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历史上第一个三元及第,为何下场会如此悲惨!
创始人
2025-07-18 06:02:11
0

回顾历史,品味经典,感谢支持青年讲历史!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科举制度的建立不仅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朝堂的垄断,还吸收了大量出身于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科举制度在中国前后延续了一千三百余年。在这期间,有着数不清的读书人,不惜花费数十年的时间。只为在科举考试中,能够金榜题名。其实科举制度与我们现在的考试制度大同小异,都是逐层向上的。

在科举考试中,我们称乡试的第一名为解元,然后会试的第一名会被称为会元。这些读书人,经过乡试、省试,最后到殿试上,考到第一名的人,会被称为状元。科举考试是竞争十分激烈的一个过程,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还激烈。考中一个第一名,就已经很难了,如果能够连中三元,那简直就是学霸中神级别的人物。在历史上连中三元的人,一共就有16个人,文状元14人,武状元2人。

可想而知,想要连中三元究竟有多困难。明朝连中三元的总共就两个人,一个叫黄观,一个叫商辂[lù]。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个连中三元的状元郎,黄冠,他曾因为在朝堂上说了一句话,结果状元名就被除了,九族也受到株连。那么他究竟说了一句什么话呢?

黄观,字澜伯,又字尚宾,池州府贵池县清江金墩人。出生于1364,也就是朱元璋称吴王那年。黄观师从元末学者,自幼勤奋好学,注重时论,不尚浮文。明洪武二十三年,黄观入太学。同年八月,在南京的乡试中,考取了第一名解元。洪武二十四年三月,又考中了会元。

是年四月,在由明太祖朱元璋亲发策问殿试中,以一篇策论闻名。深得朱元璋的嘉许,并以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的身份,成为了翰林院修撰中的一员。这一年,黄观虚岁二十八岁,年纪轻轻就成为了明朝历史上第一位“连中三元”者。可见其究竟有多优秀。

洪武二十九年,黄观升任礼部右侍郎。经朝廷恩准遂复原姓,因为黄观的父亲是上门女婿,所以黄观出生后一直随他母亲的姓氏,姓许,叫许观。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建文帝朱允炆一改旧制,黄观摇身一变,又成了右侍中。并参与重要国事奏议。建文元年,此时还是燕王的朱棣自恃皇叔,不仅态度傲慢,而且入朝还不朝拜建文帝。

但是朝堂之臣,皆因其权势,不敢出声。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黄观却出口顶撞了朱棣,黄观顶撞朱棣曰:“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礼;龙颜垂地,宫中叙叔侄之情”。正是这样一句就让朱棣与黄观结下了梁子。

其实朝堂之上,亲王不守君臣之礼,人人皆可斥责。但是相反,恰恰只有黄观一人。面对权贵,黄观的行为,可见其忠勇之心和对君臣之礼的重视。后来,因为建文帝削藩政策,燕王朱棣在北平举起大旗,以讨伐齐泰(赐名)、黄子澄为名,号称“靖难”,开始了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城,并公布了“文职奸臣”名单,黄观名列第六。当时正在长江上游督促各地赴援的黄观,得知建文帝朱允炆已死,燕王朱棣已经即位后。自知大势已去,结果已经无法挽回,便投入江中,自杀了。

虽然黄观已死,但是朱棣的怒气却未消除。当时不仅黄氏的九族受诛,就连其亲朋也受到了监禁,遭到谪戍者达百余人。黄观之名,也被朱棣从登科录上划去,剥去了状元名号。不过,公道自在人心,毕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黄观身为建文帝臣子,如果当时也如同其他人一般,便与行尸走肉无异。黄观之行,不枉其,所读圣贤之书。明万历二十四年,黄观终于迎来了沉冤昭雪的一天,补谥“文贞”。可歌,可泣,可颂,可敬,不失文者第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所谓假子,系收养非亲生的儿子,指的是基于虚拟血缘关系而形成的异性间亲密的父子关系,简而言之,就是一种...
原创 明... 您好,我是小殷说历史,很高兴回答您的这个问题。关于明朝时期的中国是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我认为要看...
原创 刘... 诸葛孔明,是中国历史上智慧的化身,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已经不能形容他了,应该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深...
原创 正... 有一个说法那就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许八黄九姜巍”,说的就是在三国演义里面的武将的...
原创 最... 《大秦赋》到了后期,有一个场景频繁出现,这就是受降仪式,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一个国家的君主,赤裸着上身...
原创 大... 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封建形式的社会长期存在,展示了许多盛世王朝。在这段漫长历史中,尤其值得关注...
原创 《... 文:悠然阅读 《大秦帝国》是著名历史小说家孙皓晖先生历经16年完成的鸿篇巨著。作品从公元前362年少...
原创 浅... 往最深处想,沿着故事发展说,麻烦各位看官点击“关注”,更方便地和作者沟通、和读者分享,一起体味人间百...
原创 袍... 袍哥会,即哥老会,与洪门(天地会)、青帮为清朝三大秘密结社,袍哥会的仪式、章程等,与洪门相当类似,袍...
原创 赵... 在中国历史上,兄终弟及的例子并不罕见。回顾明朝,嘉靖帝和崇祯帝都是兄长离世后,由弟弟继承皇位的典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