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管仲,春秋最强CEO,传说是妓女祖师爷,齐国天下霸主的奠基人
创始人
2025-07-16 08:02:11
0

壹·齐国生态圈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要说清楚一个历史名人,一般都要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说起。

所以要说管仲就不得不说他所在的齐国,要说清楚齐国就不得不从齐国的来源西周说起。

在商朝末年,在陕西岐山生活着一个诸侯国或者称为部落叫部落,这个国也好、部落也好被称为周。周在其领导人周文王、周武王的带领下迅速崛起,经过两代人的努力推翻了当时天下的共主商朝。周武王和他的CEO周公旦向生活在北到400mm等降水线,南到长江流域的众多部落发出邀请,说周王室准备构建以周为中心的华夏大联盟的新生态,加入的条件很简单,就是祖宗可以追溯到黄帝或者炎帝就可以,同时需要献上保护费和膝盖。

于是众多活不下去的小部落纷纷响应了周王室的邀请,这其中不乏是冒认的,例如楚国就冒认颛顼的后代,没有绝对优势的周王室把他们统统都认下,并以周天子的名义确认了他们的华夏子孙的身份。这些部落升级为周的分公司,也就是国,这些国要定期缴纳加盟费。搞清楚谁是朋友之后,就要就要区分出谁是敌人,周国将剩下的不肯加入周生态的那些部落,按照生活的位置、风俗习惯等分成了四大蛮族,也就是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然后打出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大旗,周王室的带领华夏所有的加盟国开始讨伐这些蛮族。此时周王室又提出,散居在各地的子公司们实力过于弱小,于是将王室宗亲和功臣们分封到各地,帮助华夏各国共同发展,最终达到天下大同的伟大理想。就这样,周王室的宗亲和功臣们带着母公司支援的原始资金来到各地建立了各自的子公司,这个过程就是分封建国。

从此周王室这个母公司直接管理利润最丰厚的镐京和洛邑,将天下的其他地盘都分给自己的子公司管理,子公司将利润的一部分定期缴纳给母公司,母公司就有实力打造了一只庞大的常备军,也就是西六师和成八师,以每个师三千多人,周王室直接管辖的常备军多达四万多的常备军,周王室掌握的实力差不多是华夏生态圈的十分之一。

从此周王室打造的华夏生态圈开始高效的运转,分封到各地的国建立了一个个的碉堡,他们互相配合开始进攻跟自己相邻的蛮族,从蛮族那里掠夺财富和奴隶,如果他们生活地方的蛮族过于强大,就会向周王室请求支援,周王室就带着自己的常备军和华夏各国的联军进行支援,对强大的蛮族部落予以雷霆一击,然后周王室再将征讨获得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宗亲和功臣建立新的分公司,也就是国,这些国将每年经营所得按照比例缴纳给母公司,就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周王室越来越强大。

因为辅佐周武王灭掉商朝,喜欢用直钩钓鱼的姜太公获得奖赏,被分封到今天营丘(即今淄博市临淄区)建立分公司齐国。营丘这个地方在西周初年并不是一个条件优厚的领地,那些肥沃富庶的领地都被封给周王室的直系亲属了。营丘这块领地大部分都是盐碱地,而且沼泽遍地。而且当时山东半岛是东夷人的大本营,跟彪悍善战的东夷人做邻居,随时都有可能被砍掉脑袋。

姜太公的分公司开局只能说是一个烂摊子,但是姜太公没有怨天尤人,他开动脑筋发挥主观能动性,既然自己本钱小那就出让股份吸收民间资本,于是他印了一堆股票。然后派使者向生活在山东地区的东夷各部,说我们齐国是华夏集团中的东方第一子公司,背后有华夏大联盟这个大靠山可以依靠,现在我们老大姜太公本着和气生财的原则,现在向你们开放投资入股的机会,只要你们带着部众投靠,就可以分得公司的股份,机会仅此一次。如果不加入,恐怕就要迎接齐国的大刀片子了。于是东夷各部中活不下去的那些小部落拖家带口的投靠了姜太公。东夷是周国对生活在大陆东部众多互不统属的部落的统称,他们并不是一个整体的民族,经常拿着弓箭互射,那些被打的活不下去的小部落纷纷抓住机会,投靠了姜太公,反正都活不下去了,不如找个靠山。姜太公搞了个简化版的华夏大联盟生态圈,以营丘为中心,搞了一个齐国生态圈。把投靠他的各部落按照周国井田制进行重新编制,让他们取一个华夏的姓氏,按照部众的多寡给他们封了大夫、士等周国的爵位,来了一波简化版的分封。然后把他们安置在以营丘为中心的土地上,至于土地上原本的主人,姜太公给了他们一个不能决绝的条件,要么加入、要么搬家、要么成了齐国人的奴隶。就这样,姜太公通过空手套白狼仅仅五个月就在营丘站稳脚跟。

