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出兵帮助燕国攻打来犯的山戎。他们春天出发,得胜凯旋时已到冬季,草木枯萎,景物全变样了。
没有北斗导航,齐桓公的部队在山谷里转不出去了,派探子出去也没找到出口。
一旦给养耗尽,大军必困死山中,情况危急。
这时相国管仲想出了一计,让几匹老马在前面带路。
齐国军队跟着这些老马还真走出了山谷,顺利回国。
老马引导大家找到了重生之路!
而在西北的马家军中,也有这样一匹“老马”,关键时候审时度势,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成了西北马家军阀中唯一一位得以善终者
。
这匹老马是谁?他是如何做到的?
让我们先来揭开西北马家军的神秘面纱。
一、回民起事被收编,西北马家军代代相传数十年
临夏回族自治州(河州)的
马占鳌,可以说是马家军的开创者
。1864年,他拉起一支队伍反清,后来邀约马海晏加入。
马海晏就是民国时期三马之一马步芳的爷爷
。
清廷派左宗棠率军去平定叛乱,马化龙部被他收拾得很惨,震慑了其他几支起义队伍。马占鳌在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后主动投降,
清廷正好利用甘人治甘。
队伍重新整编后,马占鳌被任命为督带兼中旗营长(管带),
马海宴为步队营长(管带)
,其余两个马姓分别担任左、右旗营长(管带)。
西北马家军就此开始起势
。老一批马姓营长去世后,分别由马安良、马麒、马麟、马福祥继任。
他们有严格的用人标准,
必须是甘肃或河州人,回民和马姓缺一不可
;核心权力均采用
子承父业,或兄终弟继。
西北马家军阀的发展过程中,曾有过有“五马”、“四马”、“三马”之称。西北五马,还分老、中、新。
老五马分别指马祯邦,
马鸿宾的父亲马福禄、叔父马福祥,马步芳的爷爷马海晏
,马海渊。中五马则是指马海晏的两个儿子马麒、马麟,马廷勷,马璘,马福祥。
新五马则是马步芳、马步青、马鸿逵、马鸿宾和马仲英
。
马仲英英年早逝,五马变成了四马。马家军内部也会不断优胜劣汰,民国时期,马步芳吃掉了亲哥马步青的部队,
四马最后变成了三马
。
马家军阀统辖了西北地区数十年,直到西北解放。
二、父亲是振威将军,儿子老马识途
1884年9月14日,
马鸿宾出生于甘肃省临夏县,回族
。
他的
父亲马福禄读书了得,过目不忘。后来专攻武行,1880年中武进士
。
他不仅文武双全,还是个孝子
。后因回家侍奉双亲,边务农边习武。
1859年冬,临夏(
河州
)等地少数民族起兵闹事,政府军简直不是他们的对手。
马福禄奉命招募士兵,成立安宁营,任营长(管带),平叛起义队伍。
他后来驻防山海关。1900年,
马福禄在抗击八国联军的廊坊之战中阵亡,时年47岁
。他被清廷追封为
“振威将军”
。
马福禄去世后,
马福祥继承了兄业
。后来马福祥
护驾慈禧和光绪两太后西逃,攀上高枝,家族地位日渐显赫。
父亲去世时,
马鸿宾年仅16岁
。叔父马福祥承担起照顾马鸿宾的责任。1904年马福祥把马鸿宾带到清军中打杂,他很快就显示出自己的才能,
得到叔父赏识和提携
。
1921年,马福祥升任绥远都统后,
马鸿宾接替了他的宁夏镇守使,成为一方人物
。马鸿宾骁勇善战,
得到冯玉祥赏识
。曾在国民革命军中担任师长、军长等职务。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宁夏省政府主席吉鸿昌被调到河南前线,由马鸿宾继任他的职务。
后来,
冯玉祥、阎锡山反蒋失败后,马鸿宾直接归蒋介石管
,部队也被改编成暂编第7师,他还任师长。
1935年8月,马鸿宾被蒋任命为甘肃省主席
。他曾奉命率部队阻击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还参加了阻止红军西路军西征。
1937年抗战爆发后,
