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丨古书奇谭
编辑
丨古书奇谭
西汉时期,霍去病在河西走廊征战四方,大破匈奴,为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征服匈奴之际,霍去病还攻下了4座城池,并为这4座城池都取了令人难以忘记的名字,即便是两千多年过去,这些名字也并未改变,一直沿用至今。
那么,霍去病打下的是哪几座城市呢?这些名字又蕴含着什么深意?
天才将军的第一次出征
公元前141年,16岁的汉武帝刘彻登基,年纪轻轻本该在朝堂之上意气风发,但却因为根基不稳、没有权势,只能靠听从窦太后苟活。
汉武帝推行新政,窦太后不肯,汉武帝想要改制,窦太后也不肯,而后汉武帝想消灭对大汉蛮横无理的匈奴,依然遭到了窦太后的阻止。
所有人都以为汉武帝这一生会是一个傀儡皇帝,但却没想到,在他即位后的第二年,一个男孩出生了,这个男孩为汉武帝璀璨又辉煌的人生添了浓重的一抹色彩。
他就是霍去病。
霍去病可以说为大汉王朝抗击匈奴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后世有人觉得他就是为大汉抗击匈奴而生的天才战神。
窦太后死之后,汉武帝彻底掌握了实权,也开始放手一搏,准备干出个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那么这与霍去病到底有什么关系呢?霍去病又是因为什么才被称为战神的?
回到他17岁那年,同龄男子都已娶妻生子,而霍去病早已混到了汉武帝眼皮子底下并得到重用,他的豪言壮语让汉武帝听了都忍不住落泪,那就是: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年纪虽小,但却有着许多人没有的理想志向,这也是汉武帝喜欢他的原因之一。
于是还未成年的霍去病,被汉武帝封为嫖姚校尉,便和舅舅卫青一起征战大漠了,但其实在所有人眼中,此番出征只不过是想历练一下这个年轻人,并没想让他立下什么功绩。
但霍去病又怎么会让他们失望呢?在大漠上,他展示了自己超于常人的将帅才智,即便没有过战争经验,却总能精准说出战略上的问题所在。
卫青很欣慰,但为了霍去病的安全,一直没有让他独自带兵攻打匈奴。
霍去病并不想成为被保护的娇弱少年,于是多次请求舅舅同意他带兵,并保证自己一定会平安归来。
卫青拗不过,只好同意了,但同时他也感觉到很欣慰,觉得自己的好外甥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大人了。
当然,霍去病并未让他失望,即使经验全无,却打了一场非常漂亮的仗,他的名字也响彻了整个大漠。
那次霍去病凭着一腔孤勇,亲率八百骑兵,在茫茫大漠奔驰数百里追寻敌人,终于在人迹罕至的漠南发现了敌人的踪影。
而这种长途奔袭战术让被发现的匈奴大吃一惊,之后的闪电战、大迂回等战术更是让匈奴措手不及。
最终霍去病仅用800轻骑兵一举斩杀匈奴两千多人,其中被斩杀的还有匈奴的将领和官员,甚至就连单于的祖父也被斩杀,单于的叔父被俘虏。
这一战解了大汉王朝多年来所受的气,一改在匈奴眼中的形象,而霍去病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回朝后,霍去病被乐得合不拢嘴的汉武帝以1600户封为了“冠军侯”,朝堂上下无不为他欢呼雀跃。
但他们不会想到,这个鲜衣怒马、意气风发的17岁少年郎,会在之后的几年间创造出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来……
那么,霍去病又立下了哪些汗马功劳呢?
拿下武威和张掖
不到18岁,霍去病第一次出征就有大胜匈奴的如此成就,也算是彻底打响了名号,自然是威风凛凛,成为了人人羡慕的榜样。
大汉百姓无不感谢老霍家生出了这样的好儿子,而匈奴则对霍去病咬牙切齿,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
但此战已经将匈奴打怕了,吃了败仗后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汉武帝也决定先暂时休养生息,来日再战。
对于霍去病,汉武帝很是喜爱,毕竟霍去病算是他看着长大的,在他眼中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样。
这一场胜仗不仅给了汉王朝争了脸面,还让汉武帝脸上有光,从那以后,他更是对这个少年将军越看越打心里喜欢。
于是还叮嘱霍去病,让他多学习一下兵法,以便在之后的战争中有更好的指挥水平。
谁知,霍去病却回复到:
“顾方略如何耳,不至学古兵法。”
这让汉武帝惊诧不已,也让他彻底觉得这小伙子成长起来可了不得,于是便随他去了。
时间很快来到霍去病的19岁,这个时候的他看起来更加成熟了一些。
而此时的汉武帝看着边境的匈奴,似乎有了新动作,思虑再三后,他决定打通河西走廊,让大汉的土地更广阔,让大汉的版图更加丰富。
于是汉武帝便派遣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击匈奴,霍去病在朝堂之上立下了震耳欲聋的誓言。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带兵从临洮、临夏,绕道青海出扁都口到河西,准备给他们重重一击。
经过千余里的焉支山后,霍去病直接将匈奴休屠王的老窝给端了,经过几天整顿,彻底攻占了休屠王王城。
这一战打的也极为漂亮,为了彰显大汉国威以及霍去病超强的军事能力,于是汉武帝将休屠王所在的王城改名为“武威”,纳入了汉王朝的版图。
武威在河西四郡中尤为重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如今霍去病轻而易举将这里拿下,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其他匈奴王带来了威慑。
其中挨着武威最近的昆邪王,昆邪王可以说是心里有苦说不出了,因为他一面要面对伊稚斜单于的怒火,一面还要等待霍去病的到来。
在内心的折磨下,他选择带着4万余人投降于汉朝。
至此“张掖”也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之上,有“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之意,具体意思就是切断匈奴通往西域等地的臂膀,张开大汉的双臂,护住长安城。
除此之外,也有“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的意思,总之,张掖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拿下这里后匈奴们估计要哭个几天。
如今,武威和张掖一直是中国较为重要的两座城市,在甘肃民间,还传有“金张掖、银武威”的说法。
如果没有汉武帝,没有霍去病,或许我们今天很难在中国大地上看到这么有文化底蕴的两座城市。
那么,除了这两座城市外,霍去病在攻打匈奴时还拿下了哪些城池呢?
