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抗金名将,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往往是岳飞。确实,岳飞是抗金名将中最为璀璨夺目的一位,但他的辉煌背后离不开那些与他生死与共的将士。在岳飞的帐下,最为杰出的一位当属牛皋。宋朝最出色的“射士”,牛皋,身经百战,傲视三军。作为抗金名将,他最初的身份竟然是一名“射士”(即弓箭手)。在古代,大多数名将都出身于步兵或骑兵,而“射士”这个兵种的名将相对较少。“射士”虽然历史悠久,但他们的晋升一直都相当困难,因为他们往往不是那些冲锋陷阵的勇士。
在宋朝的军阵布阵中,枪手(手持刀剑长矛的步兵)站在最前方,弓箭手排在其后,而弓弩手则在最后。当敌人距离150步时,弩箭开始发射;到达百步时,弓箭齐发;当敌人来到面前时,便是刀矛并举的时刻。由于弓弩手的培养成本较高,往往不会让他们冲锋陷阵,因此牛皋之能以“射士”身份成为一代名将,实属宋朝最为杰出、最为成功的“射士”。
在两宋之际,抗击金兵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面对金兵南下的威胁,各地的爱国将领纷纷加入了抗金的战斗。而牛皋,作为“射士”,率领的部队大多也是“射士”。这让他们正面迎战强大的金国骑兵,无疑是以卵击石。但牛皋深谙自身部队的长处,明白他们擅长远程攻击。于是,他制定了游击战的战术,充分发挥了“射士”在远距离作战中的优势。
建炎年间,牛皋与翟兴、董先等在京西守土抗战,形成了一个大片的游击区域,频繁袭扰金人后方。随后,金人支持伪齐刘豫政权,牛皋等再度投身战斗。南宋初年,尽管宋高宗政权在东南建立了一个苟延残喘的割据政权,但金兵仍企图一网打尽。这是一个生死存亡的时刻,而牛皋所率领的“射士”部队成为了南方的最后一道防线。他们在伏牛山区展开游击行动,有效地牵制住了金兵,功勋卓著。
然而,当时的局势使得收复中原变得艰巨。在京西进行游击战时,牛皋提出了收复中原的设想。他联合李横兵,发动了一场进攻金兵的行动。这场战斗打破了金人不可战胜的神话,金兵溃退。然而,当牛皋请求朝廷增援并运送军备物资时,宋廷却因只愿意偏安一隅而无动于衷。这使得金国得以扶持伪齐政权,稳定了北方的统治。牛皋等人只得南下,收复中原的理想只能往后延迟。
初入岳家军即立功的牛皋,在绍兴四年加入了岳飞的阵营,成为了岳飞手下的猛将。当时,金兵进攻庐州,岳飞派遣了牛皋前往解围。牛皋率领两千余铁骑,勇猛无畏地前往,多次打散金兵的兵阵。在这场危急时刻,牛皋的副将徐庆墜马受伤,牛皋不仅救起了他,还杀了多名敌军。面对敌军众多,牛皋高呼:“我牛皋也,尝四败兀术,可来决死。”金兵闻风而退,畏惧牛皋的威名。
绍兴六年,岳飞再度北伐,牛皋驻防方城。尽管牛皋并没有随岳飞一同前往第一线,而是驻守方城、裴城,但这正是岳飞对他的信任。方城、裴城在两次北伐中都是阻止敌军增援的关键地点,同时也是整个岳家军撤退的保障。牛皋的驻防,确保了伪齐刘豫军队无法南下,维护了岳家军的安全撤退线。
然而,岳飞逝世后,牛皋的命运也如同岳飞一般悲剧。因为身份特殊,是岳飞帐下重要将领,他最终被毒杀身亡,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结局,一个曾经傲视三军、为国家建立功勋的名将,最终在不甘中离世。
绍兴十年,岳飞再度北伐中原,牛皋备战裴城。尽管他未能亲临第一线,但这次北伐依然展现了岳家军的战斗力。可惜的是,宋廷未能给予足够的支持,金国扶持伪齐政权逐渐在北方站稳脚跟。面对金兵的反击,牛皋等将领只得南下,收复中原的理想也只能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