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汉朝,绝大多数人欣赏西汉而轻视东汉,说起汉朝名将,人们津津乐道的基本上也是西汉的那些人物比如韩信、卫青、霍去病等人,至于东汉的那些个将领,存在感很低。实际上,东汉才华横溢的杰出将领不少,虞诩就是其中之一。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文韬武略,行军打仗颇有章法,他曾多次大破羌兵。
东汉时,居住在陇西一带的羌人屡屡发动起义,是朝廷的一块心腹之患,为了对付羌人,朝廷任命虞诩为武都太守,前去平定起义。
名将
虞诩接到命令后带着几百上千人前往武都,这个时候,羌人也获悉了消息,于是派了几千人驻扎到陈仓,并在崤谷凭险设防,阻击虞诩。虞诩到达崤谷境内后,发现敌军截断了去路,他知道敌强我弱,不能硬攻,于是想了一个办法,他让军队安营扎寨,然后假装巡视军队,每到一处就故意声张:
“现在羌兵据险而守,我们兵力有限,不易通过,我已经派人向朝廷报告,请求援军,待援兵来了,我们再向武都进发。”羌人得到这个消息后,以为虞诩兵少胆怯,暂时不敢进攻,于是就放心大胆地分散到附近的州县抢掠。虞诩见有机可乘,立即率部连夜出发,突袭了崤谷。
羌人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集中兵力,在后面紧紧追赶。虞诩当然知道后面有追兵,他下令士兵每天以
200
里的速度前进,另外,每当停下来做饭时,让士兵每次挖两个灶。羌兵看到虞诩军队在地上留下的灶时,就不敢再追了。
东汉
虞诩的行为不止羌人不解,他手底下的人也表示疑惑,当年孙膑是用减灶之计战胜庞涓的,这增灶时什么意思?还有兵法上说日行军不过
30
里,而你为什么要让我们日行
200
里?虞诩笑着解释:“敌众我寡,如果行军慢了,我们就会被他们追上,急行军,他们就摸不透我们的虚实,至于增灶,就是为了让敌人感觉我们的援兵到了,这样,他们就不会再追。古今形势不同,做法也要变通。”(
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有不同固也
。)
到达武都后,虞诩发现守城士兵不到
3000
,而围城的羌兵有数万人,硬对硬显然不是明智之举,虞诩又想了一招,他让士兵们把强弓都藏起来,用小弓进行反击,敌人以为汉军没有强弓,于是大胆来袭,待羌兵逼近时,虞诩下令强弓放箭,一下子射死了好些人。羌兵大乱,仓皇撤退。虞诩趁势指挥官兵出城冲杀。
古代军队
第二天刚蒙蒙亮,虞诩整顿人马,派出一对士兵从城东出来,再从城北门进去,进城后立即改换衣服,再从北门出去,返回东门进来,周而复返,羌兵门看到汉军来来往往,出出进进,就一下子迷糊了,弄不清武都城内有多少兵,因此不敢轻举妄动,打算撤退。虞诩料到羌人会撤,便派出
士兵悄悄出城在羌人退兵路上设下埋伏,当羌人到达埋伏点后,汉军伏兵齐出,羌兵一败涂地。(
明日悉陈其兵众,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进,贸易衣服,回转数周。羌不知其数,更相恐动。诩计贼当退,乃遣潜五百余人于浅水设伏,候其走路。虏果大奔,因掩击,大破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