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洪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是明朝第一个年号。而南明则是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自杀明朝灭亡后在南方由明朝宗室建立的众多政权的总称,那么这和洪武有什么关系?这是一位在这众多政权中有一个政权居然将年号定为“洪武”,以示自己的正统地位。
“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是明朝皇帝的老祖宗,按照中国的习惯,作为后代绝不能取和老祖宗一样的名字,皇帝也不例外,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他的后代自然不能再用,可是为什么有人会用洪武年号?
原因就是这个人不是朱元璋的后代,但是他和朱元璋还有亲戚关系,这个人就是明朝的靖江王朱亨嘉。
朱亨嘉确实不是朱元璋的后代,他是明朝最特殊的藩王靖江王的后代。这个家族在明朝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因为朱亨嘉是朱元璋大哥的后代,在明朝众多藩王中仅有这么一支存在。
朱元璋的大哥名叫朱重五,作为农家子弟,他和朱元璋差很多岁,估计得有二十多岁,兄弟差这么多岁这在古代也是比较平常的。
朱重五对朱元璋很好,这让朱元璋很感激,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朱元璋后来重重地报答他的后代。
朱重五没有活到朱元璋称帝,他和父亲母亲一起因为天灾饿死。他死后,他的妻子儿子女儿为了活命,被迫和朱元璋分开去逃荒了。
朱元璋在参加起义军并开始逐步崛起的时候,机缘巧合找到了大嫂侄子等人。对于大哥唯一的儿子朱文正,朱元璋十分看重,而朱文正确实有军事才能,因此在朱元璋争夺天下最紧张的时候,朱文正被派往洪都坚守,而朱文正没有辜负朱元璋的岐王,坚守洪都八十多天,抵挡住了陈友谅的进攻,为朱元璋反攻创造了机会。
不过朱文正唯一的缺点就是骄横,他居功自傲,认为叔叔对自己不公平,于是密谋反叛,结果被朱元璋知道,直接将朱文正抓了回去,之后朱文正就在囚禁中死去。
看着唯一的侄子死了,朱元璋感到自己对不起大哥,于是在洪武三年册封皇子为王的时候,朱重五的孙子也就是朱文正的儿子朱守谦被封为靖江王,封地为桂林。
靖江王是郡王,在级别上低于亲王,不过因为朱元璋念及对大哥的感情,他特意提升靖江王的待遇,使得靖江王成为特殊的郡王,在待遇上低于亲王,但是高于其他郡王。
朱守谦本来可以过上安稳日子,但是他是个不安分的人,在靖江王任上胡作非为,最后被朱元璋两立两废,最后落了个和父亲一样的下场。
朱元璋对大哥这一脉彻底死心了,没有再封他的后代,不过朱守谦的儿子朱赞仪却一反祖父父亲的骄横胡作非为,最后被建文帝再次册封为靖江王,后来就藩桂林,从此这一支非朱元璋的后代藩王在明朝平稳的发展,一直到了明朝末年。
末代靖江王名叫朱亨嘉,是第十三代靖江王,作为远支藩王,在桂林过着普通的藩王生活,既没有波澜也没有惊喜,和他的历代祖先一样在桂林享受生活。
朱亨嘉继承王位的时候,明朝已经天下大乱,在关外清朝多次攻打明朝,在内部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军转战大江南北,明军疲于应付应接不暇。
不过天下再乱,也没有影响朱亨嘉,因为桂林所处的位置并没有成为战场,故此朱亨嘉依然安稳的当着他的靖江王。
崇祯十七年,这是转折的一年,李自成攻陷了北京,崇祯帝自杀,明朝亡了。这对全天下的宗室来说是个巨大打击。紧接着清军入关,整个北方大乱。
不过这个时候南方还有大片土地和军队还掌握在宗室手中,于是弘光帝登基,南明开始,结果一年后弘光政权就被清军灭亡。于是鲁王和唐王开始争夺皇位正统。
鲁王是朱元璋十子之后,唐王是朱元璋二十二子后代,他们都是崇祯帝的远亲,他们的内讧,让朱亨嘉心动了。
为什么朱亨嘉心动了?因为朱亨嘉看到鲁王和唐王这两个宗室远亲争夺皇位后,他错误的认为自己也有资格当这个大明皇帝。
其实鲁王和唐王不管怎么说都是朱元璋的后代,他们当这个皇帝多少还能争夺忠于明朝的势力,可是朱亨嘉压根就和朱元璋没有什么关系,你要是称帝怎么能收服人心!怎么争取那些坚持正统的明朝旧臣的支持!
朱亨嘉估计是看三国看多了,对于里面刘备作为汉朝远支宗室,一亮出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玄孙无数人拼死跟随的场景着迷,这个时候天下大乱和东汉末年十分相似,自己又是仁祖淳皇帝之后,只要拉起队伍一定会像刘备一样迅速壮大,至少能够三分天下。
于是朱亨嘉开始制造舆论表示“方今天下无主,予祖向于分封之日以粤西烟瘴不愿就封,马皇后慰之使行,于是以东宫仪卫赐之。目今东宫无人,予不俨然东宫乎!太子监国自是祖宗成宪,有何不可?”于是他用这种方式自立为监国。
监国就是在皇帝不在期间代理皇帝的元首职能,处理政务的职位。朱亨嘉自称监国并没有引来南明其他宗室的反感,毕竟这个监国还是个代理,本质上还算臣子,如今天下无主,朱亨嘉当个监国也说得过去,再者说,如今鲁王和唐王为了争夺正统地位正打得不可开交,对于远在广西的这个穷亲戚的自娱自乐压根就没理会,因此朱亨嘉当了监国后发现没人反对,于是更加猖狂。
监国就是个代理,这多没意思,一个假皇帝当的有什么劲,要当就要当真皇帝,我是堂堂仁祖淳皇帝的长门一脉,当这个皇帝合理合法。其实朱亨嘉也不想想要不是朱元璋当上皇帝,朱五四怎么会成为皇帝,朱亨嘉这个长门还能存在吗?