马鸿宾担任改编后的81军军长
。第二年5月,兼任绥西防守司令的马鸿宾,
率部与日寇战斗在在狼山、乌拉山一带
。
在处于劣势时,他用
“磨盘战术”斗日军,一举歼灭200多日军
。还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
1946年
内战爆发,马鸿宾把81军交给儿子马惇靖,自己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
。后来,马惇靖的179团被解放军包围,全部被俘。
1949年春夏,
蒋介石又把81军改编成海固兵团,马惇靖任司令
。他希望马鸿宾这一支协助马步芳、马鸿逵,阻挡解放军解放大西北。
马鸿宾对国民党政府越来越失望,表面应承,实则静观其变
。
8月26日,马步芳彻底失败,兰州解放。
马鸿宾开始准备起义事宜。
其子马惇靖9月19日
与解放军19兵团64军签订了和平解放协定,对宁夏的全面解放做出了贡献
。
相较于负隅顽抗的另外两马,
马鸿宾有点另类
。
三、儒将马鸿宾选择光明之路
在西北三马军阀中,
论实力,马鸿逵和马步芳强
,但论
资历和声望当数马鸿宾
。他亲历了清朝、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
在辈分方面,
他是马步芳的叔父,马鸿逵的长兄
。
马鸿逵是叔父马福祥的儿子
。但这个兄弟处处不如兄长,心生嫉恨,经常排挤他。
虽有叔父马福祥照应,但马鸿逵毕竟是他的亲儿子。马鸿宾长期养成了内向、孤僻的性格,但他自立自强。
马鸿宾很喜欢读书
,孔孟经典和本民族伊斯兰先贤著述他都涉取。读书多了,心胸和眼界自然更开阔。
他反对暴政
,不得已参加内讧时,
尽量少杀戮,赢得了“马善人”的美称
。
他虽然
仕途顺利,步步高升,但生活简朴
,甚至被兄弟马鸿逵讥否为“我们家圣人”。在社会上,
他有着“道学先生”和“谦谦君子”的美称
,有别于其它马家军阀的凶狠残暴。
当眼看西北马家军在解放军激烈攻势下快土崩瓦解时,
马步芳、马鸿逵在忙着转移资产,准备潜逃。马鸿宾却坚持留下来。
他知道,任何时候都只能靠自己。
他之前曾想过脱离蒋介石,另谋出路,无奈势单力薄
。
1949年初,马鸿宾接到蒋介石命令,让他配合马步芳、马鸿逵抗击解放军解放大西北。他没有急于行动,而是让部队静观其变。
他曾劝马鸿逵和他一起选择光明
,可惜马鸿逵不听,还把兵权交给儿子马敦静后自己逃了,害得马鸿宾潸然泪下。
8月26日兰州解放后,解放军兵分三路挺进宁夏,同时派有名望的民主人士和之前被俘的旧部,给马鸿逵、马鸿宾及其子女宣讲政策。
马敦静死心塌地负隅顽抗,还下令驱逐前来劝降的人士。
马鸿宾出手相助劝降者
,解放军便开始重点做马鸿宾父子的工作。
马敦静兵团实力很强,马鸿宾不敢轻举妄动
。
他包机去包头找傅作义他们,商量起义事宜
。
9月19日,
马惇靖在中卫县和解放军签订了《和平解决协定》
。起义后,解放军信守承诺,保证了马鸿宾全家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9月22日,解放军攻打银川,街面一片混乱。
马鸿宾不顾个人安危险,召集军政要员开会,要求年轻人放下武器
。同时建议杨得志司令派兵驻银川,以稳定人心。
不久,当地军长、保安司令参谋、政府秘书长纷纷投降。
1949年12月23日,
解放军成立了宁夏省人民政府,任命马鸿宾为副主席
。
起义后,国民党81军被改编为解放军西北独立第二军,
马惇靖担任军长。起义人员都受到了很好的优待。
他后来又在甘肃省政府厉任要职。
抗美援朝期间,马鸿宾响应号召,购买飞机大炮捐出一亿元人民币。
他76岁因病去世,甘肃省各界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连周恩来总理都给他献了花圈
。他晚年选择光明,
受到了党和人民的信任和肯定
。