由于齐国的领土大部分都是盐碱地,而且沼泽众多,耕地非常稀少。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姜太公和他的子孙一面在齐国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改良土壤等。一面大力推行来钱更快的商业、手工业。齐国逐渐发展成天下的冶金之都、丝麻纺织中心和渔盐中心。齐国制造的冠带衣履畅销天下,鱼盐流通列国,齐国逐步由偏僻荒凉的小国穷国发展为雄居于东方的大国富国强国。

当时生活在山东半岛上的东夷各个部落人数众多,经常攻打分封到这里的华夏各国。周天子一盘算,由王室讨伐不划算,打胜仗很容易,但是山东半岛的土地大部分都是丘陵和盐碱地,生活在这里的东夷人又穷又横,打赢了战利品和征服的土地不能抵消出征的费用。周天子感觉不论怎么搞都不划算,于是就在东到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这块地方设置了一个大区,并设置了一个大区经理,这个地方大体覆盖了今天山东半岛,由这个大区经理负责统筹这个地区的华夏各个子公司五侯九伯,来共同防守和讨伐山东半岛境内的东夷人。齐国在这个区域最能打,于是就任命齐国做了这个大区经理。从此齐国的地位在诸侯国中就显得超然一些,因为当时的山东太过贫瘠,这个山东大区经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都是一个鸡肋头衔,对齐国的发展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但是商业和手工业的威力逐渐显示出来。

贰·齐大不婚引发的悲剧

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动迁洛阳,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春秋时期,随着郑庄公的崛起,朝周桓王射了一箭,周天子失去了在诸侯心中的权威,周公旦建立的秩序开始崩坏,而此时的齐国正是齐僖公时期,齐僖公是个非常有作为的君主,他积极的参与到中原事务当中,多次配合郑庄公参与中原的战争,这大大提高了齐国的国际地位,跟周围的国家建立了相对稳固的盟友关系,并且凭借这些战争,齐国获得了非常丰厚的经济回报。

在公元前706年,齐国被北方的蛮族北戎入侵,齐国的国家安全遭受到了严峻的威胁,齐僖公立刻向盟友郑国求援,郑国派出太子姬忽带着军队救援齐国,齐郑联军联合作战,大败北戎军队,并俘虏北戎军两位主帅大良和少良,斩首带甲戎军三百人首级,齐国转危为安。

齐僖公非常高兴,为了巩固跟郑国的盟友关系,齐僖公想要把女儿嫁给郑国的太子姬忽,但是姬忽坚决拒绝了,理由是“齐大不婚”,翻译一下就是郑国小齐国大,两家门不当户不对,而中国人自古就有高门嫁女低门娶妇的传统,齐僖公虽然不乐意,但是也无可奈何。

齐僖公对于中国历史的最大贡献是生了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三个儿子分别为齐襄公诸儿,公子纠和齐桓公小白。两个女儿分别是嫁给为宣公的宣姜和嫁给鲁桓公的文姜。他的这五个儿女都为中国的文学界贡献良多,有兴趣大家可以自行了解一下。

我们重点来说一下他的三个儿子,长子姜诸儿单纯从能力上来讲勉强算的上一代雄主,在公元前693年,灭了纪国,报了齐国的九世之仇,让齐国的实力往上走了一个台阶。同时他还多次出兵干预郑国、卫国,大大的提升了齐国的国际影响力。但是姜诸儿的人品真的不咋地,首先为人诟病的是他跟自己的胞妹文姜两个人发生了不伦之恋,后来他们的丑事被文姜老公鲁桓公发现,于是姜诸儿一不做二不休弄死了妹夫鲁桓公,从此跟妹妹文姜两个人更加肆无忌惮,他们兄妹的丑事被记录在青史之上,遗臭万年。

