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毛主席问谁打美军打得好,彭德怀说42军,毛主席说马上调回来
创始人
2025-07-15 14:02:29
0

1952年的时候,彭德怀从朝鲜半岛回了一趟北京,毛主席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问:“你看志愿军里谁打美军打得好?”

彭德怀思考片刻后答道:“那肯定是42军,能攻能守,灵活多变,美军主力他们打了个遍了!”

毛主席听了之后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就把他们调回来吧!”

“调回来?”彭德怀不可思议地提高了嗓音:“打得正激烈呢,怎么要调回来?”

毛主席在地图上指了指,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王牌部队

抗美援朝的每一支队伍每一个战士都是勇猛作战的英雄,他们用美国和南朝鲜看不上的武器装备打得那些人溃不成军,但要说哪一支队伍最能打,那还非得是42军莫属。

42军是最早一支登陆半岛的志愿军部队,比主力军早了整整三天。他们一脚踏上三八线,立刻引起了美军的注意,在没有任何兄弟部队支援和断后的情况下和美军正面对峙。

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42军也不怯战,没支援就靠自己,直接真枪实弹地和美军打了一场,给后来的战友们赢了一抹亮丽的开门红。

在第一、第二次战役中,42军和美军的8支主力遭遇了个遍,无论是什么奇异的地貌,多大的兵力悬殊,他们都克服万难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凭借着子弹和大炮打出来的战绩,他们成了志愿军里人人承认的“王牌主力”。

就连美国人听到42军和军长吴瑞林的大名都心底发颤,他们说:“那是一群狮子!”

1950年10月底,第42军行至黄草岭一带,这是一段陡峭的山崖,海拔高度全程都在1000米到2000米之间,从侧面看就像是山石直挺挺立在地面上,没有什么缓坡,全是悬崖。

但这一段又是行军南下的必经之路,美军的补给车也时常从这里经过,谁要是掌握住这段天堑,那就是掌握了敌人的补给命脉

如此宝地,42军自然要守!

吴瑞林命令124师派狙击手在山崖上隐蔽,其余部队到山上去等待,只要狙击手开枪,他们就借助地形优势向下轰炸,等美军自乱阵脚再顺着地势冲下去。

他们刚部署好,远远地就看见美军海军陆战队大张旗鼓地靠近,守在进谷口的狙击手看准时机,一发子弹崩掉了一个美国大兵,那声清脆的枪响立刻在山谷里回荡。

前锋美军发现有伏击,大喊着要退出去,奈何后面的部队根本没收到消息还在继续往前来,就在僵持的时候,志愿军的狙击手和埋伏在山上的42军一起行动,子弹,、炮弹、手榴弹,像雪花一样从天上掉下来,一砸一个准,山谷里浓烟冲天,一片哀嚎声。

首战告捷,吴瑞林却不让战士们放松警惕,因为他知道,以美国人的德行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他们继续在山上躲避,果然不多时,头顶上就传来战机飞行的轰鸣声。

“快隐蔽!”

他一声令下,所有人散开躲避,美军丢下几枚炸弹,万幸没有造成伤亡。

但战机就在头顶盘桓,总这么躲着也不是办法,眼睁睁看着美国人把援兵和补给送到前线,不少战士咬牙切齿。

中国没有制空权,也没有成熟的空军和美国周旋,想等援兵不太可能,吴瑞林想了半天,终于有了主意。

“我们昼伏夜出,晚上打,到时候乌漆嘛黑的,老美看不清。”

在他的指示下,42军将士利用黑夜作为掩护,成功躲避美机的精准轰炸,在黄草岭一带与美军周旋7天,歼敌3000余,创造了震惊双方的神话。

在接下来的战役中,也少不了42军的身影,他们往往担当主力,和美军正面作战,成为让麦克阿瑟和李奇微这两位美军统帅都头疼的存在。

既然42军能让美国人闻风丧胆,那么为什么毛主席要把他们调回祖国呢?

智者千虑

1952年,美军已经在节节败退中逐渐走向崩溃的边缘,朝鲜半岛的局势也已经从焦灼变得僵持,志愿军在不断调整,希望能够奋力一击,尽快结束战斗。

就在此时,总司令彭德怀回了一趟北京,看病之余也向主席汇报一下目前的情况。

没想到主席见到他说得第一句话就是:“你看志愿军里谁打美军打得最好?”

