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向延安发动了突然袭击。然而毛主席只用了七个字,就让敌军不敢再向前追击,甚至直接原路而返。
正是因为毛主席高超的战略指挥,才赢得了延安保卫战的胜利。
那么,毛主席在生死关头究竟写下了什么?
进攻延安
1947年,解放战打响的第二个年头。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都取得了显著的胜利。然而,在陕北的延安,一场关系共产党生死存亡的战役即将打响。
同年3月,国民党集中了34个旅25万人的兵力,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国民党军队在美国的援助下,拥有众多精良的武器装备,于是老蒋便妄图通过进攻中央根据地延安,一举消灭中共势力、摧毁共产党的指挥中枢,结束共产党的武装斗争、实现其一党专政的目标。
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一个是北线,由胡宗南的军队负责,主要进攻目标是延安;另一个是南线,由顾祝同的军队负责,主要进攻目标是陕甘宁边区。
胡宗南部队是国民党军队中最精锐的部队,曾取得过多次战斗的胜利。此次进攻延安,胡宗南采取了“全面进攻,重点突破”的战术,企图迅速攻占目标。
在进攻开始前,就进行了大量的侦察和准备工作,准备利用空军对延安进行轰炸,从而摧毁共产党的军事设施和破坏其备战能力。
3月13日,国民党军队正式发动进攻。胡宗南的军队在飞机、大炮的支援下,向延安发动了猛烈攻击。面对国民党的强大攻势,中央军委决定坚决抵抗,保卫延安。
毛主席亲自制定了保卫延安的作战计划,并指示全党全军,要发扬英勇顽强、艰苦奋斗的精神。
尽管在武器装备和兵力上处于劣势,但共产党军队士气高昂,决心坚定,他们以一当十,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延安。
而面对敌人的强大攻势,为了保存实力,毛主席最终决定采取诱敌深入、适时放弃延安的策略,将敌人引向延安以北的山区,利用地形和人民群众的力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毛主席认为,国民党军队虽然实力强大,但是共产党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可是如果能够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来让共产党调整战略,准备决战,会对共产党取得最后的胜利更为有利。
党中央也认可毛主席的战略,于是在3月16日,毛主席率领解放军总部和中央机关撤出延安,3月19日西北野战部队也主动撤出延安,大部队开始向河南省的西柏坡移动。
七个字阻断敌军
国民党围攻延安,为了保存实力,毛主席作出撤退的决定。岂料行程泄露,引来敌军围追。
危急关头毛主席竟然只用了七个字,就让敌军不战而退。伟人到底写下了什么?
胡宗南好不容易攻破延安,却只得到一座空城,一个重要领导人都没有抓住,也没有得到任何信息,十分气愤!
原来,为了确保撤出延安顺利进行,共产党早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仅炸毁了无法带走的物资,还将重要的文件和设备埋藏在地下。
为了确保撤离的安全,中央军委甚至还命令西北野战军在撤离沿途设置防线,阻击敌人。
同时,为了混淆敌人的视听,中央军委还命令一部分部队在延安附近展开佯攻,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
在撤离的过程中,毛主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
并且还充分发挥了游击战的优点,解放军部队在延安附近的多次佯攻,也让国民党军队摸不到头脑,多次受到埋伏,中了圈套,损失惨重。
然而即使这样,毛主席在撤离延安的过程中,还是遭遇了一次险象环生的追捕。原来国民党军队无意间截获到了共产党的无线电信号,得到了毛主席的行踪。
此时毛主席已经率军到达了黄河岸边,只要顺利渡过黄河,就可以和大部队汇合了。可国民党敌军紧跟不放,如果此时过河便会无力还击,面临极大的损失。
面对险境,毛主席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他认为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要充分发挥游击战的优势,给敌军设圈套。
于是,他在河边立起一块木牌,上面写着七个大字“毛润之由此向东”。然后率领部队向东前进,躲藏在东边的一处小山坡上,随时准备伏击。
追捕而来的胡宗南部队到了岸边,看见这样一块牌子却犹豫了起来。胡宗南认为共产党一向十分狡猾,之前就已经中了不少计,现下将自己的撤退路线广而告之,肯定是有诈!
于是便决定直接返回大部队。
就这样,毛主席凭借自己的智慧,不战而胜!
夺回延安
毛主席仅用七个大字就逼退敌军,不战而胜。解放军退居西柏坡,休养生息,一年后重新夺回延安!
早在国民党进攻延安之时,毛主席就曾经预言,国民党无法在延安建立长期的根据地。因为这里位置偏远,物资稀缺,最重要的是国民党的群众基础十分薄弱。
短则一年,长则两年,解放军必然会重回延安。
毛主席抵达西柏坡后,迅速调整了战略部署。他提出了“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的战术思想,指挥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战略决战。
在毛主席的领导下,解放军先后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
国民党主力部队几乎都被国内其他战局所牵制,以毛主席为领导的中共中央认为现在已经到了收复延安的时机了。
1948年4月22日,解放军成功收复延安。重新树立起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的领导地位,有力地反击了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污蔑和进攻。
夺回延安是解放军在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解放军成功实施战略防御,挫败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后,夺回延安为解放军展开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外,延安地处陕西省北部,是连接陕北、晋北和内蒙古的重要交通枢纽。夺回延安后,解放军不仅打通了陕北、晋北和内蒙古的战略通道,还使国民党军队在陕北、晋北和内蒙古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威胁。
延安保卫战以及解放军夺回延安的战斗,在我国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这次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也离不开毛主席的正确领导。
通过深入剖析这一事件,我们可以得出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和发挥人民战争优势的历史启示,这对我们现代战争仍然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参考资料:
延安保卫战360百科
国共内战360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