朱亨嘉不管这些,他找到了桂林地方的守将杨国威,一顿旁敲侧击表示了自己要当皇帝的心思。
杨国威听了后感觉靠谱,他可能也是读过《三国》,感觉现在天下大乱,和东汉很像,大明早就亡了,群雄逐鹿。这个皇帝是“兵马强壮者为之尔”,朱亨嘉是帝室之胄,有名望,而且地处广西,无人注意,即使不能统一天下,至少也会像刘备一样割据一方,只要朱亨嘉坐稳了皇位,自己就是开国功臣了。
因此杨国威马上联合桂林地方官员上表要求朱亨嘉称帝。朱亨嘉看到有人拥戴自然万分高兴,可是他并没有马上接受,而是按照规定表示自己的能力威望不够,承担不起这份重担,先后推辞了两次。
朱亨嘉推辞了,杨国威等人马上第三次上表拥立,这一次朱亨嘉不能再推辞了,而是“勉为其难”接受了。
朱亨嘉在这一年正式称帝,按照固定称帝后要制定年号,以示正统。桂林官员自然要拟了好几个好听的年号供朱亨嘉选择,结果朱亨嘉一个没用,年号他早想好了,他决定要用“洪武”。
大家一听面面相觑,这洪武可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已经是两百年前的年号了,新皇帝为什么要用这个年号?
朱亨嘉的解释是,现在天下大乱,他要效仿太祖,击破各个逆贼,恢复大明天下,因此选择洪武年号激励人心。
朱亨嘉的这番话自然博得了人们的一致好评,可是朱亨嘉嘴上这么说实际上他的用意就是为了表示自己的正统地位。他十分清楚自己是旁系出身,不管怎么解释都无法说明自己继位的合法性,因此只能追溯到朱元璋,使用洪武年号,一下子就将朱元璋之后十五位明朝皇帝的合法性抹去了,只剩下朱亨嘉这个朱元璋之后最正统的皇帝。
朱亨嘉当了皇帝,但是依然局促在广西桂林,属于关门当皇帝,他不甘心就这样坐以待毙,他要夺取全部大明土地,因此他以皇帝之名马上要广西巡抚瞿式耜臣服于他。
瞿式耜自然不会那么乖乖归顺,于是朱亨嘉大怒发兵住了瞿式耜,进而准备控制广西。
朱亨嘉的举动终于被外界知道到了,远在福建的唐王隆武帝在和鲁王的内讧中取胜,当他得知朱亨嘉称帝还夺取广西,他大怒,这个天下是太祖的天下,谁都能当皇帝就你朱亨嘉不行,于是隆武帝下令两广总督丁楚魁马上平叛。
丁楚魁之前一直在两边观望,毕竟这个乱世,他要找好主子才能生存下去。如今他看到唐王已经成为南明众望所归的共主,而朱亨嘉没有被支持,连广西都无法控制,马上行动起来。
丁楚魁带兵表示要恭迎圣驾,这个举动让朱亨嘉认为自己已经得到了两广支持,于是放松了警惕。丁楚魁趁这个空挡马上发动袭击,朱亨嘉措手不及,仅有的一点兵力被全歼,朱亨嘉狼狈不堪逃回桂林。
此刻朱亨嘉已经是篡位的逆贼,丁楚魁自然不能放过他,于是很快就打到桂林,朱亨嘉无力抵抗最后被活捉,从而结束了两个多月的皇帝梦。
朱亨嘉被押送到福建,隆武帝看到他气得大骂他一顿,按照规定谋朝篡位是诛九族的大罪,隆武帝最后还是念及大家都是亲戚,只宣布废掉他的王位,废为庶人,赦免他的家人和族人。
不过朱亨嘉毕竟犯了大罪,就这样的惩罚不能平息隆武帝之怒,也无法教育其他宗室遵纪守法。
最后在隆武帝的授意下,朱亨嘉被秘密处死,随后宣布他是暴病而亡,不过这个理由没人信,大家都知道朱亨嘉的死是怎么回事。“安置靖庶人于连江,敕奉新王严加钤束,不许令见一人,透出一字”。“寻命掌锦衣卫事王之臣缢杀之,托言暴疾死。
朱亨嘉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他没有成为刘备,没有在乱世中和其他人一样争夺天下,只当了两个月关门皇帝就被自己的亲戚处死了。不过朱亨嘉唯一的亮点就是他的儿子,他有一个儿子朱若极在天下大乱后逃离了桂林,后来看到明朝和南明相继灭亡,心灰意冷于出家为僧,在当和尚的日子他寄情山水和书画,留下了一大批绘画精品,他就是清初四僧之一的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