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宋代书坊业的发展及其成因
创始人
2025-07-16 23:02:07
0

书坊业,是指中国古代生产书籍的行业领域;宋朝作为中国古代一个被外邦势力一直欺压的王朝,被后世之人所诟病,而且宋朝又没有真正完成当时的大一统,所以不被人看好。

但是不可否认,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经济、文化、艺术等多方面都是最繁荣鼎盛的时期,造就了古代历史中在很多方面的发展都是呈现出一个结果,即兴于唐、盛于宋,其中书坊业便是如此。

一、宋代书坊业的发展状况

(一)宋代官刻书籍的发展

所谓官刻,是指宋代朝廷有专门的机构来进行刻书,而刻书则是因为在宋朝是用雕版印刷术印制的书籍,所以称之为刻书。根据《宋会要》的信息显示,公元963年,宋太祖赵匡胤下诏要求刻印朝廷的刑事法典,因为当时的工部尚书窦仪说《周刑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重新编撰。

然后宋太祖下诏:“太祖建隆四年二月五日,乃命仪与权大理寺少卿苏晓、正奚屿…等同撰集,.......诏并谟印颁行。”

这次宋代皇帝要求刻印刑典,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次,同时也标志着宋代官刻书籍的开始。

宋朝的官刻分为朝廷中枢各机构和地方官府机构,朝廷官刻主要以国子监为主,还包括崇文院、秘书监、司天监;国子监是宋代朝廷中枢主导的国立大学,因此国子监所刻印的书籍都是儒家经典,也包含少许其他类别的书籍,而崇文院是宋代贮藏图书的官署,秘书监则掌管古今图籍、国史实录等等,司天监主要负责掌握天文变化和制定历法以及占卜凶吉;

因此这些宋朝机构所刻印的书籍,本质上都是为了宋代朝廷的统治,所以也是宋代社会主流思想书籍的风向标和传播者。至于地方官刻,主要是茶盐司、转运司、安抚司、提刑司等宋朝地方行政机关会进行刻书,并且在地方各州、县,以及军学等都是由地方官府出资进行刻印书籍,所以也属于官刻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宋朝通过官刻书籍进行外交活动,根据史料记载:“在公元989年,宋太宗赏赐《大藏经》给高丽国使臣”;然后从宋太宗送出佛门经典开始,此后宋朝在外交活动中,赠送的书籍涵盖儒家经典、佛教经典、历史典籍、医学典籍等各方面的书籍,这些都是因为官刻的大力发展,才得以实现的。

(二)宋代坊刻书籍的大力发展

坊刻,是指民间生产书籍的作坊和店铺;宋朝,作为中国雕版印刷最为发达的时期,在全国各地都有书坊进行书籍的刻印,其中福建、浙江、四川等地更是形成宋朝书籍刻印的重要地区。

宋代的坊刻就是书坊业发展的主体,在当时每一个进行坊刻的书坊都是有着一套技术团队,分别是写工、刻工、印工等多个技术人员;在整个团队的支撑下,即便是再小的作坊,都能印刷出令人满意的书籍;

例如南宋时期都城迁至临安城,当时临安的棚北大街,有着很多极小的坊刻小作坊,被称之为书肆,甚至在临安的太庙前呈现一片书肆林立的境况,在这些书肆当中,因为有纯熟的刻印工匠技术,所用的纸墨材料都是上品,因而依然被临安文人视为刻印精美的艺术品。

因此从整个宋朝来看,书坊业最发达阶段当属南宋,关于这一点张秀民先生所著的在《中国印刷史》,研究发现北宋刻书地可考之处只有三十余个,而南宋有近二百个;

而且南宋都城临安的刻本是整个宋朝印刷书籍最好的,在宋朝人士叶梦得所著的《石林燕语》中有着明确描述:“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

这里对临安还是称杭州,是因为叶梦得所处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北宋时期,包括还指出汴梁的刻本存在的情况是:“京师比岁印板,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

在如今的上海图书馆收藏了一本刻本,便是来自南宋绍熙年间的“万卷堂家塾刻本”,是由南宋建安坊刻名家余仁仲所刻印。

宋朝的坊刻印本不仅受到宋朝自身的欢迎,即便是到了明朝依然被追捧,例如明朝钱塘学者高濂曾言:“宋代刻书,雕镂不苟,校阅不讹;书写肥细有则,印刷清朗,故以宋刻为善”,可见刻印技术成熟和书坊业发达的宋朝,留下的印本书籍都是后世的艺术珍品。

(三)宋代书坊业刻印书籍的种类

主要是以儒家经典为主;例如《中书五经》和《三经新义,这些都是卖给读书人的,因为在宋朝的各级学府书院之中,老师的儒学教材都是这两本典籍。包括还有针对孩子启蒙书籍,例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蒙求》。

但是也刻印佛家经典和史书典籍,例如当时杭州有晏家书坊和钱家书坊就刻印佛门经典《妙法莲华经》;例如史书记载,公元1085年,宋神宗特许高丽使臣在宋朝境内自行购买《大藏经》、《华严经》等佛教经典;这个信息说明在宋朝、佛家经典也是颇为流行,也许宋朝很多人不一定信奉佛教,但可以是宋朝读书人因为喜欢看书而涉猎多类书籍。

