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河北村民挖出大量陶片,或许这是项羽全歼50万秦军的关键
创始人
2024-11-19 04:12:12
0

原标题:1997年,河北村民挖出大量陶片,或许这是项羽全歼50万秦军的关键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8年十月至公元前207年九月)十二月,年仅24岁的项羽带领数万楚军渡过漳水,在赵国的巨鹿城,以破釜沉舟、排山倒海之势击破了王离、章邯所率领的50万秦军,获得了史诗般的胜利,奠定了秦亡楚继汉兴的基础。

然而太史公司马迁惜字如金,未能充分勾勒出巨鹿之战的全貌。而在本文中,笔者将通过文本和考古发现,详细叙述项羽调兵遣将、运筹帷幄、审时度势、把握战机的绝妙之处。项羽绝非我们想象中,那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莽夫,他的智谋以及对军队的把握,也非常人所能及。

一、章邯围点打援

要了解巨鹿之战,必须要先谈一谈这场的战役的背景。

公元前209年,秦始皇去世刚刚一年,楚国戍卒陈胜、吴广率领900戍卒在大泽乡发动起义,掀起了秦末农民战争的烽火。

在义旗的号召之下,原来六国地区的旧贵族和百姓纷纷兵器,他们杀死秦朝派驻的官吏,消灭驻扎在各处的秦军。就这样,曾被秦始皇灭亡的六国纷纷死而复燃,偌大的华夏大地再次出现了战国的局面。

在六国复兴的同时,陈胜派大将周文西向伐秦。在短时间内,周文的大军就如滚雪球一般,膨胀到数十万之多。他带兵攻破了函谷关,杀到了距离秦都咸阳,仅数十里的咸阳。

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秦相李斯向秦二世推荐了少府章邯,此人正在骊山督造陵墓。章邯受命后,立即解放了骊山工地上的数十万刑徒,把他们编入了秦军。

很快,曾经名不见经传的章邯创造了奇迹。他先是毁灭了周文的大军,然后杀出函谷关,逼死了陈胜。随后,他在临济逼迫魏王魏咎引火自尽,并击败了各国派来的援军。后来,章邯又一路追亡逐北,杀死了齐王田儋。

最后在定陶一直到东阿,章邯先败后胜,击败了黄河以南最强的反秦势力——项梁部,并将项梁杀死于阵中。由此,黄河以南的反秦主力基本为章邯所攻灭,他只要向南推进,就能彻底毁灭楚怀王领导的楚国。

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章邯竟然放弃了唾手可得的楚国,而是全军渡河北上,会同王离一起围攻赵国。

章邯之所以会做出这种令人难以理解的举动,主要有两点原因。

其一,黄河以南的反秦武装已经被打散,一个个地清除需要时间。相比于攻打分散的反秦武装,不如北上攻打更加聚集的赵国叛军。

其二,黄河以南反秦叛军以楚国为最强大,而黄河以北则以赵国最强。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秦国只在赵国和楚国吃过亏。此时的赵国,有闻名天下的老牌反秦义士——张耳和陈余做领导,号召力极强,是反秦武装的顶梁柱,仅次于楚国的项梁。

在章邯攻灭项梁的战斗中,王离率领20万长城军攻打赵国,结果遭遇了顽强抵抗,被阻挡于井陉动弹不得。因此章邯认为,应该帮王离一把,彻底摧毁赵国的抵抗力量。

在章邯的帮助下,赵国果然因寡不敌众而节节败退,张耳、陈余和赵王歇放弃了邯郸,退到了临近齐国的巨鹿城,做最后的抵抗。而这一点,正中章邯的下怀。

赵军退守巨鹿后,章邯做了一个重大举措,那就是将近50万秦军分成两个部分。

一个部分由章邯带领,驻守于棘原。此地背靠秦国的后勤中心——河内敖仓,河流纵横。章邯可以利用水运转输粮草,提供到巨鹿前线。

另一部分由王离带领,将巨鹿团团围困。在章邯的供应之下,20万秦军衣食无缺,可以长期作战。

以秦军之强,攻占巨鹿城并不是什么问题,消灭赵国也只是举手之间。如果章邯和王离兵合一处,攻破巨鹿应该在旦夕之间。而章邯之所以将速决战变为消耗战,实际是想围点打援,将各地的反秦武装吸引过来。

