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绩永刻史册页
英名长留人世间
我们在讲花园山的时候,提到了很多历史知名人物,比如,刘静庵,曹亚伯,张难先等,今天我们来加个餐,讲一讲张难先的生平。
张难先,本名张辉澧,号义痴,字难先,沔阳人,生于1874年3月30日,逝世于1968年9月11日,享年94岁。
1904年,30岁的张难先到武昌,首先就参加了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这是一个从事反清活动的组织,为了发动新兵起义,在吴禄贞的安排下,张难先亲自到湖北陆军第八镇工程营当兵。
在慈禧太后70大寿之际,他曾经密谋趁机发动两湖起义,可惜的是,这个事情走漏了风声,于是他不得不回到老家,并创办了沔阳仙桃镇集成学校。这期间,他还抽空参加了花园山聚会,并加入了日知会。日知会的办公地址,就在我们前面所讲的花园山下。
1907年,张难先又来到武昌,谋划要响应萍浏醴起义,可惜又被清政府察觉,他只好又跑回老家。这次就没那么幸运了,直接被湖广总督张之洞逮捕,押送到武昌监狱,好在不久就出狱了,出狱之后,又加入了革命团体文学社,并且在武昌、汉川等地从事革命活动,还与友人在沔阳创办了“勤业蚕桑公司”,为革命活动提供经费。
1911年,张难先直接参加了辛亥武昌起义,随后出任首义都督府黎元洪的秘书。
南北议和后,张难先为反对把革命果实让给袁世凯,愤而辞职,前往崇阳主办“人学会”,但是这个事儿办得不太顺利,于是又不得不回到老家,以教书度日。
1920年,当时著名的哲学家杜威,还有罗素来北京讲学,张难先听说后了,直接前往求学,可是因为没有收入,于是在部队的参谋部找了一份工作糊口。虽然生活没有着落,但这个时候的张难先,作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已经很有名气了。
张难先的革命行动,很快就吸引了李济深的注意,1923年9月,在李济深的邀请下,他前往广东,出任两江善后督办公署参议兼两江讲武堂教官。后来,还担任了梧州善后处参议,监察院委员,广东省政府委员兼土地厅长。
1928年,他开始担任国民党湖北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在任期间,曾确定税则,还参与筹建糊北省银行和武汉大学,做了一些有益于人民的工作。“九·一八”事变后,他电请蒋介石,应该向全国通电罪己,实行全国总动员,抗击日寇。
从1943年起,张难先开始访求辛亥首义史料,撰写首义人物传记,两年后写成《湖北革命知之录》。抗日战争末期,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影响下,逐渐转向支持民主运动。抗日战争结束后,与李书城等发起“和平运动”,反对国民党的反共反人民的政策,并与中共武汉地下组织联系,为配合武汉解放,防止白崇禧破坏城市,做了大量的有益工作。
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改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及常务委员会委员,工作期间,写成了《义痴六十自述》,《六十以后续记》等著作,成为研究近代革命的重要典籍。
1968年9月11日,张难先在北京病逝,享年94岁。张难先的一生,反清,反袁,反蒋,拥共,虽然没有加入任何党派,却每一次选择都十分正确,是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爱国进步人士。
1949年开国大典时,张难先曾登上天安门城楼。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开国大典的照片中,有几个特别显眼的大胡子,除了沈钧儒和张澜这两个特别知名的大胡子外,还有一个大胡子,那应该就是张难先了。
“一生正确”的张难先,理所当然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尊重,曾被选为新中国成立突出贡献的荆楚英雄模范人物,深受国人爱戴。
特别要提一句的就是,张难先的故居就位于武昌民主路蛇山五坡七号,您有空的时候,也可以去这里缅怀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