他犯的一个致命的错误被总结为一个成语“瓜期不代”。为了防备入侵,齐襄公派遣大将连称和管至父带兵到葵丘驻守,防备其他国家的入侵,并跟他们约定,等到瓜熟了就找人替换他们回国。可是时间到了替换的人迟迟没来,于是他们把一车熟透的瓜送给齐襄公,可是过去了很久都没有消息,于是他们派人回去打探消息,原来齐襄公忙着跟妹妹文姜幽会而时间理会他们,二人大怒,于是派人联合了齐襄公的堂弟公孙无知发动叛乱,杀死了齐襄公。

齐襄公的两个胞弟小白和公子纠听说叛乱之后,立刻打包跑路,陪着公子纠跑路的是师傅管仲,跟着小白跑路的是师傅鲍叔牙。

叁·管鲍之交

管仲的先祖可以追溯到周穆王,他父亲管庄在齐国做了一个大夫,那个时候做官是没有工资的,于是国家会给卿、大夫们分封一块土地,大夫自己要自负盈亏,农业可以长出粮食,但是要积累财富经商才是王道。于是还是小青年的管仲就跟好朋友鲍叔牙一起出门经商,两个人到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人,这让管仲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社会经验,逐渐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商道理论框架。两个人做了几年生意,每到分红的时候,管仲总是要求拿大头,鲍叔牙从来没有说过什么。鲍叔牙的其他朋友就问鲍叔牙,“管仲明明在欺负你,为什么你还跟他玩啊?”鲍叔牙总是耐心的跟别人解释:“管仲家里贫寒,他需要更多的钱财补贴家用,这跟他的人品没关系。”他们年纪更大一些就开始服兵役,但是每当作战的时候,管仲都会临阵脱逃,当别人问鲍叔牙:“管仲这个胆小鬼,每次都临阵脱逃,你为什么还要跟他交好啊?”鲍叔牙每次都耐心的解释:“管仲是他是家里的长子,父亲死后全家都压在管仲身上,管仲并不是胆小,相反管仲武艺高强,他临阵逃脱是为了照顾全家老小。”当管仲听到这些传言,发出一句感慨,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

长大之后,管仲和鲍叔牙开始步入仕途,由于二人才华横溢武艺高强,管仲成了齐僖公儿子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成了齐僖公另一个儿子公子小白的老师,如果不出意外,当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长大成人之后获得封地成为齐国的卿,管仲和鲍叔牙就会成为纠和小白的家臣。但是公孙无知发动过政变杀死齐襄公的消息传来,管仲和鲍叔牙立刻决定带着自己的主子跑路,在跑路之前管仲和鲍叔牙商量“公孙无知的叛乱一定不能长久,以后坐上齐国国君宝座的不是公子纠就是小白,到时候他们一定不能彼此相容,但是不论谁获胜,获胜的一方都要尽可能的救援另一个人。”两个人指天发誓之后,就跳上了战车带着自己的学生跑路。公子纠逃到自己的姥姥家鲁国,公子小白逃到自己的姥姥家莒国。

果然没过多长时间,公孙无知被齐国大夫雍廪杀死。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听说之后,立刻带着自己的主子开始向齐国首都临淄飞奔而去,从下图可以看出,莒国离临淄更近,于是管仲决定剑走偏锋。

管仲带着30辆战车,轻车简从连夜奔袭截击公子小白,在离即墨30公里的地方管仲追上了公子小白的车队,公子小白对于追上来的管仲一行很好奇,于是就主动驾车向管仲靠近,打算问问管仲此行的目的。管仲看小白靠近了,而且完全没有防备,突然张弓搭箭朝着小白的心口就是一箭,小白被射中之后口吐鲜血倒下,管仲一看得手转身就跑,生怕被小白的部下给捶死,这电光火石之间的变故惊呆了小白的部下,他们立刻跑到小白的车前,原来小白没死,管仲只是射中了小白的金属带钩,小白咬破舌尖喷出一口老血,原来管仲是著名的神射手,小白生怕管仲补枪,于是咬破舌尖装死。小白一行日夜兼行向临淄跑去。而公子纠一行觉得竞争对手已死,于是慢慢悠悠的往临淄进发。

