、钟形、心形等花样。铜镜纹饰的题材日趋丰富,有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月宫飞仙等神话传说,也有抚琴狩猎等日常生活。

外形如花,主题为月。呼啸说:“这枚铜镜定格了中秋之夜花好月圆的美好时刻。它虽然来自一千多年前,但今天仍能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人独有的浪漫和真挚的期盼。”(记者杨一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历... 观人术并不是一门学问,也没有一部观人学发展史,它只存在于人际活动中而很少见诸文字。不像经学那样,在汉...
从大唐盛世看古代中国的开放与包... 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王朝之一,以其强大的国力、繁荣的经济以及开放包容的文化著...
原创 八... 八国联军是指:英俄德法美日意奥。 分别是:英国、俄国、德国、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 下...
原创 魏... 曹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正月初六,魏帝曹芳与曹魏大将军曹爽以及掌管禁军的曹爽的几位兄弟前往高平...
原创 中...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的神箭手谁最强吗?我敢肯定很多人会说“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贵,“有不射之射”的飞卫。 ...
原创 末... 末代皇后婉容的悲惨人生:从皇后到流亡的命运1946年6月,一个中年女人孤独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她身边唯...
原创 明... 兵制是中国古代统治阶级极为重视的,它关系到一国的稳定与安危。元末时农民起义军四起,朱元璋脱颖而出,不...
原创 1...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赵一曼《滨江述怀》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
原创 三... 本以为被满门抄斩,1800多年后被发现,家族在外国地位显赫 三国从来就不是一个平静的社会,历史上他的...
原创 刘... 如果要说汉太祖高皇帝的故事可就相当多了 ,他具有卓越的政治功勋,开国之功、御下之智、权谋之术、治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