项梁失败后,赵国已成为最后的希望。赵国一旦败亡,孱弱的燕国和已经元气大伤的齐国也将不保。可以说,巨鹿的存亡,关系着反秦战争的胜败。唇亡齿寒,巨鹿必须得倾尽全力去援救。

在张耳、陈余的召唤下,各路反秦人马齐聚于巨鹿城周围。然而令张、陈二人烦躁的是,反秦大军人数虽多,却谁也不敢打头阵。因为他们都知道,章邯是在围点打援。

作为一个大器晚成的名将,章邯早就摸透了反秦群雄的心理,知道他们虽然都想救巨鹿,但又不知道怎么救。秦军的强大,让他们一步也不敢进。

在此前的临济之战中,章邯就上演过围点打援的好戏。反秦武装不仅没能拯救魏国,反而自己还惹得一身骚,甚至连齐王田儋都死在了这一战。有了前车之鉴,各路反秦武装自然只能作壁上观、静观其变。而项羽所在的楚军,也是这群“作壁上观”的诸侯军的一员。而此时,项羽已经焦虑得不成样子。

二、羊群效应

项梁败亡后,曾经作为傀儡的楚怀王上位夺权。这个曾经当过放羊娃的楚国贵族显示出了王者般的气魄和尊严。他先是号令各地的楚军齐聚于彭城,然后分出两路大军。一路由卿子冠军宋义领导,项羽、范增作为辅佐,北上拯救巨鹿;另一路由刘邦带领,向西进攻秦朝本土——关中。

然而宋义的楚军到达山东无盐附近的安阳城时,却决定停驻不前了。就这样,楚军在安阳整整停留了46天之久。对于宋义的决定,项羽感到非常不解。

宋义,原本是项梁手下的一个参谋,是一个非常有见识的人杰。在定陶—东阿之战中,项梁曾三度重创秦军,因而面露骄色。于是宋义劝说项梁:“秦军依然强大,他们的反击已经迫在眉睫。”

然而骄横的项梁哪里听得进去,反而嫌弃他尽说丧气话,于是将他赶出了军队,让其出使齐国。结果不久之后,秦二世给章邯增援了许多兵力,项梁果然在东阿败死,也印证了宋义的预言。

战后,亲掌大权的楚怀王非常赏识宋义,于是将他任命为卿子冠军。而项羽呢?则被楚怀王架空,只能当个副将。

到达安阳后,项羽屡次劝谏宋义,应该立即开拔北上。他说:

“眼下秦军围困赵王于巨鹿城,如果迅速渡河北上,楚军从外面进攻秦军,赵军从城内展开攻击,秦王受到夹击必然会被击溃。”

对于项羽的说法,宋义不以为然,他反而反驳项羽:

“牛虻斗牛,志不再虮虱,我们楚军的终极目的在于灭秦,而不是救赵。眼下秦军攻赵,战胜则马乏兵疲,我们可以趁势而胜之。秦军败退,我军乘胜鼓行西进,直接进攻关中,可以一举消灭秦国。因此我们不如坐视秦赵先斗,楚国作壁上观,才是上策!”

