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个候补知县被杀,嘉庆大怒处死数人,总督巡抚被革职流放
清朝的科考制度并不是说只有状元探花才能够当官,只要是考中了进士的就可以成为候补是知县候补,只要上面有需要就可以走马上任了。但是全国每年有多少上京赶考的考生每年都会有不少的毓秀风临之子脱颖而出,而皇帝只能接触到一些近在咫尺的天天上朝的那些重臣,想必是很难记住自己其他这么多的臣子的。但还是有人不一样的有一个皇帝就因为一个候补知县的身死人亡大发雷霆、大动肝火,亲自下旨处罚凶手。
这个候补知县来自山东叫李毓昌,这个人一直都是品行端正的在长辈的嘴里也是十分懂事的,再加上读书又很好还十分上进,这么说来这个人的形象很眼熟想不想是从小在你妈妈嘴里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还有更加气人的才23岁就考取了举人,然后在36岁时考中进士,就成了预备役官员。
要知道在清朝想有一个功名是非常困难的,他一直勤勤恳恳的学习好多年结果却遇到一个棘手的职位,后来就丢了命。
李毓昌做候补知县的那段时期国家简直是多灾多难,在他上任当官的这一年好巧不巧江苏山阳出现水患。皇帝就马上拨了20万两下去给山阳县。只是官多了总有贪官还容易官官相护,救灾的钱大部分都是进了官吏的手中,这样到灾民手里的钱就没多少了就又上书找皇上要。
作为皇帝当然明白这时怎么一回事,但是眼下最重要的还是灾情,所以皇上只能再次下放救灾银。
于是李毓昌这个初入官场的小白就被派过去监督。但是这个山阳知府贪惯了,再加上很多一同来的官员都收了知府的好处,他们根本不会上报真实情况。
而小白李毓昌一直兢兢业业每天都走访在各个受灾村落,还亲自核实受灾情况,他多直白啊一心为民马上就决心把走访到的情况都写入奏折据实上报。只是被贪官知道了这件事,也是他死亡的导火线。当然李毓昌本身也曾收到封口费,他当然是没有收的。所以这个贪官知府就想了一个法子,打定主意要他死。他把李毓昌邀请过来到家中饮酒,劝说不成就收买了他身边的仆人给他下毒弄死他,极具反侦察意识还伪造自杀的状况。由于这个贪官特地打点过,以至于案情上报后,谁也没有起疑。直到一年后,他的妻子在家中发现了一封文稿。一切真相大白,李家叔父带着证据去告御状。
皇帝为此大怒。亲断案,将当时的相关的官员全部革职,直接害死他的知府和仆人全部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