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民以食为天可见,食物在老百姓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盐作为食物中最重要的调味品,自古以来有关于食盐方面的制度就非常多。通过史料研究发现,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但食盐的买卖权却不在民间,而是被政府掌控。在民间,食盐被政府所垄断,普通商人不能触碰,老百姓可以不喝水,可以不饮茶,但必须得吃饭,而盐是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宋朝时期有关食盐的生产都是国家掌控,当时宋朝北方靠盐池,南方靠海盐。盐池所有归朝廷,负责造盐的都是服役老百姓,官府不用给他们薪资,等盐造出来之后再由朝廷运输到各地方州县,按照市场价卖给老百姓。而南方制海盐的场所同样都归朝廷所有,干活人员属于朝廷控制的“亭户”,一辈子都需要给朝廷煮盐,可以说宋朝时期对食盐的管控非常严格。
一、食盐的起源和发展
盐在我国历史上由来已久,早在炎帝黄帝时期,老百姓就已经学会了用海水煮盐。用海水煮出来的盐叫做降雪,用盐井提炼出来的叫做桃花,而从土里面提炼出来的叫做清,除此之外老百姓还通过各种方法提取出盐。从饮食角度来说,古时候没有众多调味品,盐就成了普通老百姓最常用到的调味品。当时人们制盐的技术并不发达,把海水放在大锅里煮一下,利用物理方式将其蒸发,等到海水全部被烧干之后,就会得到食盐。
该技术非常费力,而生产出来的食盐价格也很高,于是便出现了政府管控。在周王朝时期,朝廷专门设置了盐人来管理盐务,负责管理有关于盐的一切事物。到了汉武帝时期就针对食盐作出了相关法律规定,禁止老百姓私产食盐,一旦老百姓私自贩卖就要受罚。
《汉书·食货志》记载:"汉武帝元狩五年规定“敢私铸铁器卖盐,钛左趾,没入其器物。”
于是盐成了封建阶级统治老百姓的工具,它是老百姓生活的必需品,统治者之所以制定严格的法律来控制这一资源,目的就是为了从中获利,封建社会中,盐都被朝廷所垄断。
二、宋朝榷盐制度的出现
封建社会,把控农业经济向来是王朝统治权力的重要手段,各个朝代都实行着重农抑商的基本政策,而宋朝时期便出现了榷盐制度。自唐朝中期之后,盐政收入给国家带来了庞大的利润,到了宋朝时期,榷盐税的比重更超过了其他农业税收,正是这一制度的出让统治者看到了巨大的利润,对于他们来说榷盐制度的出现,不仅可以给朝廷带来足够的收入,缓解国家财政压力,同时也可以将百姓更好的束缚在土地上,减少动乱出现。
因此宋朝时期的榷盐制度是重农抑商政策里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政府对盐业实行垄断,将经营和生产权全都放在自己手中,不仅提高了经商门槛,而且也为朝廷税收做出了巨大贡献。另外一方面,宋朝是我国史上分裂较多的一个阶段,自建立之后,外部一直虎视眈眈,但这些部族经济比较落后,他们不断侵扰宋朝,朝廷必须实行更为全面的招募士兵制度。士兵数量增加,毫无疑问军队支出也会慢慢变大,为了开源节流,宋代君王殿实行了榷盐政策,借此给国家敛财,以维持财政收入平衡,而盐作为老百姓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物品,自然成了统治者的首要目标。
结语
榷盐政策的出现,成为国家垄断经济,维护帝王权力的一种工具,而它的出现同时也刺激了宋朝私盐泛滥的现象。官府为了更好获取利润,过度压榨老百姓,将盐价提高,导致民间资源泛滥。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 民间资源泛滥也促进了商品经济大力发展,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损害了国家利益,但不得不说,也正是国家榷盐制度的产生,促进了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
到了明朝中后期,统治者意识到榷盐制度的弊端,由此将朝廷专卖改为商卖,朝廷允许商人在指定地区售卖食盐,不过需要给朝廷缴纳一定的税务。这种制度的出现不仅解决了老百姓和朝廷之间的矛盾,而且又保证了国家税收以及商人贩盐的权利,提高了商人流动性,因此该制度从某种程度上确实促进了宋朝商品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汉书?食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