小白一行到了临淄城外,由鲍叔牙连夜进城拜访了齐国最重要的大家族国氏和高氏,一顿封官许愿之后,高氏和国氏都同意拥立小白为新任国君。小白就这样顺利的成了新任国君,也就是齐桓公。公子纠一听老弟已经率先当上了国君于是转身回鲁国找自己老表鲁庄公求助去了,鲁庄公心一横一不做二不休,于是带着鲁国的大军打着护送公子纠回国即位的大旗向临淄进发,齐桓公也率领齐国倾国之兵迎战,双方在临淄以西的乾时相遇,一番会战,鲁军被打的丢盔卸甲,鲁庄公一看有危险,于是让自己的司机秦子和车右梁子驾驶着鲁庄公的座驾打着鲁庄公的大旗吸引齐国人的注意力,他本人换了一辆跑的贼快的轻车逃回鲁国,而留下吸引火力的秦子、梁子则被齐国人俘虏。

齐桓公趁机带着大兵冲进鲁国境内,鲁庄公启用了著名的军事顾问曹刿打赢了长勺之战,齐国的攻势暂缓。但是齐、鲁两国的军事形势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于是鲍叔牙写了一封信给鲁庄公,叫鲁庄公杀公子纠,交出管仲和召忽。鲁庄公此时已经被齐国打怕了,于是立刻就砍下公子纠的脑袋,召忽一看主公已死于是自杀了,而管仲却登上了囚车。上路之后,管仲就编了一首歌,跟押送他的人一起唱,这些人唱着歌就不觉得那么累了,于是走的比平时快很多,很快就进入到齐国。

管仲上路之后,鲁国就有明白人跟鲁庄公建议,管仲这个人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且对鲁国太熟悉了,万一回到齐国被重用,就会对鲁国造成非常严重的威胁,刚开始鲁庄公觉得管仲回国之后一定会被齐桓公乱刀砍死,就没理会,可是睡了一觉他才反应过来,万一齐桓公发疯不杀管仲呢?把管仲杀了总是没错的,于是立刻派出杀手追杀管仲,可是此时已经来不及了。

管仲到了齐国之后,鲍叔牙立刻去觐见齐桓公,并问齐桓公打算怎么处理管仲,“那还用说吗,碎尸万段方能解心头之恨。”鲍叔牙又问了一个触及灵魂的问题,“您是想混吃等死的过一辈子呢,还是想做一番事业呢?”齐桓公一愣,就问鲍叔牙是什么意思,鲍叔牙说:“如果您只想混吃等死过一辈子,用我做宰相就足够了,但是您想做一番事业,就需要用管仲了,他的才能超过我们这些人太多。”齐桓公将信将疑,但是还是决定面试一下,于是斋戒沐浴选了一个黄道吉日接见了管仲。管仲抓住机会,拿出PPT,给齐桓公讲了三天三夜,管仲的改革方案讲的是深入浅出,齐桓公听的是如痴如醉,齐桓公是彻底被管仲喷懵逼了,他心里只有一个声音,管仲是大牛,于是拜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地位在上卿之上。

肆·管仲改革玩命搞钱

管仲改革的方案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步,分果果收买大股东。齐桓公时期有两个跟齐桓公同族的家族,高氏和国氏,这两个家族一直垄断了齐国的上卿。齐桓公能上位也多亏了这两个家族的支持,但是齐桓公任命管仲为相,在高氏、国氏之上,如果这两个家族不满意,齐国立刻就会乱起来,管仲的改革也会受到诸多的阻力。于是管仲改革的第一个改革就是将齐国的百姓按照职业重新划分,相同的职业的人居住在一起,工、商两个职业的乡共计六个,士乡共计十五个,工商乡归齐桓公统领,而十五个士农乡则由齐桓公、高氏、国氏各管五个。高氏和国氏分别获得齐国三分之一的军队,是实实在在的大股东,这样一分配管仲从刚开始是有竞争的同僚变成了给自己的打工仔了,就相当于大股东看一个能干的CEO,管仲越能干他们的收益越大,他们对管仲非常的拥护。

第二步,提拔技术官僚组建官僚团队。管仲的内阁中主要由五个人构成,宁戚管理农业、王子成父管理军队、宾须无管理司法、隰朋管理外交、东郭牙管理监察。他们被称为“桓管五杰”。管仲的做法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团队作战,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不是自己什么都会干,而是让组织高效运转,组织一个高效的团队才是核心,管仲做到了。

