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晚清最狠的权臣,为清朝续命50年,提拔曾国藩,还敢饿慈禧八天?
创始人
2025-07-18 22:32:06
0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权倾朝野的慈禧,曾经居然差点被一个大臣活活饿死?

整整八天,她只能靠豆奶维持体力,狼狈乞食。

最让人吃惊的是,而面对这样的遭遇,慈禧却选择了忍气吞声。

到底是谁敢如此对待慈禧?慈禧又为什么不敢反抗?

弃城而逃的皇帝

1840年,时值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英国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国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土地上尝到了甜头,于是在1856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开展掠夺。

晚清政府统治腐败,国库日益空虚,再加上战败带来的大额赔款,压力自然落在了老百姓头上,农民深受压迫,被逼无奈揭竿起义。

于是有了席卷全国600多个城市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撼动了清朝统治的百年根基。

内忧外患,清朝统治在风雨飘摇中苟延残喘。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北岸炮台,咸丰皇帝却玩起了空城计。

难道他也想学诸葛孔明虚张声势,骗过西方列强?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攻陷大沽口,并迅速占领天津,继而向北京进犯。

当时军将向咸丰帝上奏,如果战情失去控制,可前去承德暂避。

而胆小的咸丰帝几乎不假思索,立刻开始策划逃亡,完全不顾及祖宗基业的来之不易。

此时以臣们纷纷表示,紫禁城不可一日无君,请咸丰帝务必坚守京城。

而带头的劝谏的,便是咸丰帝十分器重的肃顺。

但是咸丰帝已经六神无主,只求快马加鞭离开京城。

无奈之下,大臣们只能服从咸丰帝的意志。

而这是清朝历史上第一次皇帝逃离京城。

咸丰帝在肃顺等大臣的护送下北逃,随行的还有慈禧慈安等嫔妃。

只留下恭亲王奕?在京城与侵略者议和。

此番北逃仓皇狼狈,物资准备并不充足。

并且为了不引起百姓恐慌,只留了一辆皇家马车供皇帝使用,其余妃嫔则乘坐民间破旧马车。

路途中他们不但要忍受山路颠簸,还要忍受无法按时吃饭的困顿。

由于仅有的食材要优先供应咸丰帝,留给妃嫔们的吃食少之又少,包括慈禧在内的妃嫔只能依靠豆奶充饥。

慈禧坚持了八天,差点饿死。

期间,娇生惯养的慈禧向随行的大臣乞求更舒适的马车和丰盛的食物,却引来肃顺的呵斥。

平日里高高在上的慈禧哪里受的了这种侮辱,但是手中无权的后宫嫔妃无法反驳备受皇帝信任的权臣,只能将委屈咽进肚子里。

可是反转也来得很快,不久之后,曾呵斥慈禧的肃顺便被慈禧送到菜市口断头台。

作为晚清重臣,肃顺可是咸丰帝身边红人,为什么会被当时不可干政的慈禧送上断头台呢?

难道仅仅因为车马和吃食,慈禧便要置他于死地?

