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张光藻是西汉开国功臣张良、唐代大诗人张志和的后裔
作者徐厚冰
张良(?-前186年),字子房,一说颍川城父(今河南郏县)人,一说新郑(今河南新郑)人, 另一说沛郡(今安徽亳州)人,还有一说河南禹州市张得镇人。秦末汉初杰出谋臣、政治家,西汉开国功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据《祁门氏族考》,张氏《宗谱》卷一《张氏流源普系序》及卷三《统宗流源监系》,张志和一世是汉留侯张良,传至七世禹,任扬州刺史,旋寓居湖州,其后裔福,再迁金华,自此在金华居十五代,到二十五世则是张志和的祖父张泓了。志和先世张泓任饶州刺史,因“不忍坐视民患”,弃官隐居黟县赤山镇(今祁门县祁山镇)石山坞。张泓之所以退隐赤山镇,因其继妻汪瑞连为赤山汪德钊之女,也就是说张泓退隐赤山岳父家。石山坞,原为张志和祖基,大历五年(770),志和之子张衡上奏朝廷,赐还所居旧址,县治遂移于东(今祁山小学)。897年因兵燹移居镇西润田,后人遂名张村。
张良的二十七世孙张志和(732—774),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祖籍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唐代大诗人。张志和在湖州期间,曾寓居广德城北二十五里,筑台溪水之旁钓,遗有钓鱼台。据州志及《明统一志》载:“州北二十五里(在今广德邱村新桥),唐张志和钓鱼于此,因名。台下涧深莫测,藤蔓绕矶,松篁夹岸,台基尚存。”④据传,张志和钓鱼意在逍遥,“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当然,张志和钓鱼台在明末仅存台基,于今难寻遗迹。曰:“古之(上)隐者,身藏而德不晦,故自放草野,而名往从之,虽万乘之贵,犹寻轨而委聘也。”
清同治《祁门县志》云:“张志和,字子同,名电龄,润田人”。同书“古迹”篇叉载:“张村在祁门县西十里,唐左金哥大将军张志和隐此,自号烟波钓徒”。又云:“梅椿书屋在润田,志和张先生室也,左有梅一栋,貌奇古。”张志和娶妻程氏、李氏均为祁门人,有三子,其子孙定居祁门。
张志和祁门后裔至第十世的张遹,迁居歙县漳潭,为漳潭张氏始祖。广德人张光藻先祖张永祚为歙县漳潭张遹后裔。
张光藻祖父张永祚,字丙南,徽州歙县漳潭张氏,即张志和后裔。监生,以孙贵赠通奉大夫、直隶天津府知府,加四级。张永祚为了经商方便迁至广德,永祚虽然家庭贫困,为人却忠厚诚实,以为他人抄写、算账糊口。
张光藻父亲张桐,字凤侣,监生,卒年五十六岁。妻董氏,
张光藻(1815-1891)字翰泉,安徽省广德人。清咸丰六年(1856年)进士,历任河北曲周、望都、蓟县、邢台等县知县,正定府知府。同治九年(1870年)三月任天津知府。张光藻墓今存广德城内。
网络图片侵权立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