酒泉因酒而命名
在霍去病拿下武威和张掖后,匈奴与大汉的心情可谓是两个极端。
对于匈奴来说,一直被自己压着打的汉朝居然能有这么大能耐,这早已超出了他们的控制范围。
为了能保住匈奴剩下不多的领土,匈奴王想要派人来讲和,但他忘了,在这之前,他又是如何对待大汉派去和亲的公主,又是如何对待边境大汉的子民了。
汉人与匈奴早已经回不到过去那种和平的状态了。
如今,大汉王朝不仅有霍去病,还有出使西域的张骞,以及公孙敖和李广等人的相助,面对匈奴时,自然不会再唯唯诺诺了。
而且,武威和张掖两座具有重要意义的城池,如今已经被大汉士兵占领,可以说匈奴此时是处在孤立无援的状态。
边关大捷的喜讯也快马加鞭传到了汉武帝耳中,他高兴的对朝堂下的大臣们欢呼道:
“我就说这小子有前途,给我赏!把上好的美酒用最快的速度给霍将军送过去!”
此时霍去病和一众将士们已经来到了河西走廊的西北部,这里有着一个重要的小镇,位于阿尔金山、祁连山与马鬃山之间,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
为了乘胜追击,霍去病想要深入敌人内部,所以才来了这里,但匈奴狡诈的很,霍去病只好先让士兵们在镇附近驻扎休息一下。
这时,朝廷派来送酒的也赶到了这里,霍去病心中大喜,打开酒坛子后,一股清香的气息扑鼻而来,更是让人沉醉其中。
然而接下来的场面让众将士们大吃一惊,只见霍去病将所有酒全部倒在了附近的泉水里,所有人都在想大将军这是在做什么的时候,霍去病的声音在旁边响了起来。
“美酒一人饮没什么意思,我把它洒在泉水里不是不想要,而是想与大家举杯共饮,再创辉煌!”
此话一出,极大地振奋了人心,所有将士们都眼含热泪,心中发誓一定要将匈奴打的屁滚尿流。
从那以后,这处无名泉眼也有了名字“酒泉”,而处在这附近的区域,也成为了“酒泉郡”,是古代丝绸之路入关后的第一重镇。
如今,酒泉已经是拥有着两千多历史文化的古城,也是河西走廊上最大的城市,同时还是甘肃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
虽低调但却有着丰韵的内涵。
充满神秘色彩的敦煌
在酒泉休养生息一阵后,霍去病率兵开始继续向西前进,决定彻底打通河西走廊。
也正是这一举动,让后世的中国拥有了一个特别美丽又浪漫的城市,那就是敦煌。
那时,霍去病见匈奴又在蠢蠢欲动,决定给他们一些难忘的教训,于是带着大部队一路从酒泉向西追击。
来到最西边的一座小城后,发现匈奴都在城里躲藏,而且这座城有重兵把守,足以见得这的地理位置有多么重要。
而霍去病确实花费了很大的功夫,但好在结果是好的,匈奴被打的仓皇逃窜,没了什么反击的能力。
拿下城池后,霍去病发现这里恰好有从祁连山流下来的雪山融化的河流,还有与其他城池不同的绿洲,是一个易守难攻的绝佳基地。
于是,“敦煌”从此在历史篇章上出现,其有着盛大辉煌的意思,也彰显了大汉王朝的强大。
至此,河西走廊成功被打通,汉朝控制住了河西地区,为继续打通西域道路奠定了基础。
而悲伤的匈奴只留下了一首悲壮的歌曲: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藩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如今,敦煌已经成为举世闻名的城市,无论是敦煌壁画,还是莫高窟,都在人们心中荡漾着。
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
“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这足以见得敦煌这座城市到底有多么重要了。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汉武帝和霍去病等人的存在,如果没有他们,后世的中国又如何会有这么多充满文化底蕴的美丽城市呢?
回望霍去病的一生,可以说是短暂而又璀璨的一生了,虽然出身并不光彩,有个不太美好的开始。
但他仿佛就是为大汉而生,凭借着一腔孤勇在漠南之战中崭露头角,开辟了自己辉煌的一生。
之后,霍去病又在河西之战中大显身手,攻下了四座城池,这几座城池还拥有了非常霸气的名字,两千年后,这些城市以及具有许多意义的名字也依然存在着。
可惜的是天妒英才,老天在霍去病23岁的时候就将他收了回去,霍去病的一生也画上了句号。
“克敌服远,英勇作战,扩充疆土”正是对霍去病最完美的表述。
总之,霍去病做到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是当之无愧的军事战神。
参考文献: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河西走廊历史地理》
《汉代丝绸之路的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