第三步,不遗余力的搞钱,这个最重要,是管仲改革的核心中的核心。

1、首先是国家铸造统一的货币,有一点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统一货币的意义,这里就不展开了。

2、食盐专卖实现宏观调控。历史上,贩卖食盐是少数几个利润高于贩毒的行业。齐国是华夏体系中少数几个靠海国家,在贩卖食盐行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管仲之前,食盐买卖都是由民间自发进行,管仲改为由国家垄断,由于食盐是人类的必须品,一旦垄断,其中的利润不言而喻。同时通过垄断食盐也实现了寓税于价,也就是说当国家需要钱的时候,提高老百姓的税率征收成本过高,而且会引起百姓的抵制,造成百姓和国家的对立,但是国家给食盐涨价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由于食盐的消耗量大,所以每次食盐只需要涨很少的价格就可以收获巨量的财富,而百姓并不会觉得很痛苦。齐国通过食盐垄断客观的实现了对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能力。同时还设立了几个大宗商品的国家物价部门,当这些影响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的价格过低的时候就由这些部门收购,当这些商品价格过高,则由这些部门抛售商品,平抑物价,保证齐国商品经济的稳定。司马迁尝言:“管子设轻重九府,行伊尹之术,则桓公以霸。”

3、搞活微观经济。对于出口的商品,渔业产品予以免税政策,其他商品只在过关的时候收取一次关税,在交易过程中予以免税。对国外商人,管仲执行的是零关税,即“稽而不征”。古人携带商品每半天大概可以走三十里,于是从周朝开始在国家的主要干道上每隔三十里就会盖一个房子,为往来行人提供食宿,这样华夏百姓在天黑之前都可以住进房屋当中,避免被野兽吃掉。管仲扩大了这些国营的旅社,会根据国外商人携带的货物多少提供相应的服务,商人带一乘车的提供免费的餐食,带三乘车马料也提供,如果带五乘车以及以上的商人,不但提供免费的食宿还提供服务人员供他们驱使,用这些条件来吸引天下的商人到齐国做买卖。同时为了收割财富,管仲在齐国开创性的发明了一个行业——妓院,国家则课以重税,通过娱乐行业赚取巨额的财富是管仲的首创,据说管仲时期,齐国有妓院七百座和三百座两种说法,可以看出齐国的风俗业的发达程度。据说由于这些个原因,管仲便成了中国妓院行业的祖师爷,逢年过节要摆出来当神拜的,俗称“老郎神”。据清人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娼族祀管仲,以女闾三百也。”

4、士农工商编户齐民,打破国人、野人的界限。根据《国语齐语》中的记载,齐国有士农之乡15个,每乡两千户,这是齐国的主要兵源;另外六个乡,三个乡住工,三个乡住商,总共六乡一万两千户,他们通通不用服兵役,专门从事工业、商业,并且聚居在一起,子承父业,代代相传,以此提高民众职业水平,促进商品流通,从而有力的发展了齐国工商业,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管仲认为,同一个行业的人聚集在一个地方,易于交流经验,提高技艺,并可养成专业气氛,使人人安于本业;另外大家购买相同的原材料,可以大宗购进,出货的时候则可以集中运输,既降低成本,也增加流通。)管仲创立的这个“四民分业”是历史上第一次把社会各阶层按职业来划分管理,这种专业化的商品经济模式,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职业化分工与集中化生产,齐国由此形成了更加细致的经济和区域分割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专业化程度和劳动效率。台湾学者赵岗认为,齐国的社会职能分工比欧洲早了至少一千年,这也让齐国的手工制造业技术领先全球,以丝绸为例,我国最早出现的丝织中心就在齐国首都临淄(见司马迁《货殖列传序》:“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闲敛袂而往朝焉。”)。现在淄博的周村区,仍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丝绸发展中心,商贸相当发达,号称“旱码头”。

5、改革法律。管仲组织刑法部门重新厘定了齐国的法律,除了国家秩序的意义之外,对于所有的罪责,管仲都设立了罚款条款,不论是犯了什么罪,都可以通过交罚款的方式免于处罚。可以缴纳粮食、可以缴纳武器铠甲、也可以缴纳钱财。只要给钱就行。

