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从帝国到民国,大清皇帝是如何退位的?
创始人
2025-07-19 13:02:10
0

民国,对应的是帝国。

帝国,国家是皇帝的。民国,国家是百姓大众的。

帝国,代表专制,最高权力属于皇帝。民国,则意味着民主,最高权力属于人民百姓。

从秦朝到大清的两千多年里,历朝历代都是帝国。直到民国,才有了民众国家的概念。那么,在从帝国跨越到民国的时候,大清的当权者会甘心吗?大清皇帝是如何退位,从而和平解决问题的呢?

一,湖北新军和北洋新军

甲午战争后,大清决心建立新式军队。其中最著名的是袁世凯的北洋新军和张之洞的湖北新军。

这两支新军全部采用德国军事装备和军制,是当时大清朝战斗力最强的两支军队。

但是,相比北洋新军,湖北新军更加重视文化素质教育。而且湖北新军将领多选自武备学堂学生和军事留学生,所以,湖北新军的思想观念要先进很多。

武昌起义前夕,驻守武昌的武汉新军总共七千多人,加入革命组织的就有2000多人,受革命影响的达4000多人,支持大清朝的只有1000人左右。

关于两支新军谁的战斗力更高,曾经举行过一次军事演习,最后的评价是:北洋新军以勇力胜,武汉新军以素质胜。

二,武昌起义后袁世凯出山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武汉新军发动起义,第21混成协统领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

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广总督瑞澄和湖北新军第八镇统制张彪逃到汉口,随后向清庭摄政王载沣发送电报求援。摄政王载沣当即下令海军总司令萨镇冰率领15艘军舰奔赴汉口,等待北洋军到达后,水陆夹攻革命军。

没想到的是,北洋军将士不奉诏,说没有袁世凯仗没法打。无奈之下,载沣只好下令袁世凯以湖广总督的身份率领北洋新军出战。

摄政王载沣和袁世凯是老对手。当初摄政王载沣刚一上位,第一件事就是罢免袁世凯,让他回家养老。

现在革命军起义了,载沣临时抱佛脚想起了袁世凯,袁世凯当然要拿捏一把。于是,脖子一拧,找了个理由表示不能奉诏。

这边袁世凯在和载沣勾心斗角,那边革命军已经击败大清海军,占领了了汉口。

武汉附近的黄冈、汉川、京山、天门、潜江等地的革命党也纷纷起义,响应湖北新军。局势已经失控了。

大清摄政王载沣无奈,只好再次派人请袁世凯出山,并给予袁世凯前线总指挥权。袁世凯这才出山,奔赴战事前线。

袁世凯一出山,他手下的心腹大将冯国璋就率军攻下了汉口。就战斗力来说,北洋新军还是要技高一筹。而且,相比之下,湖北新军兵力不足,处于下风也属正常。

可是,袁世凯却走到了信阳,就停步不前,同时命令手下军队停止进攻。

对此,袁世凯对手下人的解释是:满清危亡在即,我们没有必要为了他们和人民结怨。我们暂且停战,和革命军议和吧!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看到袁世凯停滞不前,而闹革命的省份越来越多,清庭却束手无策。现在,已经不是湖北一个省的问题了,需要考虑全国。于是,不得不下旨命袁世凯为内阁総理大臣,回京组织内阁。

袁世凯则借机提出了六个条件:

①,明年召开国会。

②,组织责任内阁。

③,开放党禁。

④,宽松武昌起义人员。

⑤,授予袁世凯前线军事的总指挥权。

⑥,保证袁世凯手下军队充足的粮饷供应。

袁世凯的六个条件,本质上首先就是清帝退位,成立君主立宪政府。没人愿意丧失手里的权力,清庭当然也是。

但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如果清庭不同意袁世凯的条件,下场就是被推翻。于是,清庭只好接受袁世凯的条件,同意成立君主立宪政府。

在得到授权后,袁世凯就命人去见革命军都督黎元洪,请求议和。但是,南方的革命军希望的却不是立宪,而是共和。于是,对袁世凯的提议置之不理。

袁世凯一看,这是看不起我啊,那就比试一下吧。随后,命令冯国璋带兵猛攻汉阳。

汉阳的革命军总司令是名满天下的革命先驱黄兴。可惜,袁世凯的北洋新军战斗力太强了,黄兴不敌败走汉阳。

袁世凯拿下了汉阳,展示完实力,就停止进攻,准备和革命军谈判。

就在袁世凯和武昌起义的新军对峙的时候,流亡海外的革命党领袖孙中山回国了,独立各省的代表也纷纷赶来,于是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总统。这一天,是1911年11月6日。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后,孙中山仿效美国组建参议院和内阁。

参议院由每省选出三个代表组成,是中华民国的最高权力部门。

内阁设立九个部,每个部设总长一名,由总统提名,然后由参议院投票确定人选。

最后当选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九个部的总长分别是:

陆军部总长黄兴

海军部总长黄钟瑛

外交部总长王宠惠

司法部总长伍廷芳

财政部总长陆锦涛

内政部总长程德全

教育部总长蔡元培

实业部总长张謇

交通部总长汤寿潜

客观地说,这九位总长都是人中之龙,行业翘楚,最后选出来的确实都是名副其实的人才。

三,清帝退位

听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消息,正在和革命军议和的袁世凯当即就翻脸了:还没协商好,你们成立共和政府了,我们准备的是立宪啊!哪有这样的?

