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刘安谋反,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儿,刘安是被冤枉的?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西汉淮南王刘安,刘安这个人,在历史上很有名气,流传至今的经典著作《淮南子》,就是刘安主持编撰的。据说,今天我们吃的豆腐,也是刘安在探索养生之道时发明出来的。刘安在他所处的时代也很有名气,他是个学者,博览群书,文采斐然,他亲爱百姓,好评如潮。刘彻对刘安也非常尊敬,每次给刘安颁赐诏书或者和刘安进行文字交流,他都生怕被刘安笑话,要身边的大文豪字斟句酌之后才下发给刘安。
如此看来,刘安就是个敦厚优雅、风度翩翩、性格超然的学者。那么,这样一个人怎么会去谋反呢?而且我们也发现,刘安在谋反的过程中,畏畏缩缩,雷声大雨点小,简直不是一般的窝囊,说他是汉朝自开国以来最没用的造反者都不为过,因为他总是在叫器,却自始至终都没有亮出刀子。于是,就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所谓的刘安谋反,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儿,刘安是被冤枉的。
刘安真的是被冤枉了吗?从现有的史料来看,我认为刘安是真的谋反了。最直接的理由就是,不论《史记》还是《汉书》,都明明白白说了刘安要谋反,而且说了不止一次。甚至可以说,在记载刘安的本传中,大部分文字都是和刘安谋反有关的。史书不但详细记载了刘安在每次看到谋反机会时的表现,还把他与伍被三番五次讨论谋反事宜的对话记录下来。景帝三年(前154)“七国之乱”,刘安打算谋反。
武帝二年(前139),刘安人朝,田盼曾对他说:“如今陛下没有太子,大王是高皇帝的孙子,躬行仁义,这一点无人不知。等哪天陛下离世了,除了你之外谁还有资格当新皇帝?”当时,刘安“大喜”给了田盼许多金银财宝。武帝六年(前135),刘彻令韩安国、王恢出兵闻粤,刘安和刘彻针锋相对,反对此次出兵。
结果朝廷不费一兵一卒平息了闽粤之乱,刘彻让庄助把刘安给训了一顿;同样是武帝六年(前135),刘安看到彗星,认为天下将要大乱,加紧了战争准备。为了掌握刘彻的动向,刘安派自己的女儿刘陵去结交刘彻身边的人前面还曾讲到,王太后想给金俗的女儿找个丈夫,最初找齐王刘次昌,结果发现刘次昌有“禽兽行”,没谈成,最后寻寻觅觅,王太后把此女嫁给了淮南国太子刘迁。
然而,刘安担心此女久居淮南会发现自己的谋反行为,就让太子不亲近此女,最终逼走了此女。后来就发生了雷被事件,刘安三番五次要跳出来谋反。再后来就是刘安的孙子刘建状告太子刘迁,刘迁被查,刘安又打算起兵。这些记载,都是刘安谋反的铁证,倘若没有能推翻这些铁证的新证据,就不能仅因为自觉事件“不合常理”,而凭空怀疑史书记载的关于刘安的大部分文字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