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历史意义的华工(原中大)百步梯
——揭秘“国际问题研究小组”历史照片拍摄地点
陈家基
笔者在研究和挖掘萧殷的资料时,在网上得到一张保存在合肥赖少其艺术馆的历史照片。(下图)
。“国际问题研究小组”成员1936年合照,地点不详
这是广州“国际问题研究小组”成员1936年合照,照片中第一排右为曾生,左为林之原,第二排左为赖少其,第三排为刘仑,右为萧英。
“国际问题研究小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个先进青年组织,在曾生负责与领导下,国际问题研究小组组织学生开展抗战活动。当时的学生运动中心是位于广州石牌的中山大学,而这时萧殷(当时叫郑文生,笔名萧英)住在中山大学的学生宿舍第8栋中大学生莫柱荪的宿舍,经常参加中山大学的学生运动。
照片并没有提供具体的拍摄地点,但因为这个国际问题研究小组的成员都在广州市活动,因此可以肯定照片是在广州某个地方拍摄。
从照片上看,照片上的人是从一处依山而建的梯级上往下走,场景应该是一处“百步梯”。此处的百步梯比较宽阔,分成两边的梯级,右边的扶手栏杆是单根的钢管,而中间的扶手栏杆则是两根钢管。图片的右边是山体的缓坡。百步梯并非直上直下,而是中间有若干个平台。
于是笔者马上想到了广州的白云山和越秀山。
今日的越秀山的百步梯
如今的广州越秀公园的百步梯
上面两张照片是如今越秀公园的百步梯,梯级的形状并不相似,没有扶手栏杆。
当年郑文生参与筹备华南地区第一个由中共领导的抗日救亡革命团体——“广州艺术工作者协会”,开会地点就在广州北郊的白云山。白云山也有百步梯。会不会这张“国际问题研究小组”的合照就是在白云山的百步梯上拍摄的呢?然而,白云山的百步梯与历史照片的百步梯并无相似之处。(下图)
白云山的百步梯
直到笔者看到以下一张华南理工大学的百步梯的图片,顿时眼前一亮。
这个百步梯的边坡,形状,位置,扶手栏杆等,与历史照片上的百步梯高度相似。
而且,如今的华南理工大学,就是当年的中山大学所在地。(注)
在2021年12月8日的文章《照片里的萧殷7:三十年代广州“国际问题研究小组”的一张照片》中,笔者曾经做过初步的分析,认为拍摄地点有可能是华南理工大学的百步梯。
到现场查看,是笔者看到照片后的心愿。一来因为疫情,华南理工大学不允许外人到访,二来百步梯被封闭起来维修,无关人等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因此笔者的这个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一直到2022年10月下旬,萧殷的女婿卢先生终于有机会到了华工的百步梯作一番仔细的查勘。
从下往上看华工的百步梯
百步梯局部(截图)
上图为2022年10月在华南理工大学经过维修后的百步梯与历史照片相同位置所拍摄。
如今百步梯柱子上的疑似路灯的附加物已经消失了
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的两张照片的局部,可以看出两段百步梯基本上是相同的。唯一的不同之处是历史照片中扶手栏杆的一根立柱顶部有一个疑似路灯的附加物体,在现今的华工百步梯的柱子上不见踪影。(见下图)
笔者以前曾经以为那个物体是突兀地立于右边阶梯的边上,很可能是墓碑或碑石一类的东西,说不定在文革中被敲掉了。如果是被敲掉了,阶梯地面应该有补过的痕迹。笔者在与卢先生讨论时,还特别交待他到边上去仔细查看阶梯上有没有这些修补的痕迹。
结果卢先生没有找到这样的痕迹。当他在与历史照片相同的位置拍摄并上传照片时,笔者突然意识到,历史照片中的那个物体很有可能不在边上,而是在中间的柱子顶部。(见上图)
从卢先生拍摄的扶手栏杆柱子的特写镜头可以看出,柱子顶部有拆卸过原有物体的痕迹。
如今的柱子顶部留有的痕迹
更为清晰的局部照
另外一根柱子上,中间的管子很可能是电线管
如上图所示,在另外一根柱子上,中间还留有一根金属管子,很可能是当年的路灯电线的管子,而且留有原来固定物体的螺丝。根据这些推断,历史照片中的那个附加物体应该是柱子顶上的路灯。
不久前,《澎湃新闻》上刊登了一条消息《十月,等我们最爱的百步梯归来!》,其中提供了一些宝贵的信息与照片。
“建于1936年1月的百步梯,由岭南近现代著名建筑师杨锡宗设计。其气质苍劲古朴,从地形上来看,颇有中国古代入山修炼的格局。当年兴建百步梯的初衷,就是为了引导莘莘学子努力学习,脚踏实地,勇于攀登。”
《澎湃新闻》文章中所附的俯视百步梯的历史照片
从《澎湃新闻》文章中所附的俯视百步梯的历史照片中可以看到,百步梯建成最早时,扶手栏杆的柱子顶上确实有附加物(疑似路灯)。而随后所见到的所有照片中,这些附加物均已被拆除,只剩下保留至今仍在的螺丝与电线管道。而国际问题研究小组的照片拍摄距离百步梯建成的时间(1936年1月)不远,因此尚能看到柱子顶上疑似路灯的附加物。
至此,我们基本上可以确定,广州“国际问题研究小组”成员1936年合照的拍摄地点,就是当年的中山大学,如今的华南理工大学的百步梯!
百步梯如今是华南理工大学的标志性建筑物,它共有101级台阶。
当年,萧殷与广州“国际问题研究小组”的组员们一起,迈着坚定的步伐,从中大百步梯拾级而下,奔向四方,掀起广州抗日学生运动的新高潮;如今,每当旭日东升之际,华工学子沿着陡峭的阶梯拾级而上,走向各自的课堂,为了实现新时代的梦想而开始新一天的学习与生活!
注:
国立中山大学初时校址暂定于文明路,1932年迁往石牌新校址(即现今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校址内)。
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对全国院系进行集中调整后,中山大学的各大院系进行历史性重组。原中山大学文理院系与岭南大学文理院系合并,组建成全新的中山大学,并入主原岭南大学校址康乐园。也就是今天中山大学主校区所在地。而原来的石牌校址则成为了华南工学院(如今的华南理工学院)与华南农学院(即如今的华南农业大学)。因此原来中大的百步梯就变成了华工的百步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