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封建社会历时几千年,在这几千年中,王朝更迭,车轮不断向前。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狡兔死,走狗烹”。人人都知道,那些征战沙场的骄兵悍将在王朝的建立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由于他们功高震主,因此最后总是难逃厄运。所谓“伴君如伴虎”,这就是几千年来,陪伴在最高统治者身边,最终没有得到善终的人总结出来的血淋淋的经验教训。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的功臣名将最终都得到了残酷的结局,其中也是存在着一些例外的。今天我们要来介绍一位秦国的大将,他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著贡献,最终却做到了功成身退得到了善终。他,就是秦将王翦。
王翦是陕西富平县人,在当时,那个地方叫做频阳。他出生的时候,是秦昭王在位时期。王翦出身贫苦,家中没有积蓄,只能依靠亲戚朋友的资助过日子。不过,王翦小时候就喜欢舞枪弄棒。根据书上记载,他可以轻轻松松地抱着一头牛过河,力大无穷。
不过,王翦当时只是喜欢武术,却没有深耕兵法。尽管他年少时就常常对人夸下海口,说凭借自己的一双拳头不愁富贵,但是20岁加入军营开始,王翦也没有很快得到机会。
不过,王翦是很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自己的贵人,秦国战神白起。王翦力气大,作战勇敢,武功出色,办事沉稳,因此在军中,白起早早地注意到了他,并且将他带在自己的身边,着重培养。后来,王翦还被提拔为将军,白起甚至在公开场合对人说,如果自己战死了,秦国唯一的指望就是王翦。白起将他推荐给了秦昭王,自此,王翦以为自己会青云直上。
可惜,他太天真了。当时秦昭王对白起已经十分忌惮,因此他推荐的人自然受到了牵连。秦昭王赐白起长剑自杀之后,王翦也只是在军中默默度日,并没有受到重用。作为一位将领,他尽着自己的职责。
公元251年,秦昭王去世,安国君继位。不到一年的时间,安国君去世,庄襄王继位,三年后,庄襄王死,嬴政继位。自从秦始皇做了秦国国君,王翦的高光时刻才真正到来。此后,王翦成为秦始皇的一柄利剑,南征北战,为秦国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时虽然名义上是七国并立,但是实际上其他几个国家早已经没有了成为王者的资本,只剩下了秦国与楚国并驾齐驱。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日益强大。楚国自王室至民间,风气奢靡,渐渐国力不支。如此态势之下,秦统一六国,已经是大势所趋。而王翦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就是至关重要的推动的作用。是他加快了统一的步伐,结束了长期的分裂与征战的局面。
当时秦国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将其他各国逐个削弱,分化瓦解。几年内,秦始皇在王翦的扫荡下,占领了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公元前230年,王翦率军攻韩,韩安王出城投降;公元前229年,王翦率部攻赵,俘虏赵王,赵国被灭;公元前228年,王翦北上攻燕,燕军全军覆没,燕王弃国而逃。就在王翦立下不世功勋的时候,他也意识到,自己的地位逐渐危险。
王翦知道自己手握重兵,如此下去,秦王必然要疑心自己。于是,王翦主动交出兵权,并提出要求,希望退出朝野,告老还乡。不想秦始皇反而对他此举很满意,并让他安心养老,不会杀他。此后,王翦还时常为子孙后代要些高官厚禄,秦始皇见他这样做,知道他准备世代依附于秦朝皇室,因此对他更是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