第三步,军事改革。其实改革内容也非常简单,就是对齐国百姓进行编户齐民,规定国都中五家为一轨,每轨设一轨长。十轨为一里,每里设里有司。四里为一连,每连设一连长。十连为一乡,每乡设一乡良人,主管乡的军令。战时组成军队,每户出一人,一轨五人,五人为一伍,由轨长带领。一里五十人,五十人为一小戍,由里有司带领。一连二百人,二百人为一卒,由连长带领。一乡二千人,二千人为一旅,由乡良人带领。五乡一万人,立一元帅,一万人为一军,由五乡元帅率领。齐桓公、国子、高子三人就是元帅。

这样做的好处是这样军事组织更加紧密,每年春秋以狩猎来训练军队,于是军队的战斗力得以提高。同时齐桓公又规定全国百姓不准随意迁徙,人们之间团结居住,从小就同吃、同劳动,彼此非常熟悉而且有着深厚的情谊,作战的时候可以彼此救援,不会轻易抛弃彼此,哪怕是夜间作战,只听到声音就可辨别敌我。这样战斗力可以大大的提升。

伍·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管仲的改革非常成功,短短四五年的时间齐国很快就兵精粮足,齐桓公和管仲这对组合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开始四处征伐。

这里有一个历史背景需要阐述,我们常说的华夏一族是生活在北到黄河流域南道长江流域地区,但是这个地区生活了大量的其他民族,这些民族被统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周朝自周穆王之后就无力以周天子的名义压缩其他民族的生存空间,自周宣王之后华夏各国就处于各自为战的境地,其他民族立刻卷土重来,很多华夏小国就这样被夷狄各国灭掉,大部分华夏诸侯国都在生死存亡的边缘挣扎。而周天子的权威已经掉在地上,此时需要一个领头人站出来带领华夏各国对夷狄各国展开反击,此时齐国的尊王攘夷得到华夏各国的极力拥护。

齐桓公在葵丘会盟的时候重新提出了五条规则:一是诛杀不孝之人,勿改变已确立的太子,不要以妾为妻;二是尊重贤能之人,培育人才,要大力表彰那些有德行的人;三是尊重老人,爱护孩童,不忘来宾和旅客;四是士不能世世为官,官吏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去办,不要独揽。取士一定要得到能人,不专杀大夫;五是不要故意设堤坝,不要阻止别国人来籴粮食,也不能不报告天子就封国封邑。正是齐桓公和管仲重建了中华文明的秩序。

管仲和齐桓公做了很多军事、政治行动,这些行动统称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以下简单记录其重要的行动。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带领华夏各国先后平定了郑国、宋国的内乱。

公元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出兵讨伐山戎救援燕国,一直打到孤竹才回师。燕国得以从灭亡的边缘被拯救回来,燕庄王对齐桓公的救援非常感激,于是亲自送齐桓公回国,一直送到了齐国的境内。齐桓公说:“不是天子,诸侯相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对燕无礼。”于是把燕君所到的地方尽数割予燕国,并叮嘱燕君学习召公为政,像在周成王、周康王时那样给周天子纳贡。诸侯听说此事之后,对齐桓公这个老大非常信服,于是主动加入到齐桓公建立的霸主体系,齐桓公这个霸主不是白当的,凡是加入到齐桓公霸业体系内的诸侯国,都需要按年向齐桓公缴纳保护费。

公元前659年,邢国被狄人围攻,齐桓公带着小弟救援邢国人打退狄人,并且帮助邢国迁都到离齐国更近的夷仪(今聊城西南)。同年卫国直接被狄人灭国,齐桓公带着小弟击退了卫国境内的狄人,并收拢卫国百姓,在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58年春,在楚丘帮助卫国筑新城,使卫国在黄河南岸重建国都。

齐桓公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跟华夏各国建立了稳固的盟友关系,同时攻击夷狄各国,吞并他们的土地和百姓,扩充实力。齐桓公和管仲对中华民族的存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所以孔子才会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陆·虎头蛇尾的伐楚之战