随后宋义竟讥讽项羽:“论披坚执锐,上阵杀敌,我不如你。但论运筹帷幄,你就不如我喽!”随后宋义下令:

“军中有凶猛如虎、不从如羊,贪婪如狼者,一律斩首。”

很明显,宋义的这则军令就是冲着项羽来的。

宋义对项羽所说的,事实代表了所有救赵将领的心声。无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各诸侯军都将保全自己作为第一要务。

说白了,宋义和各诸侯的将领一样,都陷入了“本位主义”的迷途。所谓本位主义,出自于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指得是在处理单位与部门、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只顾自己,没有大局意识。

救赵的各支人马都心知肚明,秦军是在围点打援。面对如此强大的秦军,只要大家一拥而上才有胜算。但问题在于,各路人马均互不统属、各怀鬼胎,生怕自己因率先进攻而吃亏。

毕竟谁若率先出击,必然会被秦军当做出头鸟而痛击。而各支人马是否会救援呢?从战国时期多次发生的六国伐秦的例子来看,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六国诸侯,都是“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货色。他们只能打顺风仗,如果胜利了,则会一拥而上,像群狼一样撕烂对手(比如五国伐齐);如果战局不利,他们只会坐山观虎斗、保存实力,甚至丢开友军逃之夭夭。而这一幕,曾在历史上多次上演。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就因军内派系斗争而成一盘散沙,最终被我军各个击破。

宋义和各路诸侯,事实上已经陷入了羊群效应,形成一种从众心理。然而宋义却迷之自信,以为自己掌握了真理,甚至吹嘘自己比项羽更懂得智谋,真是个两千多年前的普信男。

网上有句话说得很好:“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比人和狗的区别都大。”天才和庸才所看到的世界,都是完全不同的。项羽一眼就看出,宋义是必败的,是会害死楚军的,是会影响整个反秦大局的!

对于巨鹿之战,相比于宋义,项羽到底高明在哪呢?

三、项羽的见识

诚然,项羽和宋义是有私怨的。众所周知,项羽是项梁的侄子,而宋义只是项梁的参谋。然而在楚怀王的支持下,宋义却反客为主,做了项羽的上司,掌握了项梁和项羽辛辛苦苦训练出来的军队。

然而项羽击杀宋义夺取军权,绝不仅仅是出于私怨。

在《史记》的记载中,项羽曾分析了整个大局:

“赵国形势紧迫,亟待各国救援,我军反而停留不行。今年饥荒,百姓贫困,粮草被服供应不易。眼下大雨天寒,军中存量见底,士卒面临饥寒的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当迅速渡过黄河,获取赵国的粮食供应。”

针对宋义“观秦赵相斗,而楚趁其弊”的说法。项羽反驳道:

“秦国强大乘胜,赵国新建被困,攻守的结果,赵国必然被失败。赵国被消灭,秦国更加强大,有什么余弊可以承接呢?”

项羽果然是项羽,他清晰地看到,和秦国打消耗战,那就是送死。这是因为在消耗战和相持战之中,秦国还未曾输给过任何国家。

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和赵国整整对峙了三年,将赵国活活拖垮。无奈之下,赵国只好换上主战的赵括,最终葬送了45万赵军。

无独有偶,在秦灭楚的战争中,王翦带领60万大军和楚将项燕带领的数十万楚军整整对耗了长达一年之久。和长平之战一样,楚国也被拖到经济崩溃。而秦军,则在秦国无穷无尽的粮食的供应下,越耗越强。最终,王翦以逸待劳,大破项燕,最终灭亡楚国。

作为项燕的孙子,项羽应该没少听项梁说起秦灭楚之战的例子。他非常明白,若继续按兵不动,和秦军打消耗战,最终被拖垮的绝不是秦军而是自己。而现在,楚军因供应不畅,已经开始吃起了野草。等秦军攻下了赵国,疲敝的反而是楚军。

有了前车之鉴,项羽必然认定,决不能再重蹈先人的覆辙。更有趣的是,围攻巨鹿的王离,正是王翦的孙子。若再让宋义瞎指挥,秦灭楚之战将在不久后重演。

于是项羽当机立断,杀死了宋义,假传楚怀王的圣旨,掌握了全军。和宋义以及那些庸碌的诸侯将领不同,项羽决不当缩头乌龟,而是要做一个出头鸟,一个表率。他必须向诸侯们证明,秦军是可以击败的。