重臣肃顺

肃顺,满洲镶蓝旗人,勇于治事,做事强毅又有胆识。

他凭借着雷厉风行和深谋远虑的行事风格,在咸丰帝即位以后,连续数月升迁,最终成为帝王身边的红人。

随后在帝王的重用下,肃顺有了施展政治才能的舞台。

在受到重用后,肃顺提出了重汉臣轻满臣的谏言。

作为八旗子弟,肃顺见多了满族贵族子弟的堕落奢靡,坐吃山空,毫无家国天下的情怀。

他认为只有汉人才能拯救大清,毫不掩饰对汉臣的欣赏,曾说,千万不能得罪汉人,他们的智慧厉害得很。

于是朝廷之上举荐曾国藩、左宗棠等汉臣,私下更是招贤纳士,结交汉族有识之士。

这才有了曾国藩的湘军对抗太平天国,才有了左宗棠新疆收复失地。

肃顺面对人才求贤若渴,甚至不惜违反对科场规则。

但他的性格为人嚣张跋扈,因此在官场树敌无数,这在日后也成为肃顺走上断头台的背后推手之一。

而除了对人才的渴望,肃顺也十分热衷于整顿官场,掀起一阵反贪反腐的浪潮。

康乾盛世是清朝最鼎盛时期,但是自乾隆开始,贪腐风气越来越重。

而肃顺整顿官场,其中以戊午科场案最为著名。

1858年,北京顺天乡试中,考生罗鸿祀和平龄贿赂考官柏葰,企图调换考卷。

事发后,查出五十份问题试卷。

而作为当时户部尚书的肃顺,主持了对违纪考生的审判和处决。

他主张重罚柏葰科场舞弊,徇私受贿的行为。

于是考官柏葰于1859年2月13日被斩首。

这件事表现出肃顺的廉洁和铁腕,以及整顿官场,反贪反腐的决心。

但也有人猜测肃顺只是在此案中借题发挥,铲除异己。

不过就发展而言,肃顺的做法顺应了历史潮流。

不久之后清政府已经走进西方列强的漩涡中,难以自保。

1860年,英法联军进犯北京,关键时刻,一国之君咸丰帝却拖家带口一路北逃到热河行宫,只留亲王与侵略者周旋。

热河行宫虽然物资紧缺,但日子勉强过得去。

咸丰帝从小体弱多病,后期生活骄奢放纵,身体每况愈下,在热河行宫,咸丰帝沉迷酒色,沾染鸦片。

咸丰帝深知自己命不久矣,而唯一的儿子尚且年幼,无法独揽政权。

于是在1861年,他任命肃顺等人为“顾命八大臣”,共同辅佐年幼的同治帝。

同时为了避免臣子权倾朝野,咸丰帝将两枚金印交由慈禧和慈安,以此达到相互制衡以护政权稳固。

然而,咸丰帝却低估了慈禧的政治野心。

同年11月,咸丰帝离世,而此时肃顺的人生也开始了倒计时。

看到这里的朋友不妨点个关注,一起了解肃顺生命的最后时刻。

肃顺的最后时刻

还未来得及再回紫禁城,咸丰帝便病死于承德避暑山庄。

咽气之前,咸丰帝托孤于顾命八大臣。

却不曾想,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与慈禧慈安产生巨大矛盾。

两位太后在咸丰帝咽气后,联合恭亲王,商讨架空“顾命八大臣”。

他们把八大臣一分为二,肃顺护送咸丰帝灵柩回京,瑞华等其余大臣护送年幼同治帝与太后回京。

慈禧刚到紫禁城,就立刻将瑞华等人逮捕,随后马上回头,把在半路的肃顺逮捕。

在抓到肃顺后,慈禧直接下令将他送到了菜市口准备斩首,肃顺口无遮拦大骂,街边站满了看热闹的政敌。

最终顾命八大臣之首肃顺被斩首。

堂堂权臣居然斗不过先帝后宫嫔妃,令人唏嘘不已。

不过为何肃顺和慈禧之间会闹出如此你死我活的局面呢?

其实,咸丰帝在世时,慈禧就差点死在了肃顺手中。

尚且年幼的同治帝,无法主理政事,而为了防止主少母壮,吕后专权的历史再现,肃顺曾建议咸丰帝除掉慈禧。

但咸丰帝权衡利弊没有听从肃顺的建议,反而是让这个消息传到了慈禧耳中。

这让慈禧记恨上了肃顺。

因此,咸丰帝死后,虽然肃顺贵为顾命八大臣,但在恭亲王的帮助下,肃顺还是被慈禧送上了菜市口断头台。

咸丰帝难道就没有考虑过把权力交给后宫的后果吗?

非也。

归根到底,肃顺之死,是臣权与皇权斗争的结果。

咸丰帝任命顾命八大臣,但却将最重要的两枚金印交由慈禧慈安,为的就是制约八大臣的权利,以防皇权落入权臣手中。

肃顺之死中断了他的一系列改革,但他的改革结果却被慈禧有所保留并延续下去。

但即便这样,也依然无法阻碍清朝的没落。

没落最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的落后,不思进取,与世界隔绝。

统治者沉迷在天朝上国的梦幻中,当列强的大炮射程覆盖了中国的国土,坐惯了龙椅的皇帝已然失去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勇气。

从秦始皇开始,皇帝就成为中国帝制时期全国最权威的代称,是权力的象征,是一个国家得以强大并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

中国历史上不乏勇猛的皇帝,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一条盘龙棍打遍天下无敌手,永乐大帝朱棣率驾亲征远征蒙古,满清皇帝努尔哈赤突入敌阵,以四人之力击退八百明军。

他们胸怀天下指点江山,在锵锵马蹄声中丈量山河疆域,在嘶鸣和战吼声中夯实国家基业。

才有了汉武盛世、永乐盛世。

戎马一生的努尔哈赤绝想不到有一天自己的后代子孙在面对侵略时,却狼狈逃到热河行宫,也想不到林则徐销的烟,竟出现在咸丰帝手中。

内忧外患,咸丰帝以一己之力无法扭转清王朝的没落。

任用汉臣,是咸丰帝最后的妥协。

肃顺虽然是咸丰帝时期的重臣,为同治中兴奠定了一定基础,他招纳人才的方式也为后来的当权者慈禧所认可,但他的生死绝对无法给晚清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历史的车轮需要往前走,当陈旧的制度无法适应社会发展,无法为百姓服务,必然会被新的政权和制度所取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中国历史上涌现了众多皇帝,但只有少数几位被誉为 千古一帝 。这些皇帝不仅在 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取得...
此人出身贫寒,却有幸结识毛主席... 不论在哪个时代, 人与人之间交往,最重要的是真诚,以心换心。在井冈山时期,有这样一个贫苦农民出身的商...
原创 国... 北京市,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
原创 中... 提起满清历史上的舰队,许多人都会想到北洋水师,但是今天我们不提这段屈辱的历史,毕竟号称亚洲最强的舰队...
你跟唐朝人比,输在了发量 提到唐朝,人们眼前浮现的往往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繁华,所谓"盛唐气象"不仅仅是描绘唐代社会经济的发...
原创 苏... 被囚禁的生活简直是小菜一碟。尽管如此,在苏联的德国战俘比在第三帝国的苏联战俘的生活要好得多。他们甚至...
纪念飞虎队主题历史图片展巡展在... 9月9日上午,铭记历史—飞虎队主题历史图片巡展,在长沙博物馆开展。此次图片展是飞虎队历史图片在中国的...
原创 人... 关于人死后的七天是否会回家看望,这个问题涉及到丧葬文化中的“头七”传统。为了理解为何在人死后有一个时...
江西吉安县:缅怀英烈先辈 赓续... 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近日,江西吉安县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
原创 1... 1924年,林徽因为接待泰戈尔,费尽心思亲手烫了一簇刘海,殊不知这簇刘海背后,藏着林徽因的秘密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