彭德怀被问得一头雾水,但还是忍不住赞叹道:“那肯定是42军,能攻能收,灵活多变,美军主力他们打了个遍了!”

42军的威名毛主席不止一次听说了,他同意地点点头,然后就说出了一个让彭德怀大吃一惊的决定:“既然如此,那就把他们调回来吧!”

彭德怀觉得不可思议,前线打得正酣呢!突然调回主力,他提高嗓音问主席为什么,只见主席指了指地图东南,意味深长地笑了。

“以老美的脾性,在半岛上连吃败仗,自然心不甘情不愿,估计要在别的地方给我们找不痛快了。”主席圈出东南西南两地:“东南有蒋介石,西南有驻在越南的法国,都是美国挑事的好地方。”

彭德怀跟着主席的思路听他娓娓道来,眼底越来越清晰:“主席想得长远啊。”

“你说42军能攻能守,把美军主力打了个遍,那应该很熟悉美军的战略部署老,让他们去最合适。”

彭德怀听了连连点头。

第二天一早,他以志司的名义给吴瑞林发了一封密电,要求他带着队伍立刻回国。

因为担心美军闻讯后会有什么异常举动,42军走得十分低调。

回到祖国后,吴瑞林先到北京去汇报工作,朱老总等一干老首长听说他来,都赶到中南海去想见一见,还夸赞他“好样的”。

老帅们热情如火,吴瑞林却笑不出来,因为他刚得知主席要委派给他一个新任务——去海南、练海军、守海防。

吴瑞林是四川巴中人,一个地地道道的旱鸭子,从军之后一直都在陆军服役,别说训练海军巩固海防了,他连游泳都不会。

但这是组织命令,吴瑞林义不容辞,况且他也赞毛主席的海防思想,于是咬着牙答应下来。

到了海南的第一天,吴瑞林就要求登舰,结果刚站上没多久就头晕眼花犯恶心,幸好有离得近的水手一把扶住他。

“司令这是晕船了,要不我扶你下去休息。”

吴瑞林深吸一口气摆了摆手:“晕船还是坐得少,打今天起我就住船上了。”

他说到做到,从此之后真的在船上住下,跟着水手们出海巡航,熟悉海防线路,掌握操作模式,很快就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南海司令”。

守护海防

正如毛主席料想的那样,朝鲜战场中美双方还在激战,南海上已经有人开始坐不住了。

最先滋事的是英国,他们借助香港驻军的便利,派出舰队公然入侵南海海域,还时不时对准海岸线发射几枚鱼雷。

这就是赤裸裸的挑衅,水手们怒不可遏,但是新中国的海军建设刚刚起步,根本凑不出一支像样的驱逐舰进行反击。

吴瑞林看到后,直接把陆战队的大炮调了过来,一排排架在船上,集中火力追着英舰一通轰炸!

一时间南海海面上惊涛骇浪,硝烟滚滚,英舰被炸得零件都要散架了,加足马力溜之大吉。

这一战打得声势浩大,连南海的鱼都奔走相告,驻扎在港台的某些势力,游弋在环南海虎视眈眈的某些军队也都被震慑住,短时间没人敢再采取什么行动。

不过到了60年代,刚消停没几天的美国又开始着手给中国制造麻烦,他们和法国勾结,在越南挑起内乱,想比着朝鲜如法炮制一场战争,从西南方向袭扰中国。

他们的野心毛主席看得清清楚楚,他让周总理到南海视察,同时向吴瑞林传达一个命令。

全军备战!

吴瑞林心里明白,一旦打起来南海就是前线,不仅要提防美军舰队的进攻,英军舰队的捣乱,还得小心防备一直隔岸观火的蒋介石会不会趁虚而入。

海军上下从接到命令起就开始加固海防,在几个重要的据点储备了充足的火力,战士们紧绷着神经等着风信。

1965年毛主席指示,组织志愿军抗美援越!