四、破釜沉舟的秘密

在掌握全军的指挥权后,项羽立即带领全军开拔了。楚军先是渡过了黄河,到达漳水边。

首先,项羽要试试,秦军是不是犹如想象中那么厉害。于是,项羽命勇将英布和蒲将军带领2万人渡过漳水,率先向秦军发动攻击。而目标,只指连接章邯和王离两大军团的运粮通道——甬道。

所谓甬道,就是带有长墙的道路。章邯的秦军依托城墙,守护着通往巨鹿的运输通道。保证前方后勤无虞。

按照事后诸葛亮的说法:“论谁都能想到,要灭秦军,自然是攻击其粮道。”然而要知道,项羽所面临的将是重重的战争迷雾。当时没有侦察卫星,也没有情报,根本无法获知,守护甬道的秦军到底是强还是弱,兵力是多还是少。

一旦进攻甬道受阻,那就将面临章邯和王离两方面的夹击。毛泽东说:“梨子好不好吃,必须尝过才知道。”秦军强不强,必须打一下才知道。

相比于那些老资格的,经历过战国时期的六国将领,项羽没有历史包袱,也不惧怕秦军。在三川郡,项羽曾会同刘邦一起大破秦军,并且杀掉了李斯的儿子——三川郡郡守李由。在他心里,秦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而在另一方面,在宋义指挥楚军进行“静坐战争”时,刘邦带兵在杠里大破王离布置在黄河岸边的秦军,斩获颇丰。既然刘邦能击败秦军,项羽没理由做不到。

很快,前方便传来消息,英布和蒲将军在甬道大破秦军,初步切断了粮道。这一消息让项羽非常振奋,在把握战机方面举世无双的他做出个大胆的决定——全军渡河。

渡过漳水后,项羽做出一个名垂千古、青史留名的决定。他下令三军将士,人人备足三天的干粮,然后将渡船全部凿沉,帐篷全部烧毁,饭锅(釜)全部砸毁,自绝退路,宣誓全军将士唯有速战速决、断无败退生还的决心。而这也就是破釜沉舟。

有关于破釜沉舟,曾有两个未解之谜。首先,项羽破釜沉舟的地点到底在哪?根据邱县杨凤奎先生在其编撰的《邱县古迹古贤古文》中,提出项羽渡河破釜沉舟是在邱县古城营渡口。

因为,这里有商代的巨桥仓,后来历朝历代又有东西、南北向的御道在此交汇,距离巨鹿正好三天的路程。项羽从这里渡河破釜沉舟,持三日粮,到巨鹿参战是最佳选择。

1997年春,当地村民按照规划在这里拉土垫宅基地,挖了一个3米多深,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大坑,在坑内就发现了许多汉朝以前的釜片。因此学者们推测,项羽破釜沉舟之地很可能就在这里。

第二个谜题在于,项羽破釜沉舟,仅仅只是为了绝地求生,加强士兵一往无前的气势吗?

首先,项羽破釜沉舟确实是为了自断退路,从而让士兵们向死而生。韩信也做过同样的事,而他的方式则是背水立阵。那么项羽,为何要专门采用破釜沉舟的形式呢?这就要从项羽所率领部队的性质说起了。

项羽的主力军团,就是所谓的“江东子弟”,也就是古代吴越,今天江浙一代的士兵。根据《史记》记载,吴越士兵均以“剽轻”为名。也就是既勇猛,又快速,善于穿插、格斗以及长途奔袭,基本是当时中国最好的轻步兵。

春秋末期,吴越就是以这种强悍的轻步兵而称霸。战国时期,楚国灭亡越国,而吴越之地又成了楚国优质的兵源产地。即使到了汉朝吴楚七国之乱时,吴楚之兵依然以剽轻而闻名。就如周亚夫所说:

“吴楚兵剽轻,难以争锋。”

因为江东士兵拥有彪悍、轻捷、不怕死的特点,因此将领们常常会用极端的、近乎于自杀的方式激发他们的战斗潜能。

在吴破楚之战后,吴军曾在孙武和伍子胥的指挥下,放弃辎重在江汉平原跋涉千里,最终攻入楚国的都城。

在三国时期,吴将丁奉在东兴之战中,曾让士兵们脱下铠甲,拿着短剑与魏军格斗。要知道在古代战场,不穿盔甲等同于自杀。然而在此战中,吴军却大获全胜,杀敌过万。

可以说,一旦发挥出江东兵轻捷、不怕死的特点,可以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反之,如果像宋义一样按兵不动,江东兵的锐气便会迅速散失,最终不堪一击。

因此项羽破釜沉舟,就是为了让江东兵更不怕死,穿插得更快,让他们的锐气激发到极点。若换做其他军队,采用破釜沉舟的战法,反而可能适得其反、不战自溃。

项羽带兵离开破釜沉舟之地后,如雷霆一般杀向甬道。一日之内和秦军连续交战九次,楚军连战连捷,以一当十,终于完全切断了秦军的甬道。战斗中,楚军杀声震天,战鼓之声犹如惊涛骇浪。

看着王离军已出现败相,原本作壁上观的诸侯军也纷纷开营出兵,战局终于逆转了。羊群效应,再次显现了,不过这一次是正向的。

在诸侯联军的进攻下,王离20万大军全军覆灭,章邯带领30万大军西撤,与联军相持。若章邯能像之前一样,得到秦廷的增援,胜负还未可知。但就在这时,秦廷内部却发生了内讧,赵高杀死了章邯的举荐人——李斯。

作为赵高政敌举荐的将领,章邯感到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趁着章邯狐疑之机,项羽又连续进兵,打败了章邯,切断了他退回关中的退路。在内外交困之中,章邯率领20多万残部向项羽投降,秦军最后一支主力宣告败亡。不久之后,刘邦的西路军攻入了空虚的咸阳,秦朝就此灭亡。

小编有话说:

从此战可以看出,项王打仗,绝不只有勇猛而已。诚然,项羽政治智慧不高,但他在军事上却有着过人的智商和决断力。项羽是个天才,只是坐错了位置。他适合做一军的统帅,却觉不适合当政治家。

说说你的看法

↓↓↓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陈先生私人珍藏】江南省造光绪... 参考价格:议价 藏品编号:YX25072208 在古钱币收藏的世界里,每一枚钱币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者...
7月22日培育钻石概念上涨1.... 7月22日,截至收盘,培育钻石概念上涨1.7%,板块资金流入1366.27万。上涨个股家数12个,下...
金乡县羊山镇开展“学习强国进书... 大众网记者 张效良 通讯员 孟晓露 济宁报道 7月21日,金乡县羊山镇组织文化指导员与志愿者携手,开...
安徽的庐江县跟舒城县争当周瑜故... 经过合肥庐江县的时候恰逢“烟雨凄迷”,眼看着导航地图上,前后左右数百公里都是相同的天气,便决定在这座...
电路设计入门书籍推荐:零基础也... 你是不是看着电路板上密密麻麻的元件就头大?想学电路设计却不知道从哪本书开始?别慌!今天咱们不聊那些让...
AI绘画进乡村 武汉学院艺启梦... 支教队员带小朋友进行AI创作。 日前,武汉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艺启梦”支教队在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五山...
蚌埠市禹会区张公山街道“暖心家... 为丰富计生特殊家庭的精神文化生活,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理解,2025年7月22日上午,安徽省蚌埠市禹...
湘桂黔书法巡展亮相贵州三穗 笔... 7月21日,“情系苗侗 墨染西南”第三届湘桂黔三省书法家作品邀请展巡展在贵州省三穗县美术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