四、西北另两马充满遗憾的后半生
随着西北的解放,马鸿宾、马鸿逵、马步芳这三个人,面临着人生的又一次选择。
他们各自不同的选择,造就的他们天壤之别的后半生。
马步芳,1903年出生于甘肃临夏(河州)。早年在父亲马骐和叔父马麟的军中做事。
后来历任国民政府军要职,从旅长到集团军总司令。
他1938年担任青海省政府主席。曾作为集团军总司令,率军抗战。1945年当选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1948年9月兼任西北军政副长官。
马步芳家族统治青海40年,
数马步芳最荒淫无度、残爆凶狠,被称为“土皇帝”。
1949年5月,西北地区解放在即,西北军政长官张治中率代表团去北平参加和谈。
他通过贿赂国军官员,争夺西北军政长官一职,还真遂了心愿。
1949年7月,张治中留在了北京(北平),马步芳就正式担任了西北军政长官。
他新官上任三板斧,把有肥水的各部门都安排自己的马家军。
另一方面
他大肆搜捕共产党和进人步人士
。他学会了蒋介石那一套,宁可错杀一千,不漏过一个。对其不满者,或拷打或枪杀。还颁布了《紧急治罪法》,无限扩大死刑范围。
可惜好景不长。8月20日,彭德怀率第一野战军挥师兰州。
马步芳花重金雇陈纳德9架飞机,将多年搜刮的财富先运往香港,再运往中东。
他纠集自己的马氏家族逃到香港后,又被蒋介石逼到了台湾,还受到了撤职处分。他感觉台湾非久留之地。想办法
包专机,把一家老小200多号人,从香港运到了阿拉伯利雅得
。
他真是贪了不少钱财,
在国外买车买房,还开了一个舞厅和三家酒店
。
但此人
荒淫无耻的毛病一点没改
,昔日除了自己的母亲和女儿,其他人都难逃他的魔掌。迁居开罗后,他连自己的外孙女也没放过。
被他祸害过的女人高达5000多个
。
1957年中埃建交后,马步芳在这里不受欢迎,
被迫迁到沙特阿拉伯,过起了海外漂泊生活
。
他通过行贿获得国民党当局,获得驻沙特全权代表资格,可他过不了语言关,又因姨太太马月兰揭露他的卑劣行径,弄得
名声扫地
。
他73岁时,在无尽乡愁中死去,尸骨留在了千里之外的沙特
。
马鸿逵运气还要差点
,和马步芳争夺西北行政长官职务,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他去台湾找蒋介石哭诉,好容易混了个宁夏省主席。
他对蒋介石心生二心
,加紧把自己搜刮的钱财换成黄金运到香港。
他移出去的黄金有7吨之多,
还有大量珠宝。他让亲信在台湾、香港买房。
随着兰州解放,
解放军给马鸿逵提供了很多弃暗投明的机会
,希望他不要步马步芳后尘。
但他不相信解放军会宽大他,作困兽斗
。
9月1日,他去重庆见老蒋,把兵权交给儿子马敦静。经不住解放军的进攻,马敦静提前逃了。
经营多年的军队老本没了,马鸿逵郁闷了好几天称病不出
。
蒋介石让他去台湾,可已严重不信任他。他一家子一路坎坷、一路惊魂,好容易安全到达台北机场。
他在台湾失掉官职,又遭弹劾,
想学马步芳走为上计。于是他把四姨太派到香港,两人演了一出戏,得到一个月探病假期,然后把姨太太们都聚到了香港。
后来他在陈纳德的帮助下,花了不少血本逃到美国。他在洛杉矶办起了一家牧场,以养马为业。然而,
对家乡的思念时时折磨着他
。
此时的
马鸿逵不缺钱,但缺家庭温情
。一群女人吵得乌烟瘴气,还有人和他离婚,儿子和孙为争财产对薄公堂,
马鸿逵被气得大病不起
。
他临死前反复念叨“死也要回国”
,78岁带着深深遗憾离去。
西北三马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他们迥异不同的后半生。
参考文献
回族将星马鸿宾[J].发展,1995(07)
“西北三马”迥然不同的后半生[J].文史春秋,2006(03)
西北马家军是如何起家的[J].钩沉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