二、宋朝书坊业发展的原因

(一)重文抑武之下宋朝书坊业不发展都难

宋朝的重文抑武让书坊业有了蓬勃发展的大环境;公元960年,宋朝在宋太祖赵匡胤的手中建立,赵匡胤作为后周政权的武将,为后周立下汗马功劳,因此在后周担任禁卫军最高统帅(属于后周军职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岗位),这也是后周皇帝柴荣对赵匡胤的信任;

但是作为后周武将的赵匡胤在柴荣去世之后,选择辜负柴荣,在柴荣去世后的第二年,赵匡胤带着嫡系人马在开封城外的“陈桥驿”举行了一场“黄袍加身”和被逼上位的大戏,最终让赵匡胤完成取代后周的目标。

只是这个结果给赵匡胤心底深处埋下伏笔,因为赵匡胤作为后周武将没有对后周皇帝尽忠,所以很难说赵匡胤麾下的武将就一定忠心耿耿,说不定某天也来一场兵变,若真是如此,将追悔莫及。

可是史书记载,赵匡胤本人刚开始并没有着急,只是对藩镇割据的局面问计于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吾欲息天下之兵…其道何如,”

赵普直接回答道:“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赵普之言让赵匡胤恍然大悟,而赵普后面还有一句解决的办法:“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只有夺去武将的军权,给他很多金钱养老即可。至此,赵匡胤来了一场“杯酒释兵权”的戏码,成功掌握大宋的兵马。

自此以后,宋朝大力重用文人,尤其是在宋太宗赵光义无法收回燕云十六州之后,对文臣极为倚重,而对武将基本上没有信任可言,从而让北宋形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格局。因此,在这个大背景之下,读书人越来越多,所以宋朝的书坊也直接被推动起来。

(二)宋朝科举制的改革对书坊业的推动

科举制度是隋朝时期为了打破“士族门阀垄断朝廷官场”的格局,才设立的人才选拔制度,但是隋朝何唐朝自身就是门阀世家支撑起来的王朝,对士族的打压限制终究有限,所以隋唐时期的读书人出身于平民百姓的属于少数。

不过历经五代十国对世家大族的屠杀,到宋朝时期已经不存在左右朝政的士族,因此宋朝科举制度之下,先天具有较为公平的仕途机会;无论是什么出身,只要不是罪犯,然后通过各级科举考试,就能被朝廷录用。

不仅如此,宋朝本着特别优待“文人”的原则,还设立一个“特奏名”的录用方式,根据《宋史·选举志》的记载:“凡士贡于乡而屡绌于礼部,或廷试所不录者………故曰特奏名”,简单来讲便是考生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而落榜,但在积累一定参加科举考试的次数后,便可以被官府登记在册,然后以此参加朝廷设立的附加考试,之后会被赐予进士出身,并且授予官职。

据史料显示,这个“特奏名”制度的开创者是宋太祖赵匡胤,在公元970年,宋太祖认为“非以特恩,终成遐弃”,于是把已经参加十五次科举考试都未通过的读书人特赐进士出身,当时共有106名,后面有宋太宗和宋真宗两位皇帝进行延续,从而成为宋朝的科举制度里面的正式规制。

如此优待文人的政策,给了读书人更多的机会,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读书当中,所以推动着宋代的书坊业蓬勃发展。

总而言之,宋代书坊业能繁荣发展,主要还是宋朝统治者对文人的支持和优待,而且宋朝对文人授予官职不在意是否引起整个宋朝官场的臃肿,这样的态度,让宋朝文人极为兴奋,更让宋朝的商人极为兴奋,所以造就宋代书坊业的兴盛局面。

参考文献:

《宋会要》、《宋史》、《中国印刷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阅动假期②│活动报名:陶艺手工... -活动预告- Activity forecast 炎炎夏日,悠长假期,孩子们去哪儿既能避暑又能涨知识...
黄绿片基带PU发泡胶,印刷木工... 黄绿片基带PU发泡胶在印刷与木工行业传动场景中展现实用性能。这类片基带因一面绿色一面黄色得名,以尼龙...
抛光机木工 四面抛光机:木工工... 抛光机木工:木工工艺中的“精致利器” 在木工制作中,抛光机是实现木材表面精致化处理的核心工具,它能将...
影视新星张楚涵清新写真定格青春... 近日,新人演员张楚涵凭借一组清新简约的写真,正式踏入大众视野,这组写真以其邻家女孩的清新形象,瞬间吸...
偶像写真曝光,疑似与乐队成员约... ▲未梨一花 26岁的写真偶像未梨一花于7月9日在Instagram上分享了她在东京迪士尼度假区尽情享...
这谁顶得住!吴君如写真赏 吴君如的美,从来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标准答案。她不是那种让人一眼惊艳的瓜子脸美女,也没有刻意追求所谓的完...
陶瓷贴片施工 这是(18897993153)整理的信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陶瓷贴片施工指南 陶瓷贴片是一种常用的...
亿科新材料取得适用于陶瓷基复合... 金融界2025年7月1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吉林省亿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
列宾真迹在京开箱 92件佳作将... 中新网北京7月17日电 (记者 应妮)92件从俄罗斯远道而来的现实主义大师列宾的真迹佳作16日在中国...
安图:这个夏天,让艺术成为孩子... 近日,安图县文化馆青少年暑假公益艺术培训班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正式开课,吸引了众多热爱艺术的青少年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