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毛泽东的历史剧,几乎都离不开蒋介石,2人一正一反,是中国革命和反革命的代表人物。
但很少有一部剧同时聚焦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和蒋介石,正在热播的《问苍茫》就填补了这一空缺。
《问苍茫》是纪念
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的献礼剧,讲述了1921年至1927年间,青年毛泽东的成长故事。
这个时期的毛泽东初出茅庐,稍显稚嫩,却敢摸着石头过河,注重调查研究,从组织工人运动到倡导农民运动,逐步找准了中国革命的方向问题,但他的思想却不被党中央领导人陈独秀所采纳。
蒋介石开始时也是郁郁不得志,蛰伏乡野,却很懂得审时度势,逐步赢得孙中山的信任,担任了黄埔军校的校长,掌握了最令人忌惮的军权,从此开启了他飞黄腾达的人生。
看这部剧,也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蒋介石竟然不沾烟酒,毛泽东却从不吸烟到染上了烟瘾,背后原因都不寻常。
▲蒋介石只喝白开水
张静江是蒋介石的拜把子义兄,也是蒋介石背后的贵人。
在剧中,蒋介石率团结束对苏联考察回国后,张静江在家宴请了蒋介石,在佣人准备给蒋介石倒酒时,蒋介石却阻止了她的动作,一本正经地对义兄说:“
我在洁如那里立过誓,终生只喝白开水,绝不再饮一滴酒
。”
不仅不喝酒,蒋介石连茶和咖啡都戒了,张静江也不勉强他,并打趣说以后招待他,都倒白开水,蒋介石却很高兴。
从这个剧情可以得出两条信息:一是蒋介石以前是喝酒的,二是因为1个人他戒酒了。
这个人就是蒋介石的第三任妻子陈洁如,陈洁如比蒋介石足足小了19岁,是个富家女,美丽聪慧,蒋介石对她一见倾心,费尽了心思,才将她追到手。
这么看来,蒋介石还是个“妻管严”,很听老婆的话,但陈洁如为何要他戒酒,连茶和咖啡都不碰呢?
根据陈洁如晚年写的回忆录透露,她曾得过性病,这是由蒋介石传染给她的,因为蒋介石年少时曾留恋风月场所,当她得知这一消息时非常愤怒,誓言要离婚,蒋介石为挽回这段婚姻,发誓自己一定会痛改前非,
终生只喝白开水,再也不沾染烟酒,不喝茶、咖啡等饮料,
才得到了陈洁如的谅解。
但2人的婚姻只维持了7个年头,蒋介石就见异思迁,抛弃了陈洁如,迎娶了宋美龄,用今天的话说,蒋介石就是个“渣男”。
不过,蒋介石不沾烟酒的习惯一直保留,他再也没有花天酒地,即使身居高位,依然高度自律,保持警醒,这也是他战胜各路军阀、走上权力巅峰的内在原因。
在剧中,蒋介石占据南京后,春风得意,宴请张静江、李宗仁、何应钦等人,不仅都是用白开水招待,而且吃的也都是素菜,用他的话说,就是革命尚未成功,不宜铺张浪费。
蒋介石戎马一生,身体却很不错,活到了88岁,如果不是晚年遭遇一场严重的车祸,估计会活得更长,这跟他严格自律的生活习惯密不可分。
▲毛泽东染上烟瘾
都知道毛泽东烟瘾很大,但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抽烟的,却没有准确的说法。
在剧中,毛泽东第一次抽烟发生的很偶然:
毛泽东被国民党
叶楚伧等人
排挤后,从上海回到了家乡韶山,他给农民讲课,到地里跟老乡一起干活,借此跟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真实生活。
妻子杨开慧和弟弟毛泽潭还给他们送吃的到地头,吃完饭后,几位老农民开始抽旱烟,其中一位叫三叔的将烟袋递给毛泽东,让他抽一口,但毛泽东说自己不会抽。
得知毛泽东真不抽烟,三叔调侃他说那就亏了,几位长辈开始边抽烟,边夸抽烟的好处,比如能顶饿、解乏、提神等,在三叔的劝说下,毛泽东就试着抽了一口烟,马上就被呛到了,逗得大家都笑了。
到了1927年,革命形势愈发严峻,特别是
许克祥叛变,发动了“马日事变”,毛泽东一手创建的湖南省党组织被破坏殆尽,农军死伤惨重,但陈独秀主导的党中央却一再忍让,不准武力反抗,这让毛泽东痛心疾首,他写了一首《菩萨蛮
黄鹤楼
》,直抒胸臆,杨开慧帮她抄写这首词,毛泽东则拿着烟,来回踱步思考。
毛泽东抽了一口烟后,就开始咳嗽,头也疼,杨开慧就让他别抽了,拿过他手里的半支烟,按熄在一个破碗中,只见碗里装了将近半碗烟蒂,可见毛泽东此时的烟瘾已经很大了。
从不抽烟到染上烟瘾,是因为毛泽东为革命事业操心,他殚精竭虑,笔耕不辍,长期处于高压的状态,就学会了用抽烟来缓解疲劳,久而久之就成了瘾,一生难戒,对他的健康难免造成了影响,不过据说毛泽东抽烟时会尽量不吸进去,以减少对身体的危害。
但有意思的是,毛泽东却不喜欢喝酒,周恩来就跟他相反,因为交际应酬多,锻炼出了他的好酒量,但他却不抽烟,只是他常跟毛主席待在一起,也习惯了烟的味道,两人的革命友谊超过半个世纪,太难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