公元前656年春,齐桓公率领齐、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八国联军首先进攻了楚国的盟国蔡国,打服蔡国之后,齐桓公立刻带领联军逼近楚国,楚国也毫不示弱集结大军跟联军对峙,双方在陉地(今河南郾城县南)从春天一直对峙到夏天,彼此都没有找到对方的破绽,动物世界中两头猛兽相遇不是急不可耐的冲上去拼命撕咬,而是耐心的等待对方露出破绽,当时的齐国和楚国就是这样情况。当夏天来临之后,对彼此都无可奈何的齐楚两国决定罢兵言和,也就是历史上的召陵之盟。

后世的很多文人都对齐桓公此次的军事行动虎头蛇尾持批评态度,这是书生之见,此时的齐桓公看似气势汹汹掌握主动,实际上他劳师远征远离自己的大本营,战胜则好,一旦受挫齐国可能就要面临全军覆没的风险,随着夏季的来临,天气就会让盘踞在江汉地区的楚国一方更为有利,继续僵持对齐国越发的不利。齐桓公是齐国的国君,他不会冒着倾家荡产的风险去赌,于是跟楚国达成和议撤兵回国。正是在这次盟约中,楚国正式从蛮族变成了华夏的一员。

柒·晚年执政

公元前647年,周襄王的弟弟叔带勾结戎人进攻京城,王室内乱,十分危机。齐桓公派管仲帮助襄王平息内乱。管仲完成得很好,获得周王赞赏。周襄王为了表示尊重霸主的臣下,准备用上卿礼仪设宴为管仲庆功,但管仲没有接受。最后他接受了下卿礼仪的待遇。

齐桓公为了表彰管仲的功劳,赐给管仲齐国一年的赋税,管仲用这笔钱盖了一座豪宅,取名三归台,每天都在里面纵情享乐。管仲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少的不崇尚节俭而取得成就的政治家。

公元前645年,管仲临死前齐桓公问谁可以替代相位,管仲推荐了公孙隰朋,并要求齐桓公远离开方、竖刁、易牙三人,管仲死后,继任的公孙隰朋、鲍叔牙两位相国继续沿用管仲所留下的政治制度。管仲的后代被任命为大夫,封地传了十多代,管氏成了齐国贵族中很重要的一员。

管仲死后,齐国人将管仲的治国思想整理成一本书取名《管子》。当然历史上关于管仲的传说很多,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管仲发动的贸易战,例如鲁缟搞垮鲁国的经济、用鹿皮搞垮楚国的经济、还有所谓的衡山之谋。这些故事听听就好,可以说完全都是后人编的道听途说的故事而已。

管仲作为宰相,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发明了很多国家搞钱的手段,例如食盐专卖、通过娱乐业收税等手段一直沿用了几千年。正因为有了足够的钱,齐国才有经济基础四处攻伐,最终奠定了齐国天下霸主的地位。

史书中对管仲的评价: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於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於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管仲富拟於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於诸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黎... 黎元洪是清末民初的政治人物,一生历经武昌起义、民国成立、二次革命、张勋复辟、府院之争等一系列重大的历...
小学编程入门课程书籍电子版:让... 邻居家8岁的豆豆最近迷上了自己设计小游戏,天天抱着平板捣鼓。他妈妈神秘兮兮地跟我说:"全靠几本编程电...
原创 解... 近日由于美国积极的干涉中国的内政阻止中国的统一步伐,在中国掀起了反美的浪潮,在台海问题上无论是中国政...
原创 刘... 相信很多了解历史的朋友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诸葛亮和刘伯温作为历史上...
原创 3... 39年,毛主席和曾志的合影,有人说她是江青,那她到底是谁? 这张照片大概拍摄于1939年,拍摄地点是...
原创 清... 旧社会富贵人家生了孩子,都会给孩子招来一个奶妈照顾他,这是一种等级差别造成的社会习俗,在现代的农村也...
小学生编程入门书籍推荐:让孩子... 哈喽,各位爸妈!今天咱们聊聊小学生编程入门书籍这事儿。别一听“编程”就头大,觉得是啥高深玩意儿。其实...
原创 “... 近年来,“反清复明”这一口号频繁出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让人不禁思考,明朝究竟有何优点,让如此...
原创 奋... 《过秦论》一段描述了秦始皇的雄心壮志,但秦国的强盛不仅是始皇一人的功劳,也源自之前六代君主的基础。这...
创造性挖掘历史名人的当代价值 党西民 在中山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大量名人。古代有深得百姓爱戴的陈临,有“贵地建城”的陈天觉,引导敦厚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