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拜师求教一直都是人生路上的重要之事,“天地君亲师”五字是人们长久以来祭拜的对象,而“师”能在其中占据一位,可见人们对尊师重道的重视。
师道
朱元璋出身贫寒,乘着元末农民起义这股东风,投入郭子兴账下,经过南征北战,终于在洪武元年建立了大明朝。而从纵观中国历史,没文化当上皇上的可是少之又少,而朱元璋草根出身,正好是其一。于是,朱元璋在对皇子的教育工作上可谓是煞费苦心。
朱元璋
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作为一个注定要继承国家大统之人,朱元璋对朱标的培养可谓是不留余力。早在朱元璋未称帝之前,朱元璋就请当时的名门大儒宋濂做朱标的老师。而宋濂听说后,连忙推辞,可推辞不过,便问朱元璋:不乖能打吗?此话一出宋濂就有些后悔了,身份如此尊贵之人怎么可能会让别人打自己的儿子呢?却没想到朱元璋哈哈一笑,道:“不死即可!”
宋濂与朱元璋
“不死即可,不死即可~”这四个字在宋濂脑海中不断闪现,他万万没想到朱元璋竟然作此回答,不但让打,还是只要打不死,就能往死里打。“我定不负大王之望”宋濂心里如是想到。
事实上,宋濂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期望,朱标也并非扶不起之人。朱标从师宋濂之后,不仅饱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而且学以致用,将儒家思想融入到他从政的经验之中。
朱标
洪武元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今南京),国号“大明”,朱标也顺理成章地被立为了皇太子。朱标成为皇太子后,并没有骄慢,而是继续跟着宋濂学习,随后,朱元璋将政务逐渐交于朱标打理,这段时间虽然朱标并没有学习理论知识,但这也正是朱元璋在给他机会学以致用。终于,在诸多能人的帮助下,朱标成了朱元璋最满意的作品,可惜却英年早逝,令朱元璋惋惜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朱标能成为一个令文武百官全都信服的太子,与朱元璋对皇子的特殊教育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先学基础知识,不偏袒皇子
虽然朱标是跟随宋濂学习的第一个皇子,但跟随宋濂学习并不是只有朱标一人。“不死即可”这四个字便相当于一道免死令,可以庇护宋濂,也在无形之中打破了君与臣的关系,使各位皇子与宋濂之间只有师与徒的关系。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倘若宋濂只教而不管其它,皇子不学而无人管教,或许朱标也就没那么优秀了。
朱标
学会知识不是目的,学以致用才是根本
朱元璋并不是要求皇子们要学了多少知识,而是学会多少知识,他自己本就出身贫寒,对知识匮乏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有着深切的感受,但自内心深处又有些看不起那些读书人,因为世上那么多读书人,又有如刘基那样的妖孽,却是朱元璋得了天下,他也不由得纠结。一方面他认为没有知识不行,另一方面又觉得学太多知识也没用,这种矛盾的心理导致了他对皇子的教育并不止于纸上,而是学用兼备。于是他让朱标早早地就管理政务,并且在各地分封皇子为藩王,为的就是能锻炼皇子,学以致用。
朱元璋与朱标
总的来说,朱元璋这种教育思想正是我们现在很多父母所欠缺的,我们虽然不提倡非打即骂,却也不能疏于管理目前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去了学校也是打不得,骂不得。这样的人,除非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否则社会会给他们上一堂“朱元璋”的课,但到那时,可就不是“不死即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