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灭亡后,遗留的百万清军都去哪里了?直到1987年,才被发现
创始人
2025-07-17 06:32:07
0

1911年到1912年,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旨在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随后,大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在紫禁城颁布退位诏书,清朝灭亡了。

俗话说,兵败如山倒。

虽然清朝是没了,但是遗留下的历史问题可是一堆接着一堆。其中有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就是清朝的军队到底去哪里了?

在当时的清朝,传言驻扎着百万清军,那么这些人在自己效忠的朝廷消失以后,到底去了哪里呢?

直到1987年,这个问题才终于有了答案。

清朝军队的发展史

清朝的军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八旗兵、绿营兵和新兵。

八旗兵历史由来已久,早在清朝前就已存在,跟着清太祖努尔哈赤南征北战,是一支铁血军队。

当时清军入关时,八旗兵足足有二十万,人数众多。可以说没有八旗兵,就没有清军入主中原这件事了。

这些八旗兵的地位非常高,他们属于统治集团,清朝的在位者在任何时候派兵,都是以八旗兵优先。

毕竟保卫的是自己的土地,守护的也是自己的利益,早期的八旗兵干活非常卖力。他们在各地驻扎,军队都是本族人,待遇比汉兵要好得太多。

但是八旗兵的人数极其有限,当时清朝本族人人口极少,直至最后八旗兵仍然只有二十万。

在清朝统治的两百多年间,他们渐渐养成了吃喝玩乐的陋习,早就没了当时叱咤四方的气势,战斗力也大打折扣。

有句话叫温水煮青蛙,优渥的生活会腐蚀人心,清朝末期的八旗兵,已经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清朝灭亡以后,大部分八旗兵失去了谋生了能力,也渐渐地消亡了。

绿营兵是清军入关建立朝廷后,吸收汉兵所设立的军队,主要驻扎在各个地方,用于巡防。

新军则是在晚清时期建立的,目的是改变当前日益衰败的局面。

但是绿营兵里面有许多人汉人,他们对清朝的统治是有抵触心理的,因此在战场上也不会用尽全力。

到了清朝末期,绿营兵因为腐败问题,几乎就没有什么战斗力了。

这两支都是清朝的正规军队,但是发展却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是管理的弊端,另一方面军队本身的质量也在逐渐下降。

国家兴旺,军队便能快速发展。清朝末期,政府日益腐败,贪图享乐,也在昭示着八旗兵和绿营兵的结局。

此时为了亡羊补牢,清政府开始筹备新兵。开始让这支军队使用西方的器械,学习西方的军队管理制度,全称“新建陆军”。

经过多年发展,当时的清政府拥有约20万人的新兵。新兵接受的是西方的新式思想,逐渐对清朝的封建统治产生了反抗心理。

辛亥革命爆发以后,多省的新兵纷纷脱离封建统治,改成为国民政府统治的军队。

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若全军覆没,才是彻底的失败。清政府的军队虽没有全军覆没,但是失败已成定局面。

清朝灭亡后,军队都去了哪?

清政府覆灭以后,一百多万的八旗兵和绿营兵被留了下来。他们大部分被当时的北洋政府收编,构建成庞大的北洋军阀体系。

由于当时军阀混战,许多遗留下来的清朝军队成为垫脚石,在战争中牺牲了。还有一部分人不愿意被收编,便逃进了深山老林,成为流寇土匪。

还有一部分人不愿意相信清朝已经灭亡,他们投靠溥仪,希望能复辟清朝。但历史终究是历史,谁也无法改变,这些人只是在做无用的挣扎。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句话形容清朝军队,其实一点也不贴切。

但确实有这么一支军队,在1987年才被发现。

这支军队,是当时的清政府指派驻扎在九龙山地区的。

1840年,清政府签下《南京条约》,香港割让给英国。当时的九龙还是归清政府管辖,于是清朝便派了一支军队驻扎在当时的九龙半岛。

目的是不让英国以香港为据点进入中国,其次是想伺机把香港夺回来。

当时的在位者道光皇帝,还没有清楚地意识到清朝军队和西方列强的实力悬殊问题。双方虽有多次对决,但始终算不上战争,只能算是摩擦。

驻扎在九龙半岛的清军虽没有取得胜利,却也不会让英军尝到甜头,他们成为了一支坚定的可以对抗列强的军队。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西方列强看见清政府统治下的富饶的土地。1860年,逼清朝签订下《北京条约》,干脆将九龙半岛南部也划走了。

此时驻扎在九龙半岛北部的清军跟英国的摩擦更大了,但是英国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渐渐地,九龙城寨因为地理位置特殊,成了三不管的地带。清政府无力管,香港管不了,英国就更不想管了。

驻扎在九龙的清军也一直这样生活下去,他们遵循着清朝军队的制度和传统。

1912年,清朝统治被推翻,这支军队也没有离开九龙,而是继续在此地驻扎生活。

这里的生活仿佛是与世隔绝,大家过得倒也安静。

直到1984年,中国和英国决定合力处理九龙城寨的问题。

便开始逐渐对九龙城的建筑进行清除,1987年时,开始拆除当时清军驻扎的九龙城寨。

在其中,发现了许多遗留的清朝衙门设施,这时他们才发现,原来还有一批清军和清军后人,一直在这里生活。

随着九龙城寨被拆除,这里的人们都迁居到了其它地方,清朝遗留的最后一支军队也在无形中消亡了。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王朝更迭是不可改变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事物必定会取代旧事物。

清朝军队的结局只能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当整个社会制度发生改变时,这个社会的一切都会跟着改变,无论是人还是事。

清朝百万军队的几波去向都不算是好的结局,但这也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只有老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发展,社会才能稳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黎... 黎元洪是清末民初的政治人物,一生历经武昌起义、民国成立、二次革命、张勋复辟、府院之争等一系列重大的历...
小学编程入门课程书籍电子版:让... 邻居家8岁的豆豆最近迷上了自己设计小游戏,天天抱着平板捣鼓。他妈妈神秘兮兮地跟我说:"全靠几本编程电...
原创 解... 近日由于美国积极的干涉中国的内政阻止中国的统一步伐,在中国掀起了反美的浪潮,在台海问题上无论是中国政...
原创 刘... 相信很多了解历史的朋友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诸葛亮和刘伯温作为历史上...
原创 3... 39年,毛主席和曾志的合影,有人说她是江青,那她到底是谁? 这张照片大概拍摄于1939年,拍摄地点是...
原创 清... 旧社会富贵人家生了孩子,都会给孩子招来一个奶妈照顾他,这是一种等级差别造成的社会习俗,在现代的农村也...
小学生编程入门书籍推荐:让孩子... 哈喽,各位爸妈!今天咱们聊聊小学生编程入门书籍这事儿。别一听“编程”就头大,觉得是啥高深玩意儿。其实...
原创 “... 近年来,“反清复明”这一口号频繁出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让人不禁思考,明朝究竟有何优点,让如此...
原创 奋... 《过秦论》一段描述了秦始皇的雄心壮志,但秦国的强盛不仅是始皇一人的功劳,也源自之前六代君主的基础。这...
创造性挖掘历史名人的当代价值 党西民 在中山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大量名人。古代有深得百姓爱戴的陈临,有“贵地建城”的陈天觉,引导敦厚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