听到中国参战的消息,美军再没有顾及,空军昼夜不停地从南海上方飞过,对着海军防线一通狂轰滥炸。

后来有海军老兵回忆说,那段时间海水都是一股硝烟味,美军飞机有时候还刻意压低飞行高度,就是要让你看到他,又奈何不得他。

可惜美军打错了算盘,吴瑞林可不会忍气吞声,更何况两国交战,各凭本事,美国战机要是敢压低飞行高度,他见一次打一次。

之前布置的火力此刻派上了用场,陆战队的大炮射程远,威力大,尤其是冲天的浓烟和飞溅的火星子,就算美军的飞机想提速躲避轰炸,能见度也不允许他跑多远。

更何况此时海军防空兵已经闻讯赶来,围绕美机形成包围圈,并且不断收缩两机之间的距离,试图从左右两翼钳制美机。

只听见一阵隆隆巨响,航空兵对已经逃脱不得的美机进行精准打击,机身多处中弹的美机各项机能失灵,在空中摇晃两下,从原飞行高度疯狂下落,然后一头栽进海水里,溅起一阵巨浪。

第一架美机被击落,海军上下大受鼓舞,航空兵再接再厉,分散开追赶上每一架进入中国领空的飞机,一旦进入可打击范围,就立即开火。

在连续多次快准狠的轰炸后,海军此战共击沉美机5架,还俘虏了美军的王牌飞行员菲利普·史密斯。

在陆战队和航空兵英勇作战的同时,水手们也捷报频传。

就在美机盘桓南海上空的那段时间,一直在台湾作壁上观的蒋介石又一次觉得属于自己的机会可能来了,所以趁乱派了两艘军舰,打算趁美国人空袭的时候悄无声息地逼近大陆。

他总想着反攻大陆,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就算这次还和之前无数次一样失败了,给共产党添堵也行。

吴瑞林一早就盯着台湾海峡,备足了最精锐的战士和武器以逸待劳,之前一直没有动静,他还以为蒋介石改了脾气,后来看到“剑山”和“章江”两艘军舰的身影,果然还是来了!

等候多时的水手们率先出击,在“剑山”和“章江”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发起了进攻,突如其来的炮火声让两艘军舰阵脚大乱,指挥举着望远镜朝大陆看去,只见成百上千门大炮正对着这边。

自己已经被包围了!

不再给国民党军队任何喘息的时间,海军战士加大火力,在烧红的半边天中击沉了“剑山”和“章江”,取得了此次战役的胜利。

之后一段时间,南海海域又迎来了久违的和平和安宁,吴瑞林也被擢升为海军司令,实至名归。

直到1995年离世,吴将军的后半生几乎都是在建设中国海军和巩固中国海防中度过,而42军的保家卫国的英雄传奇还在一代又一代续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原... 北宋靖康年间靖康之变扰乱北宋的正常发展秩序,宋开始由盛世走向了一条衰弱的道路,宋人为此感到不耻,无数...
原创 清... 慈禧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有名气的女人,但是历史对于她的骂名是要远远超过美誉的,原因就是因为慈禧只顾着...
原创 朱... 朱元璋之所以要把皇子分封出去为王是为了明朝政权的稳定考虑的,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如果皇权受到威胁,需要救...
原创 五... 在曹操五子良将中,有2个隐藏叛徒,只要情况不对立马会反水,他们是谁?说出来可能很多人不会相信! 在...
原创 原... 图为一组清朝时期老北京城里较早的人物的老照片,本组老照片由英国传教士雒魏林在861年到1864年游历...
原创 原... 说到汉末三国初,魏蜀吴三国的奠基者,孙权的知名度远远不及曹操跟刘备。除了曹魏政权的强势、蜀汉政权名义...
原创 中... 原创文/李家读史(座右铭:每天垂直更新有关中国古代历史的原创作品,欢迎关注点击阅读) 昨天小编和大家...
原创 原... 我搜集的这组老照片,都在记录晚清时候的社会现象。让我们更为直观的了解到一百多年前的真实情景。对比老照...
原创 王... 小时候看故事书,结尾总是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仿佛所有的磨难都是婚前的,两人只要在一起了,以后...
原创 被... 咸丰皇帝,系乾隆皇帝的曾孙,道光皇帝的儿子。提起咸丰皇帝,很多人往往会想起他是慈禧太后的丈夫。并且,...