然后,袁世凯秘密派人送给孙中山一封信,信的主要内容是:要想让我支持成立共和政府,必须让我做总统。

当时,虽然大部分省都独立了,但是清庭的力量仍然非常强大。不仅有当时战力最强的北洋军,而且还有绿营兵和巡防营,全国兵力总数在70万左右。真的打下去,鹿死谁手实难预料。

如果袁世凯能支持共和,有了战力最强的北洋军,成立共和政府的成功几乎就是必然。所以,孙中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袁世凯的条件。

袁世凯心里有了底,马上开始做清庭的工作,其中做主的主要是隆裕太后。袁世凯采取了两种手段:一是吓唬隆裕太后,夸大革命军的力量,以说明大清朝已经覆灭在即,即使反抗也是徒劳。

二是提出清帝退位后,皇室的优待条件。

袁世凯连吓带劝,隆裕太后哭成了一个泪人:能保全我母子二人的性命就好,也顾不得皇家的颜面了。

有了隆裕太后的首肯,袁世凯开始拟订“优待皇室”的条件。可是,仍然有一些大清权贵铁了心的反对清帝退位,其中的首领是大清权贵良弼。

1912年1月26日,京津同盟会暗杀部部长彭家珍在良弼家门口把良弼炸死,才吓退了那些反对清帝退位的满清权贵。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优待条件正式发布,北京城满城都是五色旗,民国南北统一,大清帝国正式结束,中华民国正式登场。

清帝退位优待条件的具体规定是:

一,清帝逊位后,尊号仍存不废,以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二,中华民国每年提供四百万元作为皇室日常费用。

三,清帝逊位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照常留用。

四,清帝逊位后,宗庙陵寝由民国慎保。

五,德宗崇陵未完工程,仍然按照旧制进行,所有费用由民国承担。

六,宫内的各项工作人员照常留用,只是以后不能再招阉人。

七,清帝逊位,他的私人财产,由民国负责保护。

八,原来的禁卫军,归民国陆军部指挥,俸禄不变。

四,清帝退位的得与失

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每年正式成立,和平的移交了国家政权,到底好不好呢?为此,后世有过很多争议。

反对方认为,没有彻底把清朝统治阶级打倒,革命不彻底。既然革命了,清朝皇室就不应该受到什么优待。那是不合理的。

支持方则认为,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存在都是合理的,不能因为朝代末期的腐朽而否定整个朝代。就像人老了会犯糊涂,不能以此为理由不尽赡养的老人的义务。

而且,从另一方面说,战事一起,总会有很多人丧失性命。和平解决问题,任何时候都利大于弊。所以,优待皇室是天经地义的。

这两种说法当然都有各自的道理,只是,清帝退位优待条件是中华民国和清朝皇室订立的合同。从诚信的角度来说,是不应该撕毁的。

只是,后来张勋复辟,相当于清朝皇室首先撕毁了皇室优待条例。再后来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就是一笔糊涂账了。

不过,不管怎样,任何时候,通过协商和平解决争端,都是社会进步的象征,都是文明的象征。从这个角度来说,清帝和平退位成立民国,都是历史的进步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苏... 头条号/天启元贞 文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重要的...
原创 明... 监国制度是中国古代自西周直至清朝结束始终延续的一种政治制度, 其内容是在皇帝因出征、巡游等外出活动时...
原创 有... 近年来,有一种声音认为,因为前三十年存在某些错误,所以需要进行改革开放。但我认为,这样的观点过于简单...
原创 1... 图为一组拍摄于晚清1863年的晚清百姓生活彩照,本组老照片乃是由英国摄影师威廉桑德斯在上海开设照相馆...
原创 霍... 前言 纵观历史, 年少成名 的将军并不是说没有,但是有一个人声誉是极其好的那就是 霍去病。 霍去病也...
布朋振:特型张胜东 跨越千里的... 湖南韶山: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如同星辰般璀璨,永远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 毛泽东,这位伟大的...
原创 清... 论能力,皇太极甩开多尔衮几条街,两人不是一个档次。清朝可以没有多尔衮,却不能没有皇太极。 清宫剧泛...
原创 韩... 文|鉴史说今 编辑|鉴史说今 在古代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韩信的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以其非凡的军事才...
原创 宰... 前言 唐朝一个极其繁荣鼎盛的时期,而且还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而她登基后,朝廷中自然掀起了...
原创 清... #历史探秘#?? 纵横万载,历史的奇迹在这里解锁! 在时间的长河中,每一